肝損傷的原因與治療方法

  人生總是會經歷不同的時期,中年時期也是一大特殊時期。此時如果不注意日常生活習慣的話,很容易讓肝臟受傷。導致肝臟受傷的原因是什麼?

  導致肝損傷原因

  1、情緒壓抑

  中年是事業的衝刺期,也是健康的轉折點,面對種種生活壓力,或壓抑、抑鬱、暴躁,或憤世嫉俗、牢騷滿腹,家庭、單位、社會中永遠有解不完的疙瘩。

  進入中年,調節好情緒是養肝的關鍵。俗語說,“不如意事常有八九”,生活中遇到的種種不順心,有能力改變的放手去搏,實在盡力了仍難以改變,就應豁達些、看 淡些,莫太過於計較,耿耿於懷,以免長期影響情緒,鬱結暗生。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怒傷肝,基本原理是因氣不順而生鬱,久而傷肝,不可不防。

  2、飲酒無度

  人到中年,工作和生活中各種應酬比其他年齡層相對更多。而在各種飯局上,幾乎都離不開酒,有的人甚至無酒不歡、喝到開心時不醉不歸。隔三差五,甚至是天天 喝,對肝臟的代謝能力是一大考驗。有些人喝到興起時,甚至紅、白、黃、洋、啤,所謂的“五中全會”,使肝臟在短時間內代謝負擔加重,更易受傷。

  應酬難免,但為“肝”計,還是應限酒,一般人每天最好不要超過二兩,度數不要太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用藥不當也傷肝。酒後千萬別亂吃藥,特別是對乙醯氨基酚片***如泰諾林片、百服寧等***常見的感冒藥,酒後服用易發生藥物性肝損害,與酒精一道造成“雙重傷肝”。

  肝損傷臨床表現

  肝臟外傷患者一般有明確的右側胸腹部外傷史,有口渴、噁心、嘔吐。主要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和腹膜炎。個別肝臟外傷患者發生腹內大出血,還可以出現腹脹等表現。由於致傷原因的不同,肝外傷的臨床表現也不一致。

  肝包膜下血腫或肝實質內小血腫,臨床上主要現為肝區鈍痛,查體可見肝大或上腹部包塊。若血腫與膽道相通,則表現為膽道出血,引起上消化道出血,長期反覆出血可導致慢性進行性貧血。若血腫內出血持續增加,肝包膜張力過大,在外力作用下突然破裂,發生急性失血性休克。因此對於包膜下血腫患者行非手術治療時,必須注意延遲出血的可能。若血腫繼發感染,可出現寒戰、高熱、肝區疼痛等肝膿腫的徵象。

  肝臟淺表裂傷時,由於出血量少、膽汁外滲不多,且在短時間內出血多能自行停止,一般僅有右上腹疼痛,很少出現休克及腹膜炎。

  中央型肝破裂或開放性肝損傷肝組織碎裂程度廣泛,一般都累及較大的血管及膽管。腹腔內出血、膽汁外滲多,肝臟外傷患者常出現急性休克症狀及腹膜刺激症狀。表現為腹部疼痛,顏面蒼白,脈搏細數,血壓下降,尿量減少等。腹部壓痛明顯,腹肌緊張。隨著出血的增加,上述症狀進一步加重。

  肝臟嚴重碎裂傷或合併肝門附近大血管破裂時,如門靜脈、下腔靜脈等,可發生難以控制的大出血。大血管損傷可導致大量動力性失血而引起致命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往往死於救治過程中,喪失手術治療的機會。

  肝損傷治療方法

  首先要考慮患者的全身情況及是否有複合傷,如是否有腦、肺、骨損傷。根據全身情況及合併傷的輕重緩急確定合理的救治計劃。對單純肝損傷的患者在積極糾正失血性休克的同時積極準備手術。

  1.急救處理

  保持呼吸道通暢,充分給氧。迅速建立兩條以上的靜脈通道保證輸血輸液通暢,避免重要臟器的血流灌注不足。在病情好轉、平穩的情況下,做必要的檢查,診斷明確後再做進一步治療計劃。休克嚴重者可在輸血、補液擴容的同時積極手術。

  2.非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的指徵:

  ***1***Ⅰ、Ⅱ級或Ⅲ級血腫***AAST分型***無活動出血,血腫不進行性擴大的患者。

  ***2***血流動力學穩定者,出血量不超過600ml。

  ***3***腹膜炎症狀輕,患者神志清楚能配合體檢者。

  ***4***無腹內合併傷者。上述情況可在動態監測生命體徵、血紅蛋白、腹圍的情況下,暫不手術治療。

  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2周以上,鎮靜止痛,輸血補液,預防感染,正確使用止血藥物。抗生素的選擇以膽汁可能存在的細菌為依據。止血藥物以促凝、抗纖溶藥物聯用,必要時聯用小血管收縮劑。腹脹患者可行胃腸減壓術,以促進胃腸功能恢復,使腹內積血易於吸收。部分患者可行選擇性肝動脈造影,查找出血灶後行栓塞治療,效果較好。

  3.手術治療

  當肝臟外傷患者有明顯的腹腔內出血、腹膜炎症狀或伴有腹內臟器合併傷時均應在糾正休克的同時行剖腹探查術。手術的基本原則為:

  ***1***止血;

  ***2***結紮膽管;

  ***3***清除壞死肝組織;

  ***4***引流;

  ***5***處理合並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