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成功者祕決

  ,以下供大家參考:

  1.他們總是以平靜的心態迎接嶄新的一天。

  太多關於個人成功的書籍和課程,似乎將我們看作機器人,完全忽視了人類情感的巨大力量。我們在一天開始的時候,情緒越平靜,就越容易在全天保持平靜的心態。因為,如果我們在平靜的狀態中迎接嶄新的一天,我們就很容易保持專注,完成該做的事情。

  如果我們早上一醒來便面臨鋪天蓋地的壓力——電話鈴聲、***和簡訊提示音、火警警報等——你一整天都會處於被動響應的狀態。這意味著當你想去做那些推動你邁向成功的優先事務時,你卻無法掌握主動權,你只是在被動應付別人塞給你的事情,根本沒有考慮這些事情是否重要。

  每天的第一個小時,儘量不要有太多變化。有序的晨間規劃能夠極其有效地幫助你找到自我控制的感覺,讓你不會陷入被動反應的狀態,進而可以減輕緊張與壓力,使你更加警覺,更有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務必要記住,你以什麼樣的狀態開始一天的工作,對你的總體工作效率有著巨大的影響。

  2.他們會推掉所有不必要的無用工作。

  有時候,我們都會想:“我們為什麼不可能將所有事情做完?”答案其實非常簡單:我們做了太多錯誤的事情。

  許多研究發現,人們盲目地拿出更多時間去解決不斷出現的各種事情,這導致他們從來都不可能完成更多工作。相反,如果他們按照精心制定的計劃,測量和跟蹤關鍵優先事項與里程碑事件,工作效率反而會更高。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更加成功,減少壓力,不要問如何提高做某件事的效率,首先要問的是“我真的有必要做這件事嗎?”

  你能把某件事做好,並不意味著這件事該由你去完成。我認為這正是大多數時間管理建議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工作效率大師們往往只關注如何快速把事情做完,但事實上,在人們快速完成的事務中,大多數根本沒有必要去做。

  仔細想想,這其實有些諷刺——一方面,我們在抱怨時間太少,另一方面我們在安排工作優先順序的時候,又似乎有著用不完的時間。因此,儘量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不要被其他瑣事幹擾。

  3.他們會做完必須要做的事,在24小時以內!

  幾乎每個人都在談論這個問題,但成功人士會將其付諸行動。我曾經說過,現在我還要再說一遍:你是否擁有高智商和博士學位並不重要,因為如果你不行動起來,你在現實世界中便無法改變任何事情或取得任何進步。知與行之間有著巨大差異。沒有行動,知識和智慧便毫無用處。就是這麼簡單。

  成功人士知道,今天馬上執行一個足夠好的計劃,比未來某天再去執行完美的計劃更有價值。他們不會等待“合適的時間”或“合適的日期”或“合適的***不可能的***環境”,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反應都是源自於恐懼。他們會立刻行動起來——因為只有這樣,才會真正有所進步。

  4.他們會逐漸將人生的困境變成優勢。

  許多最著名的小說、歌曲和發明都是受到了極度痛苦和傷心往事的啟發。因此,面對諸多挑戰不要灰心,因為它們可能成為史詩鉅作誕生的催化劑。

  一個名為“創傷後成長”的心理學新興領域認為,許多人可以利用他們所經歷的艱辛和創傷,獲得大幅度的創造力與智力發展。研究人員發現,創傷尤其有助於人們發展人際關係、滿足感、感恩、個人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

  我們可能將這個世界看作是一個安全的地方,一旦這種世界觀破碎,我們將不得不重新樹立對外界的觀點。我們突然有機會像新生兒一樣,從嶄新的角度來看待外面的世界。而這種經歷有利於個人成長和長期成功。

  5.他們不斷挑戰極限,刺激自己學習。

  當你挑戰自身極限,走出之前的舒適區時,你才會學到更多。

  當然,養成好的習慣很重要。“心流”同樣重要。但這兩種都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有時候,你需要挑戰自己的能力極限。這個過程會有些辛苦和不舒服。但這正是人類大腦成長的方式。只有走出舒適區,我們才會有所得。

  你陷入掙扎時,正是你變得更強大和更聰明的時候。你在非舒適區的時間越長,學習速度便越快。效率極高的十分鐘,好過碌碌無為的一個小時。在這種狀態下,你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斷挑戰自身極限,犯錯誤,跌倒,從錯誤中學習,然後繼續挑戰更高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