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上學期考試複習試題及答案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考試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語文上學期考試複習試題

  第Ⅰ卷***閱讀題 共70分***

  一、現代文閱讀***共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1~3小題。

  中國新詩為何處境“尷尬”

  ①中國是詩歌的王國,從商周的四言,到楚騷漢賦、漢魏樂府、隋唐律絕和宋詞元曲,可謂灼灼其華,蔚然大觀。千百年前的黃鐘大呂,至今猶縈繞在蒼穹。然而中國新詩在誕生近百年後的今天,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尷尬:它既沒能與國際接軌,又與中華古典詩詞曲賦的優良傳統脫節、斷裂,割斷了傳承關係,令廣大讀者望其興嘆,最後只好棄之而去。中國新詩為何會處境“尷尬”呢?

  ②首先,是由白話新詩至今未能構建審美規範更無法達成審美共識造成的。無論是《詩經》中的“風雅頌”,還是楚辭、樂府、律詩、宋詞、元曲……不論其詩體形式怎麼演變,但都是講究韻律的,作品都具有節奏美、旋律美和韻式美。由於白話“新詩”“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長短”***胡適《談新詩》***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自其誕生以來,便成為其發展的嚴重弊端和障礙。

  ③其次,是由某些詩人一味地強調詩體形式而忽略主題思想造成的。詩歌是文學形式美的一種體現,但形式美只是詩歌的美麗外衣而已。過分地強調詩體形式,從而否定主題思想的意義,如近年來所謂的技術主義、玄學派、立體主義、構成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未來主義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樣,必將枯萎。

  ④最後,是由當代詩人在商品經濟時代的退縮和自閉造成的。同古典詩詞曲賦相比,當代詩歌在題材內容方面發生了較明顯的變化:其一,迫於現實社會生存的巨大綜合壓力和人類因物質文明進步而帶來的精神困惑,當代詩歌的內容越來越侷限於私人性的東西,正日愈失去處理重大社會題材的藝術能力,這就使得它日愈減少獲得公眾關注的機會,而只有在少數未被現代社會物質化的心靈當中獲得知音;其二,隨著詩人們從社會文化中心退卻,科技英雄和商業英雄、娛樂英雄取代了藝術家的中心地位,詩歌越來越被推擠到社會的邊緣,詩人們成了一個不被社會關注的自我封閉、自我肯定、自我滿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體,這更加加劇了他們的自閉傾向;其三,當詩人們精神的價值已經從崇高、純潔、美好、自然過渡到了喧囂、樂趣、庸俗、時尚的方向,於是平庸困擾著詩歌界,詩歌的陣地越來越虛弱。

  ⑤面對這樣的時代背景,中國新詩只有志存高遠,發揚其應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題內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時代,又在詩藝表現方面繼承併發揚光大中華傳統詩詞曲賦藝術,隨時代、社會、語言的變化而不斷創新改進,讓中國新詩界儘快構建審美規範並早日達成審美共識。這樣,中國新詩才能夠既有技藝的美感,又有時代的氣息,還有歷史文化的內涵,並因此而融入中華詩歌的歷史長河之中,從而有機會成為新時期的經典詩歌作品而流傳於世。

  ***選自《長空詩話》,有刪改***

  1.下列選項中,不屬於中國新詩在題材內容方面的變化的一項是*** ***

  A.中國新詩越來越侷限於私人性的東西,很少關注社會問題。

  B.中國新詩越來越狹隘,不能反映社會的主流。

  C.近年來出現了技術主義、玄學派、立體主義、構成主義等。

  D.質量上乘的詩歌越來越少,多數詩歌內容平庸。

  2.下列選項中,不屬於中國新詩處境“尷尬”的原因的一項是*** ***

  A.白話新詩至今未能構建審美規範,更無法達成審美共識。

  B.科技英雄和商業英雄、娛樂英雄取代了藝術家的中心地位。

  C.某些詩人一味地強調詩體形式而忽略主題思想。

  D.當代詩人在商品經濟時代的退縮和自閉。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中國是詩歌的王國,中華古典詩詞曲賦曾經有過許多令人驕傲的絢爛與輝煌。

  B.白話新詩具有極大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作者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C.在當今商品經濟時代,能忠實地堅守詩歌陣地的人越來越少,詩歌的發展江河日下。

  D.中國新詩只要注重與時代結合,並繼承發揚傳統詩詞曲賦的藝術,就一定能夠改變其“尷尬”處境。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晉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晉人伐諸蒲城。蒲城人慾戰,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於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從者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納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①、叔劉,以叔隗妻趙衰,生盾。將適齊,謂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而後嫁。”對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請待子。”處狄十二年而行。

  ……

  及齊,齊桓公妻之,有馬二十乘。公子安之,從者以為不可。將行,謀於桑下。蠶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殺之。而謂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聞之者,吾殺之矣。”公子曰:“無之。”姜氏曰:“行也,懷與安,實敗名。”公子不可。姜氏與子犯謀,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

  及鄭,鄭文公亦不禮焉。叔詹諫曰:“臣聞天之所啟,人弗及也,晉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將建諸?君其禮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晉公子,姬出也,而至於今,一也。離外之患,而天不靖晉國,殆將啟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從之,三也。晉、鄭同儕,其過子弟,固將禮焉,況天之所啟乎?”弗聽。

  及楚,楚子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對曰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其何以報君曰:“雖然,何以報我?”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獲命,其左執鞭弭,右屬②櫜鞬,以君以周旋。”子玉請殺之。楚子曰:“晉公子廣而儉,文而有禮。其從者肅而寬,忠而能力。晉侯無親,外內惡之。吾聞姬姓,唐叔之後,其後衰者也。其將由晉公子乎!天將興之,誰能廢之?違天,必有大咎。”乃送諸秦。

  ***節選自《左傳·晉公子重耳之亡》,有刪減***

  註釋:①儵, shū櫜鞬gāo jiān ,藏箭和弓的器具.

  B. 對曰/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其何以報君

  C. 對曰/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其何以報君

  D. 對曰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其/何以報君

  5.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人而校較量對抗 B.“娶”

  C.將適齊到……去 D.君其禮焉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頂是

  B.重耳逃到齊國後,齊桓公給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並送給他二十匹馬。桓公死後,因齊國內亂,重耳被迫離開齊國。

  C.重耳逃到鄭國,鄭文公沒有禮待他,這也是晉國後來與秦國圍攻鄭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D.重耳逃到楚國後,楚成王以對待諸侯的禮節對待他。當楚成王問他回晉國後怎樣回報時,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國將領子玉。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0.***1***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用動物來表現生機勃勃的秋景的兩句是: , 。

  ***2***《雨巷》一詩中,詩人獨自走在悠長寂寥的雨巷,希望逢著“ , ”。

  ***3***《荊軻刺秦王》中荊軻唱的“易水訣別”歌的歌詞是: , !

點選下一頁分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