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掠奪領土時代

    在和平年代,我們要居安思危,不能忘了歷史,那麼今天小編給大家普及回憶一下歷史知識,讓大家重溫一下那些年我們學過的歷史。接下來小編要講的話題是。

  1、19 世紀 70 至 90 年代,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過渡,出現了列強奪取殖民地的狂潮,成為“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掠奪領土的時代” 。在 這個世紀的最後 30 年裡,歐洲列強基本上把非洲瓜分完畢。亞洲也大部分被列強瓜分。中國這個還儲存著名義上獨立的半殖民地國家,成了尚未被瓜分的“僅有的富源”中的最重要 的部分。因此,列強展開了對中國的激烈爭奪,並醞釀著瓜分中國的陰謀計劃。

  2、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高潮標誌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了一個新的階 段。由於資本主義國家侵略中國新階段的出現,使清政府在對待外國的態度上,在繼承前一 段的勾結、妥協的基礎上又向前發展了一步,即無論戰局進展如何,清政府一味妥協投降, 從而出現中法戰爭中中國不敗而敗的屈辱結局。 這些反映出在西方列強加緊侵略中國的新危 機中,清朝政府更加腐敗了。

  3.19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期間,世界列強已經將世界各大洲瓜分完畢,明確了各自的勢力範圍。

  比如號稱“日不落帝國”“半島和島嶼收藏家”的英國佔據了亞洲馬六甲海峽以西的以印度為核心的大片土地,以及面積巨大的非洲、大洋洲、美洲的土地;北極熊俄國吞併了廣袤的西伯利亞、控制了蒙古,將觸手伸進了中亞;美國專心於美洲,南北戰爭後國力飛速發展,“門羅主義”、“門戶開放”政策初見雛形;法國完全控制了北非地區,以及黑非洲、亞洲印支半島的大片土地。其他的德國、荷蘭、比利時等國因分別控制了非洲、東印度群島等地區。也就是說歐美列強幾乎將人類已知世界完全瓜分完畢了。

  當時的亞洲各國幾乎已經全部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國家。仍然保有一定主權並有自己政府的亞洲國家只有中國、日本、朝鮮等少數幾國。而與中國相比,日本等幾國無論經濟規模、資源、面積、人口,與中國相比相對貧瘠得多。所以中華帝國就成為列強眼中僅剩的肥肉、富源。

  再來看到國內,當時的清政府面臨的局面。

   西北邊疆危機

  19世紀60年代後,伴隨世界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俄國與英國在我國新疆展開激烈爭奪.1864年俄國割佔我國西部44萬平方公里領土之後,又力圖染指新疆、侵佔帕米爾地區.因為新疆是中國的西大門,帕米爾是西部邊疆的天然屏障,又是溝通中亞與印度南亞次大陸的捷徑,佔領新疆和帕米爾地區,既可為侵略西藏開啟方便之門,而且能夠增強同企圖從印度北上西藏的英國爭奪亞洲霸權地位的實力.在陝甘回民起義的影響下,新疆各地回民紛紛響應,起義軍佔據漢城***今疏勒***.

  1864年9月,***的封建主司迪克伯克及回族頭目金相印久攻漢城不下,竟向中亞的浩罕汗國***今烏茲別克境內***求援.次年初,浩罕汗王在英國支援下,派軍事頭目帕夏阿古柏率軍侵入新疆,並將逃亡浩罕的前和卓張格爾之子布素魯克遣回復仇.阿古柏藉機以殘暴手段相繼攻滅***的一些地方勢力,“盡有南路八城”.***曾毓瑜:《西征紀略》,載《回民起義》資料叢刊第3冊,第44頁***取金相印而代之.1867年,阿古柏又自稱“畢條勒特汗”***意為“幸福人之汗”***,公然建立“哲德莎爾汗國”***即“七城汗國”***;1870年,又先後攻佔烏魯木齊和吐魯番盆地,在天山南北建立起一個入侵者的封建專制政權.

  新疆的***和阿古柏入侵,給俄英爭奪新疆提供了機會.俄國為阻止英國勢力北上,英國為防止俄國勢力南下插手印度,都主動支援阿古柏,通過爭相控制阿古柏政權來遏制對方,並將其侵略勢力伸入新疆.

  早在1866年,阿古柏在天山南北擴大侵略時,俄國便主動同阿古柏達成“互不干涉”的協議.隨後在1871年打著“維持邊境安寧”的旗號,搶在阿古柏之前強行佔領伊犁.英國侵略者看到俄國勢力進入***對己不利,於1867年前後,多次派人到***活動,將商品和軍火輸入阿古柏佔領的新疆地區.次年底,英印政府派人三次會見阿古柏,這是英國與阿古柏相互勾結的開端.同年,英俄為了協調各自的利益,在彼得堡祕商後確定雙方在中亞的勢力界線,陰謀劃分雙方在新疆南北的勢力範圍.1870年,英國派正式使團到達喀什噶爾,給阿古柏提供軍事教官和大量武器.

  1872年俄國與阿古柏簽訂商約後,英國不甘落後,於次年通過土耳其蘇丹封阿古柏為“艾米爾”***統治者***,並派出300人組成的特派使團,攜英國女王的親筆信到達喀什噶爾,1874年2月同阿古柏簽訂通商條約.英國正式承認阿古柏政權,阿古柏同意英國在其佔領區享有通商、駐使、租地等特權.這樣,阿古柏非法政權成為俄、英侵略和分裂中國領土新疆的罪惡工具.

  19世紀40年代,清政府的注意力主要在東南海疆,而對西北邊疆危機的嚴重性認識不足,甚至對阿古柏入侵新疆一無所知.直到1871年7月俄國強佔伊犁,詭稱“代為收復,權宜派兵駐守”***《新疆圖志》,第54卷,交涉志2,第2頁***後才任命景廉為欽差大臣,加強新疆軍務.正當俄英勾結阿古柏企圖分裂我國新疆領土而使西北“塞防”吃緊的時候,中國東南“海防”由於日本武力侵臺也同時告急.

  1874年,清政府統治階級內部引發了“海防”與“塞防”孰輕孰重的爭議.爭議的各方都主張要加強邊防,但在如何加強防務上有根本分歧.爭議的焦點,實質是要收復新疆還是放棄新疆.以陝甘總督左宗棠、湖南巡撫王文韶為代表的一方力主收復新疆,認為首要之務在於注重“塞防”,因為“但使俄人不能逞志於西北,則各國必不致構釁於東南”.***《籌辦夷務始末》同治朝,卷99***而執掌實權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正在籌建北洋水師,從維護本集團的利益出發,藉口財餉困窘,胡說“新疆不復,於肢體之元氣無傷;海疆不防,則心腹之大患愈棘”.***《李文忠公全書》奏稿,卷24,第19頁***而左宗棠則認為海防與塞防同等重要,但是當務之急是以武力驅除侵略者,規復新疆.他特別強調俄國居心叵測,若中國不圖規復烏魯木齊,則俄人得寸進尺,不僅新疆堪虞,且蒙古、陝、甘、山西各邊“防不勝防,即直北關山,亦將無晏眠之日”.在英國竭力慫恿下,李鴻章為了反對清軍西征阿古柏,竭力散佈“移西餉以助海防”的論調.

  左宗棠明知萬里征途諸多艱險,前有天山戈壁,後有朝中權奸,加之糧餉尚無著落,但他在邊疆危機的關鍵時刻,不計個人得失,不顧年高體衰,挺身而出,勇於承擔維護民族尊嚴、收復新疆、保衛國家領土完整的重任.他上奏清廷說:自己“年已六十有五,正苦日暮途長,乃不自忖量,妄引邊荒艱鉅為己任,雖至愚極陋,亦不出此!而事顧有萬不容己者,烏魯木齊各城不克,……而伊犁為俄人所踞,喀什噶爾為安集延所踞……若此時即便置之不理不問,似後患環生,不免日蹙百里之慮.區區愚忱,竊有不放不盡者”.***《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46,第36~38頁***其一腔愛國熱情,獲得朝野內外大多數人的支援.清政府在對俄交涉中,也逐漸認識到俄國“一味狡展,斷非空言所能有濟”,***《籌辦夷務始末》同治朝,第88卷,第38頁***經權衡利弊,接受了左宗棠等人的主張,決定先平定阿古柏,再解決收回伊犁的問題.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仍任陝甘總督兼督辦新疆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