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巧用小妙招剝水果皮

  水果是指多汁且有甜味的植物果實,不但含有豐富的營養且能夠幫助消化。水果很多都是要剝皮的,那麼,你知道怎樣巧用小妙招剝皮嗎?

  巧剝番茄皮

  先用刀在番茄頂部劃個十字,鍋中放入適量燒開的水,將番茄放在漏勺中,浸泡在開水裡約5到10分鐘,當番茄皮呈翻開狀,便要及時撈起。然後把番茄浸泡在冷水中,慢慢剝除番茄皮即可。

  巧剝橙子皮

  人們吃橙子大都用刀切,汁液流溢,既浪費又不衛生。其實,橙子剝皮並不難,可把橙子放在桌面上,用手掌壓住慢慢地來回揉搓,只要用力均勻地揉搓一會兒再剝,橙子就會像橘子一樣容易剝皮,吃起來既乾淨又方便。


水果

  巧剝葡萄皮

  將葡萄一顆顆取下放入水中清洗後,裝進保鮮盒放入冰箱中冷凍,凍好後拿出倒入冷水中稍微浸泡使其變軟,此時再剝葡萄皮,只要輕輕一擠,葡萄皮就很容易地剝下來了。

  巧剝桂圓皮

  由於桂圓皮較幹,剝皮時,往往有一些碎皮粘在桂圓肉上,不易捏掉。這時可用半盆不燙手的乾淨溫水,把桂圓泡進水裡約兩分鐘,桂圓沾水後皮會變軟。此時最適合剝除桂圓皮,也不會再有碎皮粘在桂圓肉上了。


 

  水果食用禁忌

  不熟的水果不宜吃:有的人口味喜酸,於是在吃水果時,喜歡選擇一些還不成熟的水果。殊不知,這種做法對身體健康是有害的。這是因為,在未成熟的水果中,大都含有草酸和安息香酸等成分,在人體中難以氧化分解,代謝後產物仍然是酸性的,這就會破壞人體正常的弱鹼性環境,導致對生理功能的影響。另外,一些水果如香蕉、杏等,在未成熟時,其中會含有毒素,這對人體也是有害的。因此,不宜吃不熟的水果。

  吃水果要削皮:很多人在吃水果時連皮也不削,洗一洗就吃。其實這樣吃水果是很不衛生的。為了防治病蟲害,果農在果樹的生長過程中往往會使用多種農藥,一些農藥能浸透並殘留在果皮蠟質層中,因此果皮中的農藥殘留量比果肉中的高得多。而且,這些殘留在果皮中的農藥很難用水洗掉。如果不削皮就吃,時間一長,輕則會出現嘔吐、腹瀉、厭食、胸悶、面板過敏等反應,重則會損傷腸胃,危害健康。此外,大部分水果的果皮上都帶有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卵等病原微生物,如果清洗得不夠徹底,一旦被吃進肚子裡,就會引起痢疾、蛔蟲病等疾病。

  吃水果後要漱口:有些人喜歡在飯後吃一些水果,以此來代替漱口,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其實,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事實上,絕大多數水果都含有較多的糖分,這些糖分及嵌積在牙縫、齦隙中的水果殘渣會逐漸在口腔中發酵變酸,時間一長就會腐蝕牙齒,極易形成齲齒,並最終產生空洞。因此,吃水果並不能清潔口腔,相反,吃完水果要注意漱口,以便清除口腔中的糖分。

  不利作用:有人錯誤的認為:水果營養成分高,多吃對人有好處。其實不然。比如,蘋果含有糖分和鉀鹽,吃多了對心臟不利,冠心病、心肌梗塞、腎炎、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柑橘性涼,腸胃不適,腎肺功能虛寒的老人不能多吃;梨子含糖較多,糖尿病人吃多了會引起血糖升高;柿子含有單寧、柿膠酚,胃腸不好或便祕患者應少吃,否則容易形成柿石;菠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C,以及檸檬酸、蛋白酶等,而且有消食止瀉、降壓利尿等功效。但是,有些特異體質的人吃了後會發生陣陣腹痛,甚至嘔吐等不適應症,最好把 削好的菠蘿放在鹽水中浸泡後再加熱吃。山楂食用過多會傷人中氣,因為山楂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果酸等成分。是破氣去積滯之品,平素脾胃虛弱或正服食人蔘等補氣藥的人不宜食用。兒童處在換牙時期,如經常大量食用,對牙齒的生長不利,而且影響食慾。西瓜性寒,過多食用易造成胃寒、腹滿腹脹、腸胃消化力下降等不良症狀。香蕉中含有較多的鎂、鉀等元素,這些礦物質元素雖然是人體健康所必需的但若在短時間內一下子攝入過多,就會引起血液中鎂、鉀含量急劇增加,造成體內鉀、鈉、鈣、鎂等元素的比例失調,對健康產生危害。此外,多吃香蕉還會因胃酸分泌大大減少而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和情緒波動過大。

  “桃子營養豐富,富含 膠質物,這類物質到大腸中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達到預防便祕的效果。”但是,主任醫師肖定遠提醒,“但因上火而便祕者,大量食用桃子後不但不會緩解,反而會‘火上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