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在體育教學當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我們體育教師應該合理運用教材、教法,通過加深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對學生實施恰當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芻議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在體育教學當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我們體育教師應該合理運用教材、教法,通過加深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對學生實施恰當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在增強體質和提高技能的同時,心理得到更加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體育教學 針對性 意志品質

  最近常有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新聞報道,學生心理健康已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焦點之一。經調查,中小學生中有近32%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成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瓶頸。教育部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見》檔案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體育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課程,不僅對學生體育素質的提高中起到主導作用,並且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那麼,我們該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呢?

  一、瞭解體育教學對心理健康的作用,採用合理方式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

  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必須以正常的身體發展為物質基礎。體育教師可以通過直觀教學方式,使學生認識到體育運動對身心健康的積極促進作用;討論法,可以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理性的分析,對問題認識更到位,見解更合理;遊戲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一定的遊戲活動和形式中完成教學目標,使學生認識到堅持體育鍛煉不僅可以促進身體發展,而且有助於身心健康的發展,提高學習效率。體育教學中的內容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如田徑教學是各項體育活動的基礎,可以促進學生的新陳代謝,培養學生勇敢、果斷、吃苦耐勞、無懼競爭的良好心理素質;球類教學中提倡集體主義精神,可使學生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學會關心他人和集體;理論教學可使學生學習運動賽場體育健兒不畏強手、頑強拼搏的精神,啟發學生的愛國熱誠,樹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充分領會到各方面的因素和作用,我們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應該這樣操作:

  1.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體育教學是師生共同的活動,只有實現師生的互動,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以充分發揮,才能實現教學的平衡。教材內容的多樣性、環境的干擾以及師生間的關係,無不影響著正常的教學,有時講究了效率,卻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造成教學的生硬,嚴重束縛了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可以把握最基本的環節,某些部分可以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進行嘗試、練習;在準備活動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去準備和領會;在遊戲和教學比賽中,讓學生擔任評委和裁判任務;在講授課時,讓學生講述示範動作要領、嘗試練習,同時要他們互相糾正錯誤動作;總結時,我們要肯定學生富有新意的創造性動作,多給學生一些鼓勵性的言語,如“你做得不錯”、“動作很漂亮”等。學生得到肯定,就會身心愉快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做積極主動的學習者,教學效果會很不錯。

  2.指導學生學習的方式、改善約束力,培養良好習慣。

  體育教學必須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要特別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由於體育教學受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難以在有限時間內掌握有效的動作,我們要求學生重點掌握好各種方法,併合理、有效地去學習,讓他們養成“我要學”的內發性學習動機,並把握好自己的學習尺度。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在不斷地完善和成長,但他們的自我約束力是十分薄弱的,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當中更要注意培養他們這方面的能力。比如說:分組練習,不能以自己為中心,為所欲為。要他們明白:他們是一個整體,應該相互鼓勵、榮辱與共,應該相互學習,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這樣他們就逐步形成良好的互助習慣和自我約束能力。

  3.改變體育教學觀念,充分發揮體育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傳統的教學只注重教師發號實施,力圖將全體學生統一到既定的範圍中去,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消失殆盡,心理健康教育就更無從談起。《新課標》要求我們改善師生關係,營造民主、寬鬆的教育氛圍,它就是學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基礎。體育教學多在戶外進行,相對其它學科環境寬廣,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有著頻繁的接觸和交往,師生間的情感、思想、意志和各項行為應該得到彼此尊重,特別是教師應該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師生交流多了,情緒情感相互感染,造成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鳴,課堂的氣氛高漲了,學生學習效果就會更佳,而且對各種環境的變化逐漸適應,心理素質也同時得到增強。

  二、在體育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品質

  1.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養。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首先應給學生一個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特長。學生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就有信心讓同伴接納自己,讓他們在體育運動中相互認同和鼓勵。其次,教師要給學生一個希望,使學生相信自己的能力。我們應多使用一些對學生有期望性的言語,如“你可以”、“你一定行”等。再次,教師要給學生一個臺階,使學生登上成功的舞臺。比如有針對性地降低考核門檻,讓他們一步一步通過考驗,體會成功的喜悅,這樣他們對自己有一個促進,從而樹立必勝的自信心。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情緒,客觀評價學生,激發興趣。

  在引起學生關注的同時,我們應該:第一、想方設法使學生樂於接近教師,樂於參與活動,從而激發他們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第二、培養學生的感情。“沒有感情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我們平時就應注意捕捉和琢磨學生的心理變化和情感變化,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客觀的評價,以及善意的引導。通過評價和引導,使學生在體會到有發展、有進步的同時,也把這種良好的情緒感染每一個身邊的人。

  3.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失敗與成功的考驗。

  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思想、意志、情緒等特徵暴露得特別快,成功者的喜悅與得意溢於言表;失敗者的氣餒、失望以及自卑的表現各不相同。此時,我們應迅速捉住他們思想行為充分暴露的有利時機,因勢利導,引導他們正確看待成功和失敗、順利和挫折,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礙,增強心理調節能力。在不斷的體驗中成長,培養平靜對待挫折的能力,保持勝不驕、敗不餒的穩定和樂觀心境。這樣,經過累積經驗後再踏足社會,不論是順境或是逆境,他們都會處理得遊刃有餘。

  4.著重培養學生堅韌品質,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直接參與身體力行這一實施性強的特點,刻意安排艱苦的環境去考驗他們,培養學生堅韌、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營造緊張的氣氛,鍛鍊學生冷靜、果斷的個性心理。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個體與個體間、個體與集體間的人際關係交流會更加直接、更加廣泛,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初步踏入啟蒙社會的心理需要。此時,我們要充分利用這種模擬的社會環境,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擺正心態,正確交友,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係,使他們懂得怎樣去適應才能在社會上生存,從而培養他們交往的行為規範和高尚的道德修養,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體育教學的特點,決定了體育教學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起著特殊的作用,而處於主導地位的教師應該明察秋毫,審時度勢,合理利用教學藝術,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生理、心理需求,鍛鍊他們的意志,完善他們的個性,從而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地發展。相信在我們廣大體育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們在提高體育技能和增強體質的同時,心理素質會得到更加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姜志強,丁吉主編.心理健康教育.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9.

  [2]餘展飛,楊新發主編.現代心理衛生科學理論與實踐.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0.6.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