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如何去除體內溼氣

  春季氣候變得越來也溼潤,再加上回南天,人體內的溼氣就越來越重,而春季又該怎樣祛溼呢?春季如何預防溼氣?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們整理的關於的相關內容,希望你們會喜歡!

  春季去除體內溼氣的方法

  增加運動

  資料顯示,一般體內溼氣比較重的人都是比較缺乏運動,如果越是不愛參加運動,那麼體內淤積的溼氣就會越來越多。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改善,那麼久而久之就會導致五臟六腑受到溼氣的侵入,引發一系列的疾病。堅持體育鍛煉,可以有效的加快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令體內的器官執行加速,這就會令體內溼氣排除體外的速度增加。常見的鍛鍊方法有很多,例如跑步、騎自行車、游泳、練太極等等。

  戒菸戒酒

  戒菸戒酒不僅僅能夠令身體更加的健康,增強身體抵抗力,同時還可以有效的去溼氣。

  艾灸

  到正規的藥店都買艾草,點燃之後放到關元穴薰著,這種艾灸方法也是一種有效的去溼氣的方法。

  不長期處在潮溼的環境

  體內溼氣增加,出了不愛鍛鍊、身體中產生的溼氣之外,環境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如果長期處在一個潮溼、陰冷的環境,那麼外界的溼氣就會很容易入侵到我們的體內。

  春季溼氣重,大家要注意祛溼哦!否則溼氣長期“駐紮”體內,後患無窮。

  春季祛溼的偏方

  1、赤小豆煲雞

  材料:赤小豆90克,去毛及內臟的母雞1只。

  做法:將赤小豆放入雞腹內,用竹籤將雞腹切口閉合,加入適量的水煲湯,食用時加入適量的食鹽及調味品,食肉喝湯。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利溼、利尿消腫,對春季四肢浮腫、手腳沉重及腰部重墜不適感等有效。

  2、砂仁陳皮鯽魚湯

  材料:砂仁6克、陳皮1/4個、鯽魚300~400克、芫荽4棵、生薑3片。

  做法:砂仁打碎;陳皮浸泡去瓤;芫荽洗淨;鯽魚宰淨,去鱗、腸雜,置油鍋慢火煎至兩邊微黃。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個小時,調入適量芫荽及食鹽和生油便可。

  功效:健脾祛溼。

  3、鮮土茯苓煲豬腱湯

  材料:鮮土茯苓***菜市場有售***200克、豬腱肉500克、生薑1~2片。

  做法:鮮土茯苓洗淨,切片狀;豬[月展]肉洗淨,整塊不必刀切。然後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功效:祛溼困、利筋骨、健脾益胃。

  4、三花薏米炒扁豆瘦肉湯

  材料:木棉花20克,雞蛋花、槐花各2克,薏米、扁豆各30克,陳皮1/4個、豬瘦肉400克,生薑2片。

  做法:各配料洗淨,稍浸泡,陳皮去瓢,豬瘦肉洗淨,整塊不用刀切。一起與生薑放進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清熱祛溼、解脾虛溼困。

  5、冬瓜薏米老鴨湯

  材料:老鴨半隻、薏米一把、冬瓜一斤、蔥,姜、料酒、鹽做法:鴨去頭、腳和屁股,清洗乾淨,剁成大塊。蔥切段,薑切片,冬瓜切大塊,薏米洗淨備用。鴨肉放在冷水鍋中大火燒開,煮三分鐘去血水,盛出,用清水洗淨。入油,五成熱時放入蔥段和薑片炒香,再倒入鴨塊炒變色後放入開水,薏米燉1小時。湯鍋中放入冬瓜和少許鹽,中火燉20分鐘即可。

  功效:滋陰降燥,祛溼健脾。

  6、粟米白果豬肚湯

  材料:粟米3條、白果50克、豬肚1個、生薑3片。

  做法:粟米洗淨,連衣、須切段狀;白果去殼、去衣、洗淨;豬肚沖洗後翻轉,用刀颳去髒雜,再用生粉反覆洗淨,並以清水衝淨。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春季祛溼的食譜

  1、胡椒根煲豬肚

  材料:胡椒根40~60克、豬肚1個、陳皮1/4個、生薑2~3片。

  做法:各物分別洗淨。陳皮去瓤;豬肚反轉,用生粉揉擦洗淨,再洗淨。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祛溼除痺、舒筋活絡、健脾暖胃。

  2、淮山陳皮燉扇骨

  材料:新鮮土豬扇骨1斤2兩左右,斬成小件。新鮮鐵棍山藥2兩,洗淨去皮,切段。陳皮1/4個,洗淨備用。茨實、蓮子、茯苓各30克,洗淨備用。姜切3~4片備用。

  做法:豬骨在滾水中焯一下,飛去血水和肉腥味。將準備好的材料一起放入電壓力煲中,加水,煲30分鐘即可。若用的是老式湯煲,先大火滾10分鐘,然後轉小火煲1個鐘頭。臨上桌前,在煲夠火候的湯水中加適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祛溼健脾。用豬肩胛位置的扇骨、靠近豬尾的尾龍骨來煲湯,這些位置的骨頭有祛溼的功效。

  3、扁豆眉豆雞腳湯

  材料:新鮮雞腳6只。腱肉1塊。扁豆30克。眉豆50克。蜜棗2個、清水10碗,生薑一塊。

  做法:雞腳剁去指甲,斬成兩段,在豬腱肉上劃上幾刀,生薑切片;把雞腳、豬腱肉、薑片放進鍋裡,加入沒過材料的水,煮開後撈出沖洗乾淨浮沫,薑片丟棄不要;扁豆、眉豆淘洗乾淨,蜜棗沖洗一下;全部材料放進湯鍋,加入大約10碗清水;大火開後,轉小火煲2個小時;放鹽調味即可。

  功效:祛溼美容。

  4、赤小豆鯽魚湯

  材料:鯽魚1條,赤小豆150克,生薑1塊,大蒜2瓣,香菜1根,食鹽、黑胡椒粉、料酒、食用油適量。

  做法:赤小豆洗淨,提前一晚浸泡,鯽魚宰殺洗淨後在魚身上抹上少許食鹽和料酒醃漬,生薑切片備用;開小火,平底鍋放少許植物油,撒上鹽和薑片烹香放入鯽魚煎至兩面金黃,期間加入蒜瓣一同煎香;煎魚的同時,把赤小豆放入砂鍋,大火燒開,把煎好的鯽魚放入燒滾的赤小豆水中,繼續開大火煮沸;轉小火,小火慢煲40分鐘以上,撒入黑胡椒粉,最後根據自己的口味撒入少許食鹽調味即可盛出,在魚身上放上香菜裝飾即可食用。

  功效:鯽魚搭配赤小豆燉煮湯品,能夠達到強強聯合的效果,更有助於排出體內積存的溼邪,預防溼邪帶來的脾胃運化不佳、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