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功的故事經典

  確實有許多捷徑可以使我們獲得一時的鮮花和掌聲。但要謹記一點,想要獲得最終的成功,還需腳踏實地一步步走下去。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名人成功的故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成功的故事篇1:肖邦

  在波蘭的一個城市裡,肖邦家客廳裡的燈光特別明亮,好多孩子都穿著漂亮的衣服,在鋼琴的伴奏下,圍成一個圓圈跳舞。只有一個3歲的男孩沒有跳舞,他圓睜著明亮的眼睛看著媽媽彈鋼琴時手指的動作,這個小男孩的名字叫肖邦。他那麼出神地看著,好像入了迷一樣。晚會結束後,媽媽送走了參加晚會的孩子。準備睡覺的時候,樓下突然傳來了一陣清脆的琴聲,媽媽覺得很奇怪,這麼晚了,誰還在彈鋼琴呢?

  媽媽走下樓來一看,原來是小肖邦在彈琴。小肖邦穿著睡衣,坐在鋼琴前面彈得可認真了!媽媽驚喜地問:“小寶貝,你在彈什麼呢?”肖邦說:“我在彈你彈過的曲子呢!”媽媽看到自己的兒子對鋼琴這麼熱愛,心裡高興極了,第二天,就請來了一位音樂家教他彈鋼琴。

  自從有了老師,小肖邦學鋼琴更認真了。他整天坐在鋼琴前面不停地彈呀彈呀。可是,肖邦的歲數小,手也小,這怎麼辦呢?小肖邦就在自己的手指縫裡夾上木塞子,好使指頭間的距離大一點。這是很疼的,有時小肖邦晚上睡覺的時候疼得直哭,但他還是堅持了下去。就這樣,時間一年一年過去了。小肖邦勤學苦練,進步快極了。他6歲的時候,鋼琴已經彈得很不錯了,並且還會寫鋼琴曲。8歲的時候,小肖邦第一次登上劇院的大舞臺演奏鋼琴,成千上萬的聽眾都被從小肖邦指尖流淌出來的優美的琴聲迷住了,劇場中不時地響起熱烈的掌聲。第二天,波蘭首都華沙到處都傳頌著肖邦的名字,大家都稱讚肖邦是神童,這是小肖邦自己辛勤學習獲得的成績呀!

  名人成功的故事篇2:馬杜羅

  “馬杜羅,你跟我出來一下。”

  自習課上,當同學們聚精會神寫作業時,馬杜羅卻趴在課桌上打瞌睡。他跟在邁克老師後面,無精打采地走出了教室。

  “你相信石頭會開花嗎?”老師的手掌裡,躺著一枚光滑的鵝卵石。馬杜羅不肯開口說話,只搖了搖頭。兩年前,因為一次偶然的患病,他落下了口吃的毛病;因為擔心被別人嘲笑,他變得自卑,很少說話,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

  老師讓馬杜羅坐下來,拿出一把小巧的工具刀,埋頭開始雕刻。很快,石頭的上面,一朵小花栩栩如生。“你看,石頭其實是可以開花的,只不過需要你轉變一下思路而已。”老師又說:“我知道你一直喜歡看書,好故事應該與大家一起分享。週末的班會上,我希望能聽到你的聲音……”

  馬杜羅告別老師時,心情很複雜。回到家裡,他開始認真練習,對著鏡子糾正自己的發音,一遍,兩遍……週末那天,因為口吃總是躲在角落裡的馬杜羅,居然主動站到講臺上。雖然他緊張得大汗淋漓,說話也不是特別流暢,大家卻送給了他最熱烈的掌聲。

  多年以後,大學畢業的馬杜羅,早已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長為俊朗的小夥子。酷愛看書的他,夢想成為一名職業作家,整天躲在租來的房子裡寫文章。不料,所有投出去的稿子,或者毫無音訊,或者收到退信,從來沒有一篇能夠發表。

  那天,馬杜羅發現口袋裡的錢只能再勉強維持幾天的生活了。他懷著沮喪的心情,獨自在街頭漫步,竟然在街頭邂逅了多年不見的邁克老師。與當年不同的是,老師早已經離開課堂,成了一位著名的雕刻家。

  當他一口氣說出心中的煩惱時,老師微笑著說:“你知道我手裡那塊石頭為什麼能開花嗎?首先,因為我酷愛雕刻,每天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另外,不管做什麼事情,僅有喜歡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適合。就像我,每次將雕刻刀握在手中時,靈感總是如約而至……”

  馬杜羅倒吸了一口涼氣,他想起自己每次寫字時的艱難,那種搜腸刮肚的痛苦,忽然就明白了,自己喜歡文字,卻只適合當一名讀者,而不是一位作者。

  不久,馬杜羅就按照街頭的廣告,跑去一家廣告公司應聘。一年後,他又成為一名公交車司機。為人謙虛、熱情大方的他,受到同事們的尊敬,被選為行業工會領袖。於是,在工作之餘,他又多了一項任務,那就是為爭取普通工人的權益而奔波。從此,他慢慢步入了政壇,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旅程。

  2012年10月10日,尼古拉斯·馬杜羅被任命為副總統!這個訊息,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遍了委內瑞拉的每個角落。幾乎所有熟悉馬杜羅的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真的是當年那個口吃的馬杜羅嗎?會不會搞錯?

  記者們蜂擁而至,面對他們連珠炮般的提問,馬杜羅從容地反問:“你們相信石頭會開花嗎?我信。”說著,他微笑著伸出手來,掌心裡躺著的,正是邁克老師當年贈送的那塊鵝卵石,隔了這麼長的光陰,刻在上面的花朵,依然那麼栩栩如生,一如年少時的夢想,從來不曾凋零。

  名人成功的故事篇3:克林頓

  1963年,17歲的少年比爾·克林頓在白宮玫瑰園裡,見到了肯尼迪總統。握手的一瞬間,他冒出一個瘋狂的念頭:我也要做白宮的主人。

  此後,克林頓卻連續三次放棄去華盛頓。1973年,他從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華盛頓一些政治大佬看上了他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麥戈文助選的經歷,邀請他去工作。克林頓考慮了十天,拒絕了,他厭倦了給別人拉票。碰巧,阿肯色大學法學院需要一名助理教授,他決定去做教書匠。

  1974年,他萌生了參選阿肯色州聯邦眾議員的想法。此時,一個名叫約翰·多爾的老朋友打來電話:“我現在是聯邦眾議院首席顧問,負責調查尼克松總統是否應受彈劫一事,需要年輕律師,快來華盛頓吧。”這一次,克林頓只考慮一天,就謝絕了。約翰·多爾十分震驚:“你犯了個愚蠢的錯誤。這是彈劾總統!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歷史性機遇,你居然放棄?”

  “全美國有才華的年輕律師都願不惜代價為您工作,而除我之外沒有一個年輕人願為阿肯色而戰鬥。”克林頓禮貌地結束通話電話,投入聯鄭眾議員競選中。他每天工作18個小時,跑遍全州21個縣。在每個偏遠的小鎮,他走進商店、咖啡館、加油站甚至殯儀館。“我喜歡一對一地‘零售’政治。這些小店主和殯儀員,認識鎮上全部的人,他們就是最重要的選票。”結果,首次參選的他得到48%的支援率,但老資歷的共和黨人還是贏了。

  1975年底,支持者們慫恿克林頓再次參加國會議員的競選,“去征服華盛頓政治圈”。一個小時後,克林頓就說了“不”。“既然我想為阿肯色做事,不用做國會議員,做別的也行。”他決定競選州檢察長,這次他成功了。1978年他又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州長,並獲得五次連任。

  1992年,從未在華盛頓政壇“混”過的克林頓,成為白宮主人。回首往事,他說:“決定人生的並不是你選擇了什麼,而是你選擇放棄什麼。如果當初我去了華盛頓,我後來根本不可能當選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