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長火車多長時間

  世界上最長時間的火車和最長節數的火車,朋友們知道嗎?現在讓小編來為你們介紹一下吧!

  世界上最長的火車有多長?

  在2001年6月22日,在澳大利亞西部的皮爾巴拉地區行駛過世界上最長的列車。這是一列7353米長的列車車上裝載著82000噸鐵礦石,列車總重量達10萬噸。8輛機車拉動著這列車,用10個多小時才完成了275公里的行程,抵達黑德蘭港。

  前幾年美國GE公司在澳大利亞BHP鐵礦公司開行的一列試驗過載列車,是一列裝載了82000噸鐵礦石、總重達99743噸、由682輛貨車與8臺機車組成的列車,長度達到7353m的超級列車。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班克市傑·奧爾伯格設計出了世界上最長的汽車,這是一輛高階轎車,長度為30.5米,下面有26個車輪,看起來簡直像一輛小火車。奧爾伯格設計了一系列的超長轎車,內部裝有許多豪華的設施,所以變得比較長,其中包括帶跳板的游泳池、豪華的套房、特大的水墊床。超級汽車的設計者們不僅使超長轎車在長度設計上勝過對手,而且還要在輔助裝置上更勝一籌。例如,一輛20.73米的超長轎車內有6部高科技電話、一套衛星天線、一個小型的高爾夫球場。更為奇特的是,轎車的尾部有一個小型的游泳池,游泳池的蓋子上帶有直升機的降落緩衝墊。可以讓直升機在轎車頂部直接停靠。這麼長的汽車駕駛起來也需要比較獨特的技術。

  世界上最長時間的火車?

  世界最長時間的火車——北京***二連浩特***到莫斯科的K3次國際列車簡介:  K3,國際聯運列車車次。

  型別:空調快速

  執行區段:北京--烏蘭巴托--莫斯科

  執行時間:5天6小時14分

  車底型別:國列版綠色塗裝25G型客車***暫未更換,目前為老國際聯運18型客車***

  出境站:二連浩特站

  途經國家:中國,蒙古,俄羅斯

  K3/4次列車,是中國鐵路的一趟國際聯運快速列車,運行於中國北京至俄羅斯莫斯科之間,於1959年6月4日起開行,現由北京鐵路局北京客運段國際聯運車隊負責客運任務。列車使用德國製造的18型及19型客車,執行橫貫歐亞大陸,穿越京包鐵路、集二鐵路、蒙古縱貫鐵路及西伯利亞鐵路,途徑中國、蒙古國、俄羅斯三國,全程7692公里,是中國鐵路開行里程最長的旅客列車 。其中北京至莫斯科每星期三在北京站發車,執行127小時36分,於星期一抵達莫斯科雅羅斯拉夫斯***,使用車次為K3次***中國境內***、003次***俄羅斯、蒙古國境內***;莫斯科至北京每星期二在莫斯科雅羅斯拉夫站發車,執行126小時55分,於星期一抵達北京站,使用車次為K4次***中國境內***、004次***俄羅斯、蒙古國境內***。列車由1960年至2010年共不間斷行程4200多萬公里,往返行走的里程相當於繞地球1000多圈,安全運送來自100多個國家的旅客140萬多名,被譽為"中華第一車"。

  歷史:  1958年7月28日,鐵路合作組織關於協商國際聯運旅客列車時刻表會議在波蘭華沙舉行,會議商定北京-莫斯科間直通旅客列車自1959年夏季起經由蒙古國每週執行1往返。1959年4月8日,中蘇蒙鐵路代表會議在蘇聯伊爾庫茨克舉行,就北京-烏蘭巴托-莫斯科國際旅客列車的開行簽訂議定書,自1959年6月1日起生效。  1959年6月4日,北京-烏蘭巴托-莫斯科國際旅客列車正式開行,車次被確定為3/4次,由蘇聯鐵路提供車輛並擔任客運乘務,列車出北京站後經豐沙、京包線執行,列車在集寧站更換轉向架。1960年5月24日,由中國鐵路提供車輛並擔任客運乘務的北京-烏蘭巴托-莫斯科國際旅客列車開行,蘇聯鐵路擔當的列車停開 。同年5月31日,首趟由中方擔任的國際聯運客車抵達莫斯科雅羅斯拉夫火車站月臺,以交通部長馬斯維切夫為首的蘇聯各界人士到車站迎接 。開行之初,中方主要學習蘇聯的經驗,照抄對方的作業程式、排班制度。早年乘坐這趟列車的大多是因公出差的政府官員、代表團,甚至是省部級以上的高階幹部。車輛在庫內檢修時有公安人員把守。故而不少人把這趟車稱作"神祕的東方列車"。  雖然1960年代至1980年代間中蘇交惡,3/4次列車仍然沒有停運,但之間曾發生多次衝突,例如蘇聯扣押列車上的中國駐蘇聯外交官 。1963年9月7日,由北京鐵路局擔當乘務的3次列車在蘇聯納烏什***遭到蘇聯邊防和海關人員的無理檢查,並在8日驅逐全體中國列車乘務員和旅客。事發後中國鐵道部3次致電蘇聯交通部,要求對方採取措施,保證不再發生類似事件。16日,中國國務院周恩來、外交部長陳毅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列車全體乘務員,譴責蘇方的無理行為 。1965年10月12日,集二鐵路由軌距1524毫米的寬軌改為1435毫米的標準軌,列車換裝及換輪由集寧站改在二連站進行 。中蘇交惡期間,列車乘務員被要求不得擅自與外國旅客聊天,列車抵達***車站時,不允許旅客下車拍照留念。中方列車員也怕犯政治錯誤,不敢和旅客合影,出境時除了《人民日報》不能攜帶其他報紙雜誌。  1990年代蘇聯解體後,隨著中俄關系快速發展和邊貿熱的興起,往返於兩國做生意的人員逐漸成為這趟列車的主要乘客,尤其是***,坐車的大多是販賣國際商品的商人,客車變成了"貨車"。2000年10月中國鐵路實現第三次大面積提速,列車車次在中國境內因此變更為K3/4次快速列車。2000年代後,K3/4次列車的旅客構成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從莫斯科到北京來的旅客主要是西方旅遊者,為的是欣賞沿途的風光,旺季時常常爆滿,一票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