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急救措施有哪些

  骨折的急救是在骨折發生後的即時處理,包括檢查診斷和必要的臨時措施。那麼,你知道嗎?以下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這方面的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骨折急救措施

  1.要先止血:因車禍、塌方以及高空墜落等情況造成的骨折患者,在強大的外力作用下還可能會造成其內臟的損傷,如肝脾破裂、腦外傷等。這些都會嚴重地威脅患者的生命。因此,在現場救助中,救助者應首先觀察患者是否有這類損傷,一旦發現就要緊急處理。如果沒有這類損傷,則要儘快為患者進行包紮止血,以防止其休克。這是由於人體的骨髓中充滿了血液,骨質中還含有豐富的血管。骨質出血時,其血管裂口不像軟組織那樣可以收縮變小,因而,出血量會比較多。當患者發生閉合性骨折時,雖然在外觀上看不出有血液流出。但實際上血液已淤積在斷骨的周圍。據估計,人體骨盆骨折的出血量可超過其總血量的80%。開放性骨折或伴有軟組織損傷患者的出血量會更多。突然的大量出血會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對骨折的患者進行急救時首先要止血。

  2.要先固定再搬運:人體脊柱有椎管和馬尾神經。當脊柱發生骨折時,患者極易出現身體某些部位的癱瘓,如胸腰段骨折時常引起截癱;頸椎骨折時除了癱瘓部位升高外,還會引起呼吸肌麻痺,甚或威脅生命。此外,由於骨骼的附近常有神經走行,患者發生骨折後,其神經就會受到挫傷或嵌壓,進而影響區域性組織或器官的功能,出現區域性的感覺喪失,以及所支配肌肉的癱瘓。所以,在搬運骨折尤其是脊柱和四肢骨折的患者時,更要特別小心。在搬運疑有脊柱骨折的患者時,應幾個人一起配合將其放在硬擔架或門板上,以保持患者身體平直。當患者的長管狀骨骨折時,由於骨髓腔中含有大量的脂肪,所以,不恰當的搬運會使大量的脂肪溢位並進入血管,使患者形成肺栓塞、腦栓塞,從而引起氣急、胸痛、紫紺、發熱、休克、昏迷等症狀。此外,不正確的搬動方法還可造成患者的骨折斷端對神經及血管的損傷。因此,患者發生四肢骨折時,應儘量不要搬動,可就地取材用夾板或代用品做簡單的固定後再迅速將患者送往醫院,以避免患者出現骨折併發症。

  3.有開放傷時要儘早手術:當患者發生開放性骨折時,由於傷口容易被汙染,所以,患者常常會因為疼痛、失血,而使抵抗力降低。假如傷口得不到及時的清理,就容易形成化膿性感染並導致敗血症或骨髓炎等病症。因此,患者一旦出現開放性骨折應儘快進行手術治療,並使用抗生素和破傷風抗毒素。

  一般情況下,骨折的患者被送往醫院,經復位、石膏或夾板固定等方法後多可逐漸康復。但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一旦發現骨折部位的面板由紅變紫或起水皰、活動時疼痛劇烈或感到麻木時,一定要請醫生檢查,以免出現嚴重的後果。

  骨折急救注意事項

  1、頸椎、脊柱骨折

  如果是頸椎部位的骨折,不當的急救操作可使頸部脊髓受損,發生高位截癱,嚴重時導致呼吸抑制危及生命。胸腰部脊柱骨折時,不恰當的搬運也可能損傷胸腰椎脊髓神經,發生下肢癱瘓。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如果懷疑有脊柱骨折,應就地取材固定傷處,合理搬運傷者。

  2、四肢骨折

  骨折處出現區域性迅速腫脹,可能是骨折斷端刺破血管引起內出血,千萬不要隨意搬動傷肢以免造成骨折端刺破區域性血管導致出血。

  遇到尚未腫脹的輕度無傷口骨折,有條件的情況下,可先進行冷敷處理,防止骨折部位腫脹***不建議使用自來水***。

  3、骨折端外露

  這種情況下,不要嘗試將骨折端放回原處,應繼續保持外露,以免將細菌帶入傷口深部引起深部感染。如將骨折端或脫位的關節復位了,應在送醫院時向醫生交待清楚。

  4、大出血

  遇出血嚴重或不能壓迫止血的情況,應用止血帶或布條等環扎該部位近心臟的一側,立即送往醫院;且不斷與傷者交流,注意其情況,防止其失血過多引起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骨折飲食治療

  一般來說,受傷有1至2個星期的患者,飲食需清淡、易吸收和消化,應多給他們食用一些蔬菜、水果、魚湯、蛋類、豆製品等,而且應以清蒸或者燉熬為主,少吃香辣、油膩和煎炸的食物。特別是可以多吃蜂蜜和香蕉等,因為臥床患者大都會出現大便祕結等症狀,這些食物可以幫助排便。

  受傷有2至4個星期的骨折病人,他們的身體不再那麼虛弱,食慾和腸胃功能都有所恢復,那時可適當補充營養,像骨頭湯、魚類、蛋類及動物肝臟等食物比較好,同時也要多吃一些蘿蔔、西紅柿、青椒等,這些食物可滿足骨骼生長需要,促進傷口癒合。

  骨折超過5個星期以後,病人可多吃高營養食物和含鈣、錳、鐵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像動物肝臟、雞蛋、綠色蔬菜、小麥含鐵比較多;海產品、黃豆等含鋅比較多;麥片、蛋黃等含錳較多。同時配以雞湯、魚湯、各類骨頭湯等,可選擇性地加入紅棗、枸杞等。

  再往後的日子裡,除了那些明顯無益的食物,骨折患者不必再忌口。有的危重患者和因骨折引發其他併發症的患者飲食不能一概而論,必須根據病情和醫囑作出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