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藥製藥專業畢業論文

  現代社會科學和技術的迅猛發展,為人類生產生活中各個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向前發展的大好基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淺析中藥製藥的瓶頸及創新方法 》

  【摘要】本文從當前我國中藥製藥技術領域的基本現狀出發,淺要分析了中藥在製藥領域內遇到的若干瓶頸問題和亟待解決的重大技術需求。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製藥領域科技創新的戰略方向。創新性的提出以“三化”即精密化、數字化、智慧化為主要特徵的中藥製藥技術,並對該科技工程的創新前景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

  【關鍵詞】中藥製藥工程;製藥方法;中藥工業;轉化科學

  【中圖分類號】TQ46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1-0086-01

  在我國生物醫藥產業中,中藥工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更是升級為國家戰略性的新興產業。但由於受到發展時間短的歷史原因及科技水平低的現實原因雙重影響,導致我國在中藥製藥領域出現了桎梏的瓶頸,諸如市場競爭力弱、科技含量低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也為了促進我國中藥製藥的戰略發展,實現“低投入、高產出”的戰略轉變,故選擇一些有潛力的中成藥進行再次開發是及其必要的,從而完成製藥技術的升級改造,以便更適合當前醫療市場的需求。

  隨著醫療市場的發展,一些中成藥的質量問題備受關注。大眾對中成藥質量問題的關注促進了對中成藥的質量分析,諸如多成分含量測定、色譜指紋圖譜等檢測方法在技術上走向成熟。例如在我國中藥製藥領域製藥技藝還是水準較低、生產操作過程呈粗放式、製藥裝置智慧化程度低、製藥的技術革新意識較低、創新驅動力不足進而導致中藥製藥技術水平整體落後於時代的發展和需求[1]。因此,面對中藥製藥發展的困境和市場對中藥製藥的期望,自主創新發展中藥製藥工藝、推動該項技術的升級發展、實現科技戰略創新、構建提高藥品標準的新機制、加強對製藥過程的檢測及全程質量監測、確保產品的安全可靠、不僅具有巨大的醫學價值更有利於推動我國中藥製藥產業的健康發展。

  1制約中藥製藥發展的桎梏因素和技術訴求

  1.1中成藥產品的保證質量之難

  按照國家藥品局的指示,提高中藥的製藥質量標準是醫療工作者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礎上對中藥製藥技術提出了六字真言,即“高標準、嚴要求”。“高標準”即是在研究中提高中成藥的生產原料及質量放行的標準,將一些藥量含有限制或者微量有毒有害的物質修訂了檢測的目標,納入檢測的範圍。“嚴要求”就是嚴格控制製藥工藝品的品質、提升製藥工藝的水平。

  1.2中成藥的二次開發之難

  人們往往重視的是藥品的藥效和作用機制的研究,因而導致對中成藥的再次開發的研究技術較薄弱。再加之製藥工藝品質低等技術因素導致中成藥存在很大差異,例如同一生產產家不同批次生產的藥物或者不同產家生產的同一款藥物在化學組成成分上也存在較大差異。這些差異不僅會影響到藥品的質量、藥品藥效的穩定性以及臨床療效甚至還極易會造成臨床上的一些安全隱患。由此觀之,中成藥的二次開發之難是阻礙中成藥進一步發展的桎梏因素。

  1.3中成藥製藥過程節能之難

  低碳經濟是當前各行各業所追求的發展戰略,如何促進中藥製藥過程中減少原材料的損耗、減少廢品垃圾、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生產裝置的生產利用率、催生生產新工藝,是當前中成藥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4保障中成藥生產品質之難

  中成藥製藥的各個環節密切關係到藥品的質量,可以說製藥工藝各個環節的精準操作是保障中成藥生產品質的奠基石。然而,在我國當前的中藥製藥過程中,工藝操作卻缺乏精準,有些工藝甚至呈現出粗放式。大部分生產企業的製藥工藝引數還沒有實現完全的自動化控制。綜上所述的種種因素都成為了中藥製藥工藝品質的瓶頸。

  1.5中成藥生產質量檢測風險之難

  雖然在醫療領域出現中成藥產品質量問題的事故層出不窮,但還是缺乏中成藥生產質量事故預警的機制。根據生產需求,建立質量風險預警系統和風險評估機制,檢測生產工藝的質量,對生產資料進行觀察可以有效加強對生產質量全過程的監測[2]。

  1.6中成藥製藥過程質量控制之難

  中藥的製藥過程是及其複雜的,因而製藥過程的質量控制也一直是中藥質量控制領域內的瓶頸因素。控制技術整體水平較低、製藥過程質量控制技術較落後、中間體質量檢測指標尚不完善、製藥資訊的缺乏導致難以實現對製藥整個過程的有效控制。因此推動中藥製藥過程質量的控制技術創新發展是中藥製藥領域內的當務之急。

  2新時代中藥製藥核心技術的創新突破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廣大醫學工作者的辛苦努力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的發展,在醫學領域陸續發生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代技術改革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左右,出現了以“機械化和半機械化”為特徵的技術變革。第二代技術革新起始於20世紀90年代,製藥裝置更新以“三化”為特點:自動化、管道化、半自動化。第三代中藥製藥技術抓住了新時代技術革新的浪潮,創新發展以“精密化、數字化及智慧化”為製藥技藝革新的目標,推動中藥製藥工藝實現跨越式發展[3]。通過對新一代中藥製藥技藝的探究發現,在新的時代訴求下,中藥製藥工藝力求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創新:

  2.1中藥製藥過程分析技術的創新

  中藥製藥技術一般是利用PAT技術實現對製藥過程的有效監控。通過整合方式對製藥過程進行化學、物理、數學和生物等風險監測,辨析出可能引發製藥風險的因素,實現中成藥質量的控制目標。

  3中藥製藥科技創新構思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創新對中成藥的製藥技術突出了創新的技術訴求。我們應抓住這新一輪的技術革新機遇,自主創新實現中成藥產業的快速發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的發展也深刻影響了製藥工程的技術創新,生產系統的數字化和智慧化將極大促進中成藥工業技術的創新飛躍。大幅度提高中藥質量,實現製藥技術的升級更新,推動中成藥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曹光明.中藥製藥工程理論研究與實踐[J].世界科學技術-中藥現代化.2012***05***:186.

  [2]詹若挺;李盛青;陳蔚文.發展廣東中藥工業的思路[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9***02***:243-244.

  [3]王北嬰,劉保延.中藥產業“十五”期間發展規劃的構想――對我國中藥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思考***二***[J].中國新藥雜誌.2000***05***:163-164.

  篇二

  《 中藥製藥綜合性實驗的實踐與反思 》

  【摘要】   對中藥製藥綜合性實驗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要求、課程安排與實施、成績評定等方面進行了介紹,並對進一步教學改革進行了反思。

  【關鍵詞】 中藥製藥綜合性實驗 教學

  中醫藥大學中設立的中藥學專業是為了培養出具有中藥學基礎理論、基本技能以及與其相關的中藥學、中醫學等方面知識與技能,具備中藥品種與質量的鑑定、中藥材的炮製與加工、中藥有效成分檢測、提取、分離,中藥製劑的基本原理及技術、中藥配方、中藥應用指導等多方面學識的高階專業人才[1]。故中藥學專業的畢業生應具備有廣泛的基礎知識,紮實的實踐操作技能以及積極的創新意識。要培養出這種中藥學專業人才,必須給予他們充分的實驗和實踐機會,這是鞏固課堂以及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訓練基本技能、 發展 智力、培養工作能力和良好作風、全面提升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將來適應社會需求和進行技術創新的基礎。因此,實驗教學在高等中藥學 教育 和人才培養中佔有十分重要地位。根據我校中藥學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指導思想,為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對於即將進行畢業課題的學生,我們開設了中藥製藥綜合性實驗,下面介紹本課程的開設情況與反思。

  1 課程開設的目的

  中藥製藥綜合性實驗是通過中藥製劑的全過程:原藥材質量檢查、炮製、有效成分提取、製劑原料***半成品***的含量測定、製劑的製備、成品的質量檢查,複習所學的中藥鑑定學、中藥炮製學、中藥化學、中藥藥劑學、藥物分析等學科的理論知識,瞭解中藥新藥研究開發中藥學部分的研究內容***藥理部分除外***,提高基本操作、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認真、嚴謹的 科學 態度,併為畢業課題及走向社會奠定基礎。

  2 課程內容

  2.1 專題講解在課程開始的第一天會針對實驗過程中涉及的知識要點進行復習,如正交設計的原理與資料處理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測定的原理及紫外分光光度計的使用;水蒸氣蒸餾法原理及索氏提取等提取方法;水分測定法的原理及操作;TLC和HPLC的原理與操作要點;口服液、注射劑和顆粒劑的製備方法;中藥新藥開發的申報及申報資料等。通過複習,可以使學生對已學知識進行回顧,並對要進行的實驗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2.2 銀黃口服液的製備包括的內容為原藥材的質量檢查、炮製、正交設計法確定黃芩提取工藝條件選擇、黃芩提取物的製備、金銀花提取物的製備、口服液原料的含量測定、銀黃口服液的製備、銀黃口服液的質量檢查。通過這個實驗希望學生掌握中藥口服液製備的全過程;通過正交設計對黃芩苷提取工藝條件進行優選,瞭解製劑製備工藝研究的一般方法;瞭解複方製劑的含量測定的特殊性,掌握雙波長紫外分光光度法進行含量測定的方法。

  2.3 丹皮酚注射劑的製備包括的內容為原藥材的質量檢查、丹皮酚的提取、丹皮酚注射液的製備、丹皮酚注射液的質量檢查。通過這個實驗希望學生熟悉中藥注射液製備的全過程;掌握水蒸氣蒸餾法提取低分子類化合物的方法;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主藥含量的方法。

  2.4 羅布麻顆粒劑的製備包括的內容為原藥材的質量檢查、羅布麻浸膏的製備、半成品羅布麻浸膏的質量檢查、羅布麻沖劑的製備、羅布麻沖劑的質量檢查。通過這個實驗希望學生熟悉中藥顆粒劑製備的全過程;掌握比色法測定黃酮類化合物含量的方法。

  3 對學生的要求

  上課前做好第2天實驗內容的預習筆記,做到明確實驗目的,掌握實驗原理,清楚實驗步驟,制訂實驗計劃。

  實驗時按操作要求,認真進行實驗操作,正確使用各種儀器,愛護儀器;掌握基本操作技術***如稱量、移液、配液、儀器清洗等***;培養實事求是的作風和嚴格認真的科學態度;認真做好實驗記錄,記錄內容包括操作過程、觀察到的現象、藥品試劑稱重的重量和量取的體積、質量檢查的方法條件及所得到的資料等。

  實驗後:認真分析實驗記錄,作出結論;呈交產品***製劑***;清洗玻璃儀器,打掃衛生;必要時還須進一步學習和查閱 文獻 ,對尚未搞清的問題進行探討;書寫並上交實驗報告。

  4 課程安排與實施

  4.1 安排開設該課程是對即將進入畢業課題的四年級學生,在第1學期的兩個星期內完成,第1個星期完成銀黃口服液的製備,第2星期完成丹皮酚注射劑與羅布麻沖劑的製備。全部實驗報告在課程結束後書寫並上交。

  4.1 實施每天通知第2天的實驗內容,要求學生預習。第2天板書時多處以括號的形式存在,實驗講解的過程中提問並討論實驗中涉及的實驗原理、操作步驟,防止學生只是照方抓藥式地進行實驗。帶教老師每天檢查預習報告和原始記錄,及時糾正和發現的問題,培養實事求是的科研態度和規範的記錄方式。在每種製劑完成後會對整個實驗進行 總結 ,鞏固實驗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和操作方法。

  5 成績評定

  實驗成績評定標準為實驗預習10分,實驗記錄10分,平時表現40分***包括實驗操作、實驗態度、出勤***,實驗報告40分。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實驗興趣、規範學生實驗過程、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6 小結與體會

  6.1 小結學生通過中藥製藥綜合性實驗,可以將所學中藥專業各學科知識融會貫通,綜合性地思考問題,更充分地理解各學科間的關係及該專業的完整體系,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的自覺性,增強其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的 科學 思維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及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使之儘快成為中藥學領域的應用型人才。

  6.2 反饋課程結束後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談談對本課程的體會和收穫及對該課程的意見和建議。學生認為①本課程的開設是必要的,在前三年的學習中,是將有關知識相對分散的學習,而綜合實驗則是用我所學為我所用,所以學生很重視實驗的每一個過程;②在實驗過程中意識到科研是要有嚴謹、負責的態度去完成的,培養了實事求是的科研態度;③對新藥開發中藥學研究部分所需要做的工作有了初步的瞭解,為進入畢業專題和走上社會奠定了基礎;④帶教老師指出並糾正了基本操作中存在的錯誤,收穫匪淺;⑤課堂講授過程中的提問和討論,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⑥養成了寫預習報告和實驗過程中隨時進行實驗記錄的習慣;⑦需要改進的是希望能夠增加新劑型的介紹和HPLC或GC等先進儀器的操作,做到與時俱進。

  6.3 反思 在現有的實驗內容的基礎上如何能夠更好地開展中藥製藥綜合性實驗?筆者認為可以借鑑PBL的教學模式,變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為“以學生討論為中心”[2],將實驗內容佈置給學生,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查閱 文獻 ,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各抒己見,對小組活動的優良性負責,最終小組內部達成一致意見,推選代表進行實驗方案的闡述。同時由於問題的開放性,班級彙總討論時各個小組間對問題的解決方案可能各有不同,出現組別之間的爭論。

  通過這種良性的思想碰撞和教師的“點睛”式引導,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會越來越完善,在此過程中達到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的目的。實驗的具體實施時可以分為2~3個方案進行,由學生根據自己小組的方案進行實驗。為了使學生能夠跟得上社會 發展 的潮流,適應當今工作崗位需要,需要引進一些常用的先進裝置,如高效液相色譜儀等,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小組內成員要及時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總結,最後進行全班討論,分析不同方案的優缺點,老師給予點評。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使所學與所用緊密結合起來。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成為了實驗教學真正的主角,綜合他們以往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雖然幾種實驗方案的開設會使相關教師備課的時間以及工作強度大大增加,但這種實驗對學生掌握以往所學課程內容、提高基本操作技能以及查閱文獻資料和綜合表達能力都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這也能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綜合素質,是一項值得進行深入開展的教學方式。

  【 參考 文獻】

  [1]王新巨集,安睿,唐瑩,等.中藥學專業綜合性實驗——中藥質量分析學改革與體會[J].藥學實踐雜誌,2004,22***6***:360.

  [2]沈嵐,馮年平,林曉.中藥製劑分析PBL教學模式的問題設計[J].藥學 教育 ,2007,23***6***:25.

有關推薦:
1.電大藥學畢業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