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的畢業論文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許多新技術、新材科和新藥***包括基因重組生物因子等***將有力地推進了臨床醫學的發展。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醫院接受治療的4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為觀察組,同期4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為對照組,分別給予兩組患者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和常規護理,觀察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明顯高於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顯著,改善了臨床症狀,提高了生活質量和滿意度,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護理干預;急性心肌梗塞;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常見臨床疾病,該病因是患者工作過程中過度勞累和受到刺激產生情緒緊張等情況,易導致患者產生冠狀動脈缺氧、缺血等臨床症狀[1-2]。為探討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特選取9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為研究物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醫院接受治療的4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為觀察組,同期4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為對照組,觀察組男性患者22例,女23例,年齡32-86歲,平均年齡***65.2±12.3***歲;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為32-88歲,平均年齡為***65.8±12.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和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進行護理,觀察組行健康教育護理干預進行護理,康教育護理干預的措施為:①根據患者入院後檢查的病情情況由主治醫生制定相關治療方案和健康教育計劃,其中包括病因、臨床症狀、危險程度和治療方法等;②患者住院後,醫護人員為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率;③使用輕言細語和患者交流、溝通,提高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互相信任程度;④培養患者形成良好生活習慣,在護理人員的幫助下根據醫生的吩咐,進行合理用藥,提高康復速度。

  1.3觀察臨床指標

  觀察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

  1.4統計計算分析

  將採集的資料錄入excel表格中,應用SPSS19.0對採集到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來表明,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當P<0.05時,表明存在差異,而且具有統計學意義。

  2研究結果

  兩組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情況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明顯高於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高死亡率、發病急、病情反覆和併發症多等特點,老年人身體素質較低,易於發病,危害性極高,近年來,該病的患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值得重點關注。健康教育護理干預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護理質量,提高護理人員對自己的職責的認識,改善工作積極性和護患關係。健康教育護理干預也是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通過改善護理質量,提高患者對疾病認知度,進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最終提高治癒率。在護理人員的協助下,患者應進行身體運動鍛鍊,提高身體素質和恢復能力,合理飲食和營養補充,控制情緒,減弱不良情緒對病情的影響,提高治療效果[2-3]。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顯著,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症狀和生活質量,提高了患者的治癒率。

  參考文獻

  [1]陳芹,馬影,蔣慧娟.優化急救流程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評價[J].中華現代護理雜誌,2015,14***20***:18-20.

  [2]張立新,師樹田,聶邵平.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血管病研究,2015,13***7***:666-668.

  [3]薛雅瑜,徐瓊英.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預後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2015,24***32***:3637-3638.

  篇2

  膽囊炎患者護理中健康教育的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膽囊炎患者護理中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膽囊炎患者140例為研究物件,隨機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干預。分析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焦慮抑鬱評分明顯低於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於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膽囊炎患者的護理中加入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干預,可以取得較高的臨床效果。

  【關鍵詞】膽囊炎;健康教育;心理護理

  膽囊炎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屬於膽管系統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主要臨床症狀為腹部劇烈疼痛、腹脹、發熱以及噁心嘔吐等。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憂慮和焦躁情緒,對患者的預後起到阻礙作用。本研究選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40例膽囊炎患者為物件,採取了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40例膽囊炎患者作為研究物件,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0例。觀察組中男39例,女31例,年齡35~62歲,平均***48.0±3.8***歲;對照組中男36例,女34例,年齡32~64歲,平均***47.0±3.9***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採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干預。***1***心理護理。膽囊炎患者容易出現焦慮、恐慌的心理情緒,手術前護理人員應及時與其進行溝通交流,消除不良情緒,增強信心。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講一些病情相關的成功案例,調整好心態,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療。護理人員還應告知患者生活中注意的事項,避免併發症發生,樹立成功的信心。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應不斷對患者進行宣傳教育,調動患者積極性,保持樂觀心態。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陪伴左右,並談患者感興趣的話題,分散注意力,使手術順利進行。還應密切觀察患者的體徵狀況,避免不良情況發生[1]。***2***健康教育。手術結束後,護理人員應及時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培養他們的自我護理知識。囑咐並監督他們合理飲食、合理休息,定期進行復診。多向患者講解有關膽囊炎的知識和預後情況,普及健康理論知識,在生活中做好病情的預防,並適當地安撫患者,消除消極心理。

  1.3觀察指標

  根據焦慮抑鬱評分量表判定患者的心理狀況,評分越高,患者的心理狀態越差,效果也越差。評分越低,心理狀態越好,效果也越好[2];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統計觀察,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採用SPSS10.0統計軟體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採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採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焦慮抑鬱評分比較

  護理前,觀察組焦慮抑鬱評分為***28.5±5.9***分,對照組為***28.7±6.1***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後,觀察組焦慮抑鬱評分為***28.5±5.9***分,對照組為***28.7±6.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護理後,觀察組非常滿意42例,滿意27例,不滿意1例,護理滿意度為98.6%;對照組非常滿意21例,滿意29例,不滿意20例,護理滿意度為71.4%,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現階段,膽囊炎的發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給人們的健康和生活帶來了重大影響。患者的心理和情緒也隨之出現負面性,阻礙著對患者的正常治療。為緩解患者的心理負擔和壓力,給予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是必要的。其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最終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抑鬱焦慮評分明顯低於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在膽囊炎患者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入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心理狀態,具有較高的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熊建萍.膽囊炎患者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的應用效果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3***:373-374.

  [2]管相蘭.淺談膽囊炎患者護理中應用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的臨床效果[J].健康教育,2015,15***90***: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