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護理學科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護理專業地位與服務品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護理教育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護理教育畢業論文範文一: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社群護理教育發展

  摘要:

  從適應我國人口老齡化社會需求出發,提出構建專業化社群護理師資隊伍、完善社群護理課程設定、採用現代資訊科技平臺下的多種教學手段、改革教學評價內容和標準、加強實踐基地建設等對策,以培養順應我國人口老齡化社會實用型、技能型高素質社群護理人才。

  關鍵詞:

  人口老齡化;社群護理;護理教育;人才培養

  按照國際標準,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2013年底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已突破2億大關,達到2.02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4.8%[1]。預計2021年我國將進入高速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將達到2.43億,2025年將突破3億,2051年老齡人口達最大值[2],平均每3個人中將有1位是老人[3]。以上資料顯示,我國老年人口基數大,人口老齡化程序快。

  隨著我國醫學技術飛速發展,疾病譜和死亡譜隨之改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增高,使眾多老年人帶病生存成為可能,這對基礎醫療服務的需求大大增加;另外,我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4-2-1的家庭結構,居家養老將使晚輩精力、體力、財力都力不從心,傳統的家庭養老服務功能日益弱化[4]。為切實解決這一問題,國家將社群衛生服務納入了衛生改革方案的重點行列。國務院2006年10月釋出的《教育部關於加強高等醫學院校全科醫學、社群護理教育和學科建設意見》[5]以及2011年衛生部頒佈實施的《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6]中明確指出:加強高等醫學院校的全科醫學、社群護理學教育和學科建設,完善護理教育方式,加快高水平社群護理人才的隊伍建設,提高其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目前國內社群護理教育發展趨勢迅猛,且隨著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國際護理教育體系中也已經將社群護理列入重要議題。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背景下社群護理教育現狀,從適應我國人口老齡化社會需求出發,提出針對性的對策,為培養順應我國人口老齡化社會實用型、技能型高素質社群護理人才提供參考依據。

  1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社群護理教育的發展現狀

  1.1社群護理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需進一步強化我國社群護理教育起步晚,師資力量薄弱,大多數教師來自臨床,並未從事過社群護理工作,自身對社群護理工作缺乏正確的認知;教師缺少專業培訓機會,對國內外有關養老服務方面的社群護理新進展缺乏瞭解,出現知識老化[3]。另外,各高校“雙師型”教師的缺乏,即學院老師缺乏社群護理實踐經驗,社群老師缺乏相應的理論課程學習的現狀也是影響我國社群護理教育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相比較而言從事社群護理教育課程體系研究的人員也不多[7]。

  1.2社群護理教育課程結構需進一步調整我國以社群護理專業為方向的學校較少,大多數醫學院校雖然陸續開設了《社群護理學》的課程,但是多數以考查課的形式展開,從形式和內容上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且無統一的社群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標準[3];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也沒有很細的專業定向,《社群護理學》教材與其他專科護理等有較多的重複,特別是當今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下的社群養老服務工作方法並不能很好地滲透到護理內容上[8]。

  1.3社群人文護理知識比重需進一步加大與國外社群護理教育相比,我國的社群護理教學中人文學科薄弱[3]。新修訂的《老年法》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納入國家的長期戰略任務,突出對老年人特別是高齡、失能和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但是,在當前醫學教學中過於重視醫學技能的學習和培養,卻忽略了人文關懷情感和人文關懷技巧的培養,而對護生人文知識的灌輸則是國外相當重視的[3]。

  1.4護生對社群護理認知存在一定偏差由於對社群護理認知存在一定偏差,護生在擇業時絕大多數把目標定位在各大綜合醫院的臨床護理,很少選擇社群護理[8]。王輝[9]的調查顯示,不同層次護生***普通本科生、專升本科生、專科生***在擇業時較少選擇去基層和社群醫療服務機構。張彩虹等[10]調查也發現,大部分護理本科生對畢業後直接到社群從事社群護理工作持否定態度,而對社群護理的認知是影響從事社群護理意願的主要因素。張偉等[3]的研究證實了這一研究結果。

  1.5社群護理教學實踐基地需進一步完善

  1.5.1社群護理教育管理體制尚需健全當前在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背景下,我國社群護理教育的發展與應對此形勢的社群衛生服務工作沒有統籌規劃[8],缺乏推動高等醫學院校加強社群護理教育的有效機制及相應的政策、措施,尚未形成學歷教育、規範化培訓和繼續教育相互銜接的教育模式[5]。

  1.5.2社群護理人員的培養及崗位培訓需進一步規範我國從2008年開始全面推行社群居家養老,但至今此服務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其中高素質人才匱乏是主要原因之一[3]。我國社群護士普遍為中專、專科學歷,工作以三級預防為主,整體水平不高[11]。郭玲等[12-13]的研究表明,我國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缺乏高學歷、高素質的社群護士。《國務院關於發展城市社群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要求,社群護士的護理服務崗前培訓率應達到95%。但是,目前我國社群護士的崗位培訓以護理知識為主,缺少規範化的順應我國人口老齡化社會需求的社群衛生知識、基本公共衛生技術[14]以及社群衛生服務工作開展的特殊技能的培訓。

  1.5.3社群護理實踐基地的建設需進一步加強面對快速老齡化社會的現實,社群養老模式逐漸形成。處於當前形勢下的社群護理教育,建立並健全社群護理實踐基地已成為社群護理實踐教學的重中之重。目前,國內護理院校通過不斷的實踐已紛紛建立了具有特色的社群護理實訓室和社群護理實踐基地[15],但社群護理實踐基地仍存在數量少、質量不高、管理欠規範等問題[16]。由於缺乏完善或標準的社群實踐基地,使社群護理實習被臨床護理實習的延續所代替,造成社群護理實踐能力不足[3]。

  2對策

  面對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對我國社群衛生服務帶來的巨大挑戰,當前我國的社群護理教育培養形式不完善,國家還沒有設定一個相對獨立的專業,也沒有可借鑑的符合我國國情的經驗。因此,護理教育者應針對當前我國社群護理教育現狀,從適應我國人口老齡化社會需求出發,對社群護理教育進行改革,提出針對性的對策,為培養順應我國人口老齡化社會實用型、技能型高素質社群護理人才提供參考依據。

  2.1構建專業化社群護理師資隊伍首先,引進更多具備護理本科以上學歷、中高階以上職稱、教學/臨床經驗豐富、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兼備的“雙師型”教師[8]。其次,開展適合社群養老衛生服務的社群護理教師培訓模式,提高護理院校社群護理師資的理論水平及教學能力。劉桂萍等[17]的研究也表明,以社群工作需要為導向,立足現有師資水平與教師的培訓需求,以培養教師教學能力及綜合素質為中心,綜合運用講授、小組學習、專題研討會、現場參觀、行動學習等教學方法,定期對其進行系統的、有針對性的社群護理師資培訓是提高社群護理課程師資力量的有效途徑。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師資隊伍建設的考核評價制度。採用多種評價方式,如教學效果評價、滿意度評價、師資自我評價和專家評價[18],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素質,保障教學質量。最後,在社群護理學的教學中,教師應不斷進行自我提高,及時更新現代教育和人文理念及社群養老護理專業知識,瞭解國內外社群護理現狀及發展前沿,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和社群特定的情景相聯絡[3]。

  2.2完善社群護理課程設定

  2.2.1整合社群護理課程內容《社群護理學》是一門交叉型的綜合學科,也是一門綜合的應用型學科。在應對當前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構建社群護理專業的課程體系時應注意多角度整體性開發,將最具有時代性的新知識、新技能納入課程體系,制定規範、明確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上,不能片面強調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更多地要考慮今後在社群工作中的實用性,教學內容不必過多地重複,重點要讓護生把學到的知識和社群特定的情境相聯絡,不斷擴充關於社群的補充知識,還要突出人文、法律和倫理學科在社群護理教育中的綜合性特色[19]。在此基礎上,為迎合我國人口快速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應將《社群護理學》和《老年護理學》很好地結合起來,在教學中給護生灌輸並強調在從事社群養老服務工作時,群體性與個體性健康教育方法並重;提高康復護理技術並在提供康復護理過程中維護老年人的尊嚴;注重多元化照護能力的培養[3]。

  2.2.2加大社群護理實踐課程比例社群護理實踐基地是護生將理論聯絡實際最好的途徑。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盧琦[19]建議,要求理論課與臨床實踐的時間為1∶1,學校與醫院、社群養老衛生服務機構等實踐基地形成密切的夥伴關係,共同完成培養護生的責任。但目前我國社群護理教育一般30個學時,並無社群護理實踐課程,由於缺乏完善的或標準的社群實踐基地,使大多數護生社群實習流於形式[3]。在此狀況下,張偉等[3]建議,社群護理教育者應變通思維,積極尋找可利用資源,如在校園內、福利院、養老中心、康復中心等,以任務為形式,以發展能力為目標,指導護生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健康教育、康復功能訓練等活動。

  2.3採用現代資訊科技平臺下的多種教學手段

  2.3.1案例教學法***CBL***引導的專案驅動教學法在當前的社群護理教育中,應不斷豐富創新課堂教學方法。以發展護生核心能力為目標,採用案例教學法,選取適合我國人口老齡化國情的社群護理學教學案例[5],在此基礎上聯合能提升護生自學、合作、解決和分析問題以及職業能力[20]的專案驅動教學法[21],以具體的專案為載體,融技能於任務,建立課堂學習與社群養老服務實際工作的聯絡,使護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綜合職業能力[22]。2.3.2基於網路平臺的“慕課”“翻轉課堂”本土實踐基於現代計算機多媒體網路平臺,護理教育者應以護生興趣為導向,著眼於我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養老問題,積極開發、構建本土化、特色化社群養老服務課程體系及課程知識體系網路精品課程模式[23],如大型開放式網路課程***MOOC***,又稱為慕課[24]。在MOOC模式下,課程、課堂教學、護生學習程序、護生的學習體驗、師生互動過程等均被完整地、系統地線上實現。為了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另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也被引入教學本土實踐。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下,護生在課下完成知識的學習,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將時間有限的課堂變為學生消化知識的場所[25]。2.4改革教學評價內容和標準教學評價內容與標準應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程度進行評價。社群護理教育應形成一種標準化的培養方法和人才評價模式,構建統一的社群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標準[3]。在重視基礎理論知識考核的前提下,應從應用的角度,將理論考試與社群實踐相結合,平時考查與實踐技能操作考核相結合,設計情境與真實病例相結合等,測試護生認知能力及創新能力。

  2.5加強實踐基地建設《教育部關於加強高等醫學院校全科醫學、社群護理教育和學科建設意見》[5]中指出,社群實踐是社群護理學教育的重要環節。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醫學院校附屬醫院和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建立“學校-醫院-社群”聯合性質的實踐教學基地。在人口老齡化社會需求背景下,高等醫學院校還應承擔社群護士培訓基地的師資和人員培訓任務,以及養老護理員的培訓,從而加強社群實踐教師隊伍建設,提高社群衛生服務水平。

  3小結

  當前,我國已經步入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階段,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多對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帶來了更大的挑戰,發展社群衛生事業則成為解決這一難題最切實有效的方式,而社群衛生事業發展的關鍵是人才的培養。人才的培養需要時間,更需要標準,社群護理教育者和研究者必須儘快統一社群護士核心能力培養標準,在充分考慮老齡化社會需求和社群養老趨勢的基礎上完善、豐富教材內容,開發利用資源培養護生社群實踐能力,為適應時代和社會需求積極培養實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質社群護理人才。

  護理教育畢業論文範文二:高等護理教育模式的研究

  【摘要】

  就目前而言,衛生事業伴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也逐漸提出了更高更遠的要求。在護理教育方面也作出了相應的調整,以便於更加符合發展的要求。首先將對高等護理教育的模式作出分析進行進一步的探究,就其發展的前景談幾點見解。在師資隊伍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面的形式方法等等進行完善和改革。

  【關鍵詞】

  護理教育;發展;教育模式

  只有強大的護士隊伍,突破將中專作為護士的學歷的最主要的力量,打破以往的發展模式,對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模式進行全面的改革,使其能夠順應社會的發展以及衛生事業的繼續前進,進而發展和產生更多更高標準的護理人才。以下將對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進行一個簡要的探討。

  一、關於改革完善高等護理教育的思考

  不論任何一個事物的改革都必須準尋一定的要求,改革教育也不例外。改革的過程中要始終考慮社會以及整個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模式,我們的國情最適合發展怎麼樣的護理教育等等,針對改革將對以下幾方面進行著重考慮。第一,要建立起強大的師資隊伍這無疑是培養護理人才的保證,它是高層護理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嚴格要求師資隊伍隊伍的教學水平教學能力最主要的還是其知識以及學歷的層次,極其相對豐富的護理教學理念經驗等。第二,要重視改革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大量的實踐活動課程。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實踐能力。第三,要剪短護理的學年制,以往護理本科為五年制,但是對護理專業的性質而言經分析四年相對更加適合護理教育的學年制,依據不同的學術學位有不同的要求。學制的減少可明顯的將醫學專業區分開來,同時對護理整個團隊的穩定性起到了相對積極的影響。第四,要對課程的體系作出調整,凡事都不能只是以為的學習理論,在接受理論知識的過程當作也要結合親身的實踐,動手操作的能力,發展全面,統籌兼顧。與此同時,要深刻認識護理這個專業的性質,其更加突出的是能夠實踐操作的能力,所以,在進行高等護理教育模式改革的途中,更應該多創造一些實踐操作的機會,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

  二、發展高等護理教育的必要性

  1953年開始長達30年的時間內我國對護理教育方面作出了停止不前的選擇,這對我國今後在護理教育的道路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使其發展遇到了阻礙。所以說在我國對護理教育的認識不夠,對社會的發展極其需求起到了阻礙的作用消極作用。要發展教育事業就一定要在遵循當代背景和社會的整體發展情況。只有這樣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才能不受阻礙。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護理的要求不僅僅侷限於醫院,高等護理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包括相當多的方面,例如心理、精神、生理也包括社會文化都將納入護理的範圍,伴隨這越來越多的科學而又新穎的護理方式,就需要我們發展和培養出大量的高素質的護理專業人士,進而引領這高等護理教育走向另一個高度。近幾年出現較多的中專護理畢業生,然而類似於碩士本科等的護理畢業生則相對較少,中專護理畢業生則出現畢業找不到工作的現象也就是說高等護理教育的規模還不夠,導致層次偏下的中專護理畢業生氾濫。那麼我們可以通過擴大高等護理教育的規模,通過培養本科以上或者碩士生來解決這個失衡的問題。

  三、護理教育的體系建立應符合國情

  應對我國的發展現形式,即重點在於全方面多元化,所以高等護理教育的模式也不例外,在建立高等護理教育體系的過程中注重結構,不能單一的大專護理教育也不能只重視培養研究所,那麼這就需要制定一個較為完善的教育體系,這個教育體系既要有專科護理教育也要有本科護理教育,同時還要有研究所碩士教育。這種教育體系既符合國情有合理科學。帶有我國的特色之處。對於中國的高等護理教育最突出的是較為完整和優異的實施體系以及臨床的教學。這些特點不僅代表了中國,也展示了中國在護理教育中的擅長之處。不同的層次教育有其不同的意義所在,就對研究所的教育,就是用來對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護理教育進行培養,受條件的限制比如教師資源以及一些設施等,最佳的培養教育體系可以在個別相對具有基礎的高等院校。專科護理教育的主要培養的是臨床,在這方面大致有兩個方面,通常會為了普遍提高護理護士整體學歷採取醫院接納大專護理畢業生,這樣的方式是為了提高大專護理在護士中的百分比。那麼中專到最後也成為了大,就不存在中專大專之分了。最終形成了大專為主的結構。還有一種是對在職的一些中專護士進行向大專轉變的培養。然而本科護理教育則是將重點也可以說是目標放在一些社群服務以及醫院護理的管理人。在近幾年的本科護理教育發展過程中不難發現,本科畢業生大部分較具實力,有相對大的潛力和較為穩重的根基,他們大多數從事臨床護理,當然也成為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的尤物,用這些本科生的目的在於保證和加強護理的質量,以廣闊的知識面,可人的學歷取得了用人單位的信任。因此,本科護理畢業生將成為大眾的需要,所以發展本科教育勢在必行。

  結語

  在發展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過程中,也要借鑑國外一些優秀的的經驗但最終還是要發展適合自己屬於自己的護理教育模式,同時發揚自身的長處。目前來看市場供應需求現狀這種能夠在大學中將本科與專科同時進行的教育也逐漸出現,所以說我國在護理教育的發展方面有較多的坎坷,儘管如此,但改革還是要繼續下去,並向更高的方向發展。這就需要我們紮實基礎,依據客觀實際,依靠我國國情,不斷探究不斷學習通過不斷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探索方式發展出更具特色的中國高等護理教育新模式。為我國培養個人能夠多更好,的素質性智慧型的人才,也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沈寧.面向21世紀探索培養高等護理人才新模式.中國高等醫學教育,1998,4:11-14.

  [2]陳傳林.試析高等醫學院校課程體系改革的三大趨勢.醫學教育,1999,1:7-11.

  [3]王麗霞,黃惟清.赴美國進修護理教育後的思考.中等醫學教育,1999,17***10***: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