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護理專業畢業論文代發表

  2011年3月,護理學被列入國務院學位辦新修訂學科目錄,獲准為一級學科,護理學科是一門綜合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應用性學科。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心內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險因素和護理

  跌倒是老年人常見的意外事件。多數跌倒不至於造成即刻的嚴重損傷,但有5%~15%的跌倒會造成腦部組織損傷、骨折和脫臼等損害,患者在醫院內跌倒,不僅會造成病人及家屬的痛苦,更會成為醫療糾紛的隱患。護理人員應及時識別這些危險因素,做好跌倒的前瞻性護理是預防老年人受到意外傷害的有效護理措施。現將2012年1月―2013年12月對本科住院有跌倒史的病人進行相關危險因素調查與分析,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期間有跌倒的老年心血管病病人20例,均患有心血管疾病,其中高血壓6例,風溼性心臟病合併心力衰竭4例,冠心病10例,其中合併有糖尿病6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齡65~80歲。

  2.跌倒危險因素

  2.1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加,跌倒的發生率也增加,且患者各相應器官因年齡增長而退化。

  2.2環境因素

  對醫院環境不熟悉,偶有路面不平、太滑,光線較暗或較強或直射,地面積水積液,穿太過長的衣褲,繫鞋帶的鞋未繫鞋帶,不適宜的輔助行走器等,稍有不慎就易跌倒。

  2.3生理因素

  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就是各系統生理機能下降,關節退行性改變,感覺平衡功能失調,反應遲鈍,步態不穩,容易造成姿勢不穩而跌倒。而隨著年齡遞增導致的骨質疏鬆是老年人跌倒致傷致殘的重要危險因素[1]。

  2.4認知因素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已經識別出某些存在著跌倒高風險的病人,並且已採取防範措施,及時告知,但病人及家屬仍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對採取的措施和告知不予重視,最終導致病人跌倒。

  2.5疾病因素

  影響腦血流灌注及氧供應的心血管疾病,可導致患者頭暈、乏力、體力不支而跌倒。

  2.6藥物因素

  部分跌倒由藥物不良反應導致。

  2.7缺乏照顧

  有些病人無人陪護,自理能力差,常在無人幫助的情況下自己起床、如廁時意外跌倒的現象在臨床上時有發生。

  2.8護士自身原因 ***1***年輕護士安全意識不強,對患者跌倒的危害認識不夠;***2***護士對患者評估不全;***3***護士宣教、防範措施落實不到位,忽略了患者病情緩解後的安全教育。

  3.護理對策

  3.1及時識別易跌倒病人,對其加以密切觀察。

  3.2健康教育

  建立健康教育專欄,將預防跌倒的相關知識定期刊登宣傳,教育指導病人及家屬掌握預防病人跌倒的相關措施和知識,讓病人及家屬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

  3.3填寫跌倒事件危險因素評估表,給予相關警示和標誌。

  3.4正確指導患者的用藥

  應用擴血管藥物前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用藥的目的和注意事項,告知用藥時輸入速度應緩慢,不可隨意調節輸液速度。輸液時不可突然改變體位,輸液完畢臥床休息20min後再緩慢坐起,預防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護士要嚴密監測血壓、心率的變化並做好記錄。

  對服用鎮靜、***的老年患者,勸其未完全清醒時勿下床活動;服用降糖、降壓、利尿藥的患者,應遵醫囑服藥[2],勿亂用藥,並注意用藥後的反應。

  3.5改善物理環境,防止病人跌倒

  院內大環境及病室單元儘量寬敞。清潔工做地面清潔時,不使拖布過溼,防止地面溜滑。病人煩躁不安時應有相應的物理約束或藥物控制。

  3.6制訂病人跌倒的應急預案

  一旦有病人發生跌倒,及時彙報值班醫生及科室負責人,並協助醫生做好進一步處理。跌傷的病人要及時監控生命體徵及意識變化,並做好相關記錄。跌倒的部位要及時觀察,視具體病情遵醫囑處理。病情穩定後,儘可能向病人瞭解當時摔倒情景,幫助病人分析摔倒的原因,向病人做宣教指導,提高病人自我防範意識,儘可能避免再次摔傷。

  3.7加強護理風險管理

  護理行業是高風險、高責任的服務行業,由於職業的特殊性、疾病的複雜性和不可預見性及醫療技術的侷限性,使得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加強護理風險管理、保證護理安全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顯得非常重要。在防止病人跌倒方面,管理者應經常組織護理人員學習風險識別及防護措施。

  4.結論

  心內科跌倒護理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在於有效評估和積極消除各種引起跌倒的危險因素,只有通過全面、細緻的護理評估,必要時採取護理干預以及通過護理人員、患者和家屬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止跌倒的發生,維護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