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和藥物對子宮內膜異位症臨床療效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手術和藥物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3月期間收治的98例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進行分組治療,平均分為3組各40例,分別為藥物組、手術組、綜合治療組。結果  綜合組和手術組治療時間無差異,但與藥物組相比具有差別統計意義。綜合組複發率為最低,藥物組複發率居中,手術組複發率為最高,差異較明顯。術後妊娠率中,綜合組術後妊娠率最高(佔31%),三組對比治療效果差異較顯著。結論  通過手術和藥物對子宮內膜異位症,可以有效降低術後複發率,提高術後妊娠率,治療效果顯著。
【關鍵詞】子宮內膜異位症  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療效
        婦科臨床中,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常見的激素依賴性疾病,由於其生長功能出現在宮腔以外,所以引起的臨床症狀和體徵也不相同[1]。該病症可以引起不孕,且複發率較高,成為臨床治療中的重要研究課題。目前,隨著腹腔鏡應用於婦科治療中,鏡下確診率大幅提升,同時還可以開展手術治療,並在術後結合藥物進行綜合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後效果。為此本文將回顧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3月期間收治的98例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手術和藥物綜合治療效果較好,現將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自2009年9月~2011年3月,我院共收治98例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電話回訪及醫院到診隨訪12~18個月,隨訪率100%。患者年齡21~35歲,平均年齡31.2±1.3歲,經過臨床初診,月經週期不規律65例,非週期性下腹及腰腹部疼痛83例,痛經106例,性交痛16例,不孕90例。按照子宮內膜異位症分期標準進行分期:Ⅰ期24例,Ⅱ期39例,Ⅲ期38例,Ⅳ期19例。所有患者無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史,且肝腎功能和血尿常規檢測正常,手術治療前未服用激素類藥物。將所有患者按治療意願平均分為3組各40例,分別為藥物組、手術組、綜合治療組,三組患者在年齡、生活背景等方面上無明顯差異。
        1.2方法
        1.2.1用藥方法
        35例藥物組患者在月經第一天,給藥丹那唑0.2g,每12小時一次,每天兩次,或給藥內美通2.5mg q 3d,連續服用6個月。用藥期間觀察有無副作用及肝功能狀況,且每2個月到醫院隨訪盆腔情況。
        40例綜合治療組患者術後第三天,給藥丹那唑0.2g,每12小時一次,每天兩次,或給藥內美通2.5mg q 3d,連續服用6~12個月,用藥後注意事項及隨訪同上。
        1.2.2手術方法
        23例手術組和23例綜合治療患者在經期之後3~7天入院手術,術前行B超對內膜異位症的病灶進行檢測,無腹腔手術禁忌症,並同時進行陰道和腸道準備。選擇全身麻醉,應用電視腹腔鏡及手術器械,按照子宮內膜異位症分期標準對患者進行分期,依據情況選擇相應手術方式:(1)盆腔粘連鬆解術;(2)內膜異位病灶電灼術;(3)卵巢囊腫剝除術或卵巢楔形切除術。若患者有生育要求,行卵巢囊腫剝除術進行手術治療;(4)附件切除術。兩組患者通過腹腔鏡進行手術治療。
        1.3統計方法
        應用SPSS統計軟體,採用方差分析進行對比,分析三組患者在治療時間上的差異,並用x²檢驗術後複發率、妊娠率等治療效果。
        2 結果
        98例患者經過不同方法治療,症狀均獲得明顯好轉,痛經和性交痛患者症狀減輕,藥物閉經後,月經週期恢復正常30例,有生育要求患者35例妊娠。13例半年內妊娠,20例一年後妊娠。治療後1年內出現痛經、月經週期不規律則為病症復發。 
      綜合組和手術組治療時間無差異,但與藥物組相比具有差別統計意義。綜合組複發率為6%,藥物組複發率為14%,手術組複發率為26%,差異較明顯。綜合組術後妊娠率為31%,藥物組術後妊娠率為10%,手術組術後妊娠率為7%,差異較明顯。
(詳見表1)
        表1  3組治療時間及效果對比結果
        組別         治療時間***d***         術後複發率***%***         術後妊娠率***%***
        藥物組         12.4±2.69         14                                 10
        手術組         8.8±1.89         26                                 7
        綜合組         9.5±3.86         6                                 31
        X²                 7.25                 30.482                 8.143
        P                 0.001                 0.013                 0.000 
        3 討論
        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程長、病變組織張力大、卵巢囊腫壁厚且囊腫易破裂,術後易復發,為此行腹腔鏡手術,要以抽吸膽囊、沖洗囊壁為先,預防囊液滲出,待囊壁洗乾淨之後,再行囊壁剝除。卵巢楔形切除術在卵巢表面僅露出小線頭部分,減少粘連。對於冰爪部位,行電凝術破壞區域性病灶。盆腔粘連鬆解術後,為預防粘連,需要應用透明質酸鈉膠體液進行預防。子宮內膜異位症術後的復發因素與手術是否徹底和病變情況有很大關係,因此需要在手術過程中,將可視的病變組織切除[2]。研究表明,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疼痛,與盆腔血管擴張、盆腔粘連、區域性前列腺素升高、經血逆流、囊腫囊內出血和病灶侵入有關。應用腹腔鏡可以有效去除病灶,在進行盆腔粘連鬆解術時,對盆腔採用生理鹽水進行反覆沖洗,可以有效緩解子宮內膜異位症帶來的疼痛,同時行輸卵管通液術進行沖洗,並給予透明質酸鈉預防粘連,以此減低盆腔液前列腺素濃度,改善盆腔內環境,從而有效提高妊娠受孕率。
        採用睪酮類衍生物或高效孕激素,是目前進行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主要方法,本文研究中應用丹那唑和內美通進行治療,丹那唑具有輔助的激素和抗激素效果,有效減少體內雌孕激素,結合孕激素,抑制垂體LH和FSH分泌,以此有效清除手術後殘存的內膜異位病灶。應用藥物治療時,需要進行肝功能檢查和其他副作用檢查[3]。
綜上所述,通過手術和藥物對子宮內膜異位症,可以有效降低術後複發率,提高術後妊娠率,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推廣與應用。
參 考 文 獻
[1]許洪梅,張震宇. 微腹腔鏡與常規腹腔鏡手術治療輕度子宮內膜異位症相關慢性盆腔痛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2007,23***8***:153.
[2]李萍,孫建萍.子宮內膜異位症慢性盆腔痛中西醫治療研究進展[J].國醫論壇,2011,11***2***:327. 
[3]夏紅玲,吳新花,尹振風.顯微腹腔鏡在婦科手術應用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療前沿,2008,3***14***:195.
[4]楊正勤.80例孕三烯酮輔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術後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學研究雜誌,2007,14***2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