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行路難的讀後感

  行路難詩中大量運用神話,用誇張的手法來寫蜀道難行及戰禍之烈。讀後感大家寫了什麼內容?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歷史傳說的神奇與壯美,山川景物的偉大和強悍,詩人李白的豪放與曠達,久久迴盪在腦海。再讀《蜀道難》,別有一番風味。

  李白借“蜀道”這一特定的審美物件,通過描寫“蜀道”之“難”,來表達自己對生命的體悟與認識。而這種強烈的生命意識,就是《蜀道難》的魅力之所在。而今,往日的嗟嘆與無奈都變成了令人欣賞的美景、奇觀,“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千年古道,也變成了寬闊的道路,行人車輛不斷。

  一場突如其來的人間災難悄然而至,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地動山搖,山崩地裂,房屋倒塌,橋樑坍塌,公路被山體滑坡、泥石流阻斷……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再一次出現了“蜀道難”的局面。

  面對困境,有的人選擇面對,有的人則躲避。而我們的人民解放軍義無反顧地擔負起了抗震救災的重任。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用自己的身體和困難抗爭,從瓦碩下面救出一個個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生命;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從4999米嚴重缺氧的高空,空降地震災區救助災區人民,創造了世界軍隊空降史的奇蹟;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挖鑿堰塞體導流明渠,排除了堰塞體潰壩湖水淹沒下游綿陽市的險情,創造了世界上成功處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蹟。是呀,蜀道難,但難不倒我們的民族和國家,也難不到我們英勇的人民軍隊。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也會有“蜀道難”的境遇。面對困難,我們應該怎麼選擇?文學家王國維曾把人生的境界分為三種:昨夜西風調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無論何時何地,王國維想告訴我們的是,要有那份別樣的豁達、頑強和堅持不懈。而劉墉先生則把這三種境界分別比作駱駝、獅子、嬰兒。現在的我們就像駱駝一樣為了走出沙漠,就算再苦,也必須堅持。只有走出沙漠,才有活的機會。中年的我們好像獅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為了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而拼命工作,滿足自己的物質或是精神上的需要。晚年的我們卻迴歸到嬰兒時的天真,與世無爭,很淡定的過完餘生。無論我們像什麼,我們都要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做最想做的自己。

  最後,我想說,無論我們處在哪個階段,達到何種境界,面對困境,只要有“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樂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鐘鼓饌玉不足貴”的坦然,相信終將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無限驚喜。

  篇2

  李白的詩清新飄逸,豪邁曠達。《蜀道難》凸現了大氣磅礴的崇高美,演繹了迅疾變幻的運動美,奔湧出參差錯落的音韻美,真正譜寫了一首浪漫主義的絕唱。

  詩篇開頭“噫籲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詩句,體現了李白胸中激盪著狂濤巨瀾。

  總觀全詩內容,真正體現了一種雄健偉岸,高峻奇險,渾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種氣象不凡的壯闊美。

  由於奔放不羈,豪邁恣肆,古樂府單一古板的句式,已遠遠適應不了李白那如長江大河般奔湧的情感了,於是,突破舊樂府的句式特點,也就成為必然。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最長的九字句,這些長短不齊,流轉自如的句式。也只有這些句式,輕重緩急地表達出詩人奔放如風,迅疾如電的豪邁情懷,才能塗抹出氣象不凡的浪漫主義的壯麗畫卷。

  筆力的雄渾灑脫,龍騰蛇行;語言的參差錯落,搖曳生輝,都使狂放浪漫的絕唱,平添了酣暢的流轉美,起伏的參差美和動人撼人的節奏美!《蜀道難》,一首狂放的浪漫的絕唱,從內容到形式,無不都是詩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筆渲染,寫意潑墨!

  知道李白的《蜀道難》的人,應該很多,他給人以遼闊的遠景,一種地平線的寬廣的感覺,又有一種崩天開地的豁然。這是一種我們民族的本質,艱辛卻堅定,不易卻執著。

  篇3

  這是一首讓古今文人拍案稱奇的詩章。

  詩歌開篇即憑空起勢,驟響徹天。詩人把三個嘆詞相疊,兩個形容詞各帶一個語氣詞並列,另用一個比喻,來突出蜀道之難,詩句氣勢磅礴,使讀者在心目中對蜀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著按由秦入蜀的路線***長安—太白山—峨眉山—青泥嶺—劍閣—成都***,具體寫蜀道之難。

  先寫蜀道開闢之難。詩歌誇張地說自蜀開國四萬八千年以來,一直“不與秦塞通人煙”,後來五丁力士拽蛇導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這個悲壯的神話故事為蜀道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也間接地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次寫蜀道旅途之難。以“六龍回日”的神話和想像,用黃鶴飛不過、猿猱愁攀援來反襯,用悲鳥、子規作烘托,極寫山的高峻奇險;以“衝波逆折”“飛湍瀑流”的直接描寫,用“崖轉石萬壑雷”的誇張手法,極寫水的湍急凶險。

  繼寫蜀道人事之難。劍閣位置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不乏據險作亂的先例,詩人懷著對國事的擔憂、對人民的關切之情,警告當局要吸取歷史教訓,防止地方軍閥據險作亂,殘害人民。

  文末的結語寫蜀道之難導致的結果。行人望蜀興嘆,徒喚奈何,言有盡而意無窮。

  詩人以鬼神莫測的筆法,縱橫馳騁,時間上從四萬八千年之前的混沌初開至戰國而至中唐;空間上從長安跨越數座大山而至成都,從上可摩天的山巔到激流回旋奔騰的深壑;其他,從行人至鳥獸,從神話傳說至當今世道……騰挪跌宕,驚心動魄,把蜀道之難渲染得淋漓盡致。

  本詩為樂府詩,形式自由,每句字數從三言至十一言,參差錯落,且三次換韻,非常適合表達大自然的奇觀和詩人熱情奔放的思想感情。詩歌融神話、傳說、諺語與景觀、人事、心理於一爐,想像豐富奇特,誇張新穎獨到,虛實結合,情景交融。“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一句,前、中、後出現三次,反覆詠歎,內容逐次加深,產生了迴腸蕩氣的藝術效果,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全詩從形式到內容,充分體現了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