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的經典詩

  豪放古詩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巨集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之平直,甚至涉於狂怪叫囂。南渡之後,由於時代鉅變,悲壯慷慨的高亢之調應運發展形成豪放古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和十二兄五首》

  年代: 宋 作者: 晃衝之

  崎嶇謫仙人,豪放一寓酒。

  平生韓荊州,示識意已厚。

  幕府強辟召,此例未見有。

  書幣入吾廬,鞍馬望隴首。

  出處計已熟。不復訊交友。

  南山別何時,氣尚若酣酎。

  籌策屈大才,談笑誅小醜。

  戍角斷落梅,羌笛起折柳。

  將軍意未快,戰士骨已朽。

  請公入參謀,可用和戎不。

  翻譯

  淵明詩百篇,無一不說酒。

  四顧宇宙間,獨與此物厚。

  子雲苦傢貧,日給或亡有。

  艱難識奇字,草玄至白首。

  時時載酒來,尚賴好事友。

  吾兄斯人徒,性亦嗜醇酎。

  寧知俗士嫌,益覺兒女孩子醜。

  孰雲醉無度,婉婉春月柳。

  區區佈肉論,遲速成同一朽。

  但看古聖賢,得如飲者不。

  篇2

  《醉春風·一陽來複群陰往》

  年代: 宋 作者: 米友仁

  一陽來複群陰往。吾道從今長。

  萬事莫關情,月夕風前,依舊須豪放。

  卿雲舒捲浮青嶂。從古書珍賞。

  滿引唱新詞,春意看看,又到梅梢上。

  翻譯

  一陽來復群陰往。吾道從今長。萬事莫關情,月夕風前,依舊須豪放。卿雲舒捲浮青嶂。從古書珍賞。滿引唱新詞,春意看看,又到梅梢上。

  篇3

  《點絳脣 紹興乙卯登絕頂小亭》

  年代: 宋 作者: 葉夢得

  縹緲危亭,笑談獨在千峰上。

  與誰同賞。萬里橫煙浪。老

  去情懷,猶作天涯想。空惆悵。

  少年豪放。莫學衰翁樣。

  【鑑賞】

  此詞作於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作者去任隱居吳興卞山時,為作者登臨卞山絕頂亭有感而發之作。詞中抒發了作者歸居後既曠達超邁又不免孤寂惆悵的矛盾情懷。

  起首一句徑直點題。危亭,《說文》:“危,高而懼也。”此言亭之高,應題目的“絕頂”,絕頂亭就是因所位置之高而命名。縹緲,隱隱約約,亦因其高而之似可見似不可見,應題目中的“小亭”。

  第二句由亭而寫到人,應題目的“登”字。由於小亭位於“絕頂”,故登亭之人有“千峰上”之感。這年作者已經五十九歲,看來登上絕頂亭不會是一個人來。從下文“少年豪放,莫學衰翁樣”看,同登的應該還有他的兒輩,很可能是他的少子葉模。這個字還有它特殊的意義,表示出雖老而仍登此絕頂小亭的歡暢心情。

  上片末兩句,“萬里”,喻其廣遠,指吳興以北直至淪陷了的中原地區,此時宋室南渡已八個年頭了。“煙浪”形容煙雲如浪,與“萬里”相應。北望中原,煙霧迷茫,不知恢復何日。“賞”字不只為了協韻,還含有預想失土恢復後登臨賞覽的意思內。

  “與誰同賞”即沒有誰與之同賞,迴應“獨”字。“獨”而推及“同賞”,“同賞”又感嘆“與誰”;歡快味的“賞”字與壓抑感的“獨”字連翩而來,表現了作者心中此時的複雜情緒。

  過片兩句,可聯絡詞人身世來理解。“天涯想”,指有志恢復中原萬里河山。年齡雖老,壯志未衰,“猶作”二字流露出“天涯想”的強烈感情。又想起此身閒居卞山,復出不知何日,獨自登臨送目,縱有豪情,也只能是“空惆悵”。“空惆悵”三個字收住了“天涯想”。而胸中熱情,又不甘心熄滅,便借吩咐隨侍的兒輩說:“少年豪放,莫學衰翁樣。”這裡的“衰翁樣”指的是“空惆悵”,借“少年豪放”借回復到“天涯想”的豪情壯志上去。“少年豪放”。一句與第二句的“笑談”二字相呼應,針線綿密。

  篇4

  《念奴嬌·當年豪放》

  年代: 宋 作者: 蔡伸

  當年豪放,況朋儕俱是,一時英傑。

  逸氣凌雲,佳麗地、獨佔春花秋月。

  冶葉倡條,尋芳選勝,是處曾攀折。

  昔遊如夢,鏡中空嘆華髮。

  邂逅萍梗相逢,十年往事,忍尊前重說。

  茂綠成陰春又晚,誰解丁香千結。

  寶瑟彈愁,玉壺敲怨,觸目堪愁絕。

  酒闌人靜,為君腸斷時節。

  鑑賞

  “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作者開篇即景抒情,時越古今,為我們勾勒出了奔騰東去的長江的雄姿,並從空間聯想到時間,意指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這兩句是在前面所聞所見的基礎上由於感情的激越而發出的讚歎之語。由於對赤壁的讚美,聯想到當年在此鏖戰的眾多英雄豪傑,現在是美麗如畫的山河依舊,可是當時為之角逐的英雄卻不見了。這一句不僅迴應了第一句,而且為後面具體寫周瑜做了過渡。

  下闋集中筆墨寫周瑜。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寫周瑜的颯爽英姿,意思是說想當年小喬嫁給了周瑜,英雄美人一時傳為佳話。據史料記載,建安三年,東吳孫策親自迎請二十四歲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職銜,並同他一齊攻取皖城。周瑜娶小喬,正在皖城戰役勝利之時,其後十年他才指揮了有名的赤壁之戰。此處把十年間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寫赤壁之戰前,忽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生活細節,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見出周瑜的丰姿瀟灑、年輕有為,足以令人豔羨;同時也使人聯想到:贏得這次抗曹戰爭的勝利,乃是使東吳據有江東、發展勝利形勢的保證。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盡煙滅。”這句話著墨不多,畫出了周瑜在赤壁大戰中運籌帷幄,指揮若定,風度瀟灑的神態。“綸巾”是從服裝上突出周瑜超人的風度。“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寫他才能過從。詞中只用“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