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對哲學觀念的影響

  一、科學和哲學歷史上的互相影響

  科學與哲學的相互淵源起始於現代科學最初的萌芽期。在牛頓所在的中世紀,主流學界認為物理學從屬於自然哲學,但是在具體的操作方法上他們已經學會尋求運用物理實驗進行實證研究,開始避免盲目運用繁瑣而複雜難懂的經驗論述和純粹的哲學臆想和思辨方法去研究科學。在科學的鼻祖開普勒和牛頓等人的不斷努力和鬥爭下,科學方法才能從哲學的重重束縛下自立門戶,為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提供了紮實的基礎和鋪墊。對於任何一門成熟具體的科學理論,一般必須具備有相對比較完整的體系結構和有事實經驗能夠證明之;而哲學在長期的發展和成熟過程當中,哲學辨證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漸漸退出了諸多特殊的學科領域,這就是哲學的非常重要的第一次關鍵放入轉向,即轉向認識論,但是這種轉向不是完全把哲學的全部研究的課題放手給科學,只不過是它們各自術業專攻而已,即為拉卡託斯所說的 “研究綱領”意義上的更迭。

  實證的研究主要運用與具體應用科學,剩下的邏輯、心理與認識問題現在科技仍舊不能證實,成為思辨方法所固守的領域。儘管類似的更迭和轉向從沒有間斷過,一直在進行,但科學和哲學也慢慢發現它們殊途同歸,無法完全捨棄和離開對方,尤其在理論研究領域更是親密無間。例如優秀的哲學家總會深關注科學技術領域最前沿和重要的理論研究與探討,希望能在其中找到更多的靈感,而相對應的科學家在純理論研究的過程當中,約定俗成的總會不自覺運用哲學工具和方法,而且“研究綱領”的轉向和更迭往往需要哲學的強力進行干預,科學一相情願是不可能實現的

  二、科學哲學分科的創立

  創立的科學哲學分科的初衷來源於科學對哲學強大影響的結果。科學哲學的大師卡爾·波普爾清醒的認識到分析哲學的未來正在走中世紀經院化哲學的老路,這是極其危險和錯誤的;他認為,哲學的嚴謹性和絕對性是必須已精簡具體內容為代價的,這樣就不可能構造出相對完整的形式理論系統描述和解釋客觀世界了;這樣一來,哲學要想真正排除悖論,就必須不沾染任何想象和現實當中的實體,只可以探討純粹結構問題。然而完完全全排除理論悖論的哲學辨證語言會顯得空洞毫無用處,繁瑣而又複雜;總是埋頭於詞的意義等無用細節的反覆斟酌,而對現實世界的重大問題和事件毫不關注;這也是邏輯實證主學派義和維也納學派分崩離析的最主要原因。

  波普爾的理解清楚而明確地指出了分析辨證哲學存在的巨大問題和困境,哲學最應該關心的問題是最能夠影響人類自我的反省領域的問題,而人類終極的自我反省必定會受制於人自身特有的侷限性—在體力、智力、和時間上的天然限制,這就必須使哲學深刻認識、承認和接受這種侷限性和不完滿,但這並不意味放棄對絕對真理的追求,而是我們必須實事求的研究我們能力可行的領域之內。而且哲學領域,我們既不會採用主觀的隨意想象,又不可能採用紛繁複雜的字句反覆糾纏,必需借鑑和研究科學的特有方法技巧,進而構造系統性和綜合性理論去描述、探討和解釋真真正正哲學問題。然而何謂科學的方法是我們必須仔細探討的;事物是不是普遍聯絡的是眾所周知的哲學全稱式放的概括命題,而且其聯絡囊括萬千往往不會侷限於因果的聯絡,從某種意義上說在我們檢驗所有能夠指稱個體之前,其命題就無法完全成立。然而,波普爾認為整個世界猶如一個無限大,的黑箱,不論建立何種模型也不可能完全徹底的揭開其內部具體的結構,人類理解和認識它唯一的方式就是綜合運用理論、概念和模型去描述它。如果把理論是當做捕捉無限經驗世界的網,那麼科學發展的最終目的不在於運用科學自有的語言構建與自然完完全全一模一樣的描述,而在於使“網眼愈來愈小”,對真理的無限逼近。

  思想自由競爭的學說往往被公認為是科學哲學對於知識增長的根基,大家往往接受和理解這種假設,一種理論要想具備一定的公共性必須經歷與同時代的諸多不同理論相互競爭和淘汰的過程,而且我們不能對這種方法的公正與否做出完全準確的價值判斷。波普爾的理論認為愛因斯坦和牛頓都從屬於科學領域,但他們不可能都是真的,缺有可能都是假的,他們的科學理論之所以能夠成為真,並不一定因為他們可以被證實和證偽,其真實性一定都是建立在某種程度的可錯性的特定基礎之上的。而科學哲學重要和關鍵的任務就在於闡述和研究人類目前未知的競爭的模式來確立占主導地位的理論,淘汰從屬地位理論。波普爾邏輯實證主義和分析哲學學派的最顯著區別在於其不苛刻嚴格的分析非自然的科學描述,一定程度接受形而上學,認為人類科學歷史的發展過程就是在增加全宇宙的負熵。對於非自然科學領域的學術探討和研究,反駁和猜想的發展模式一定程度上同樣適用。波普爾學說的目的不在於分析哲學特有的證偽主義,不在於提供具體方法區分新形而上學和科學,其核心在於闡述和解釋特有的知識所謂增長模式—“批判理性主義”。從這方面來說,波普爾可以說是一個相對傳統和保守的哲學家,回答的不是方法論的而是認識論的問題,區分的不是科學與偽科學而是區分人類傳遞和記錄資訊公共和私人屬性。

  科學哲學對於真理的維護,與分析哲學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二者之間的相似點也是科學對哲學層面上的流派的直接反應。哲學家波普爾發現哲學善於吸收其他學科或是規範的精華,但不會被同化,始終保持自己獨有的特點。哲學無法變成準確的學問,這也是哲學的魅力所在。哲學作為和人的精神支柱最接近的學科,它的概念紛繁複雜,常常混合在一起,讓人準確區分開。在《無盡的探索》這本書的序言中,赫爾穆特·科爾表達出了他對哲學的期望,認為追求真理是不能停止的,同時也要謹防幻覺,不能被某些蒙著真理面紗的假象所矇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