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論文

  電腦科學與技術對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討 》

  摘要:針對現如今計算機技術與專業操作能力對於各個領域的影響越來越巨大這一狀況,根據當代課程與傳統課程的各自教學中的利弊以及基本特點,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運用中的創新能力,以獲得計算機教學和技術教學水平的提高這一目的出發,結合電腦科學與技術實踐課堂當中的實際情況,本文將具體闡述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在課堂當中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專業素質和計算機水平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電腦科學;技術專業;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C40文獻標識碼:A

  在北京一所以理科教學為主的大學當中,由於計算機運用於實際操作能力對於學生和各個領域的技術發展越來越重要,學校採用了教與操作相結合的方法,理論和實踐會相互穿插在整體的教學內容當中。先對學員進行一到兩個課時的理論講解,之後會配套走入機房,進行理論的深化和擴充套件,由老師在主機上進行操作和全程輔助,由學生在計算機上進行實際演練。

  1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內容

  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包含的內容較為繁多而複雜。一般來說,教學體系當中要包含基礎知識理論,專業知識教育以及實際操作。這幾大內容各自都有著獨立的教學體系,需要實踐操作的配合。而在越發重要的實踐體系當中,如何能採取有效的方式方法來提高操作運用的有效性,創新性和可靠性,對於整體的教學成果有著非常關鍵的意義。

  1.1理論基礎知識必須過硬

  在現代課堂當中,基本上教學內容上是以《計算機基礎知識應用》和《網路基礎知識》為一個前提進行所有內容的拓展。學習計算機的學員大體上都會有一種認識,那就是計算機的資料庫是以英文和計算機專業術語進行編制的,因此,可以說,要想完全進行計算機語言的瞭解,英文水平也要齊頭並進。接著要了解計算機的基礎語言和基礎操作知識,對於簡單的程式編寫和資料庫的應用要十分熟悉。接下來才能進行更為複雜的程式操作。對於整體的教學體系來說,老師和學生都應當以理論基礎知識作為一個基點,在這個基點穩固的前提之下,進行其他教學內容的改革和創新。在理論知識過硬的前提之下,進行豐富的課堂內容改革,實踐創新以及教學模式的多元化才會有意義。

  1.2提高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的素質培養

  對於電腦科學以及技術領域的人才來說,專業性的要求本就非常嚴格,其要面對的問題和實際情況也是非常艱鉅的計算機技術水平在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在網路當中進行資料和資料的共享和獲取,但是在獲取和搜尋的同時,要注意遵守網路當中的相關條例以及尊重所有計算機使用者的權利和隱私,對於這些專業的網路和計算機知識和規定要有必要的操守和認知。

  1.3實際操作與基礎理論相結合

  在學校進行的電腦科學和技術專業的培養,都是為了對自己今後的科研工作和實際運用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學校的時候,就應當儘可能地接觸廣博的資訊,在北京的計算機班中,老師會定期的佈置給學生一些任務。學生會在遵守一定規則和規範的前提下,進行自我創造和發揮,將資料庫語言和網頁製作,網路資料蒐集結合到一起,完成自己獨創的技術結果。老師會在學生所編制的計算機語言當中找出學生的錯誤加以糾正並提出其中的亮點記錄到教學檔案當中作為成績的考核和今後教學內容的改進材料。

  2教學體系當中,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改革措施

  2.1鼓勵學生多動手,多接觸社會

  當今大學,很多已經於一些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學校和企業會共同交給學生一些考驗其能力和專業素養的任務,讓所有學員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水平和計算機程式設計及應用技術,將所製作出來的和編制出來的成果彙總起來,交給學員和企業監督人員進行共同的稽核和選拔,對於編制出對於企業的經營和科技成果進展有利的計算機人才,企業會重點進行預先培養,對於學生早一步接觸社會,運用自己的所學有著極大的幫助。

  2.2課堂形式設計,調動學生實踐操作的積極性

  在課堂當中,老師可以涉及情境和方案進行課堂氛圍的改革,讓課堂形式靈活生動起來。使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各個層次都能鍛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此,計算機專業的課程實驗分為操作驗證型和綜合設計型兩個層次。操作驗證型實驗是學生根據實驗指導書的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既定方法條件和儀器裝置,完成全部實驗過程,以驗證課堂教學的理論,深化理論教學的實驗,著重培養學生基本實驗能力,使學生獲得實驗基礎訓練。

  計算機實踐本身就擁有者非常廣博和精彩的內容,在廣州一所大學當中,計算機課堂上老師就採用了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遊戲和動畫的製作,一項簡單的遊戲和動畫,涉及到的內容包括了資料庫應用,計算機基礎語言,圖片處理,平面設計,程式編寫等,將所有的程式運用到一起,進行課堂上的演示和播放,讓學生自己進行成果演示和講解,對於提高其技術的綜合實踐能力不僅有著調動積極性的作用,讓充分讓學生體會到了計算機技術的精彩紛呈。

  3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教學今後要面對的問題以及發展方向

  3.1學校培養學生的方式與社會的要求並不完全符合

  絕大多數的單位需要的是有經驗,進入崗位之後能馬上進行工作的人才。現如今大多數學員當中,佔比重較高的仍然是理論知識的培養。而在實際操作中,首先需要的是計劃的能力、組織的能力、營銷的能力、做報表的能力,有了這些基本功,才能上升到分析市場的發展趨勢、把握市場的發展方向、作出戰略規劃進行運籌帷幄。本科畢業生往往有很多的理論,但這只是紙上談兵,要把這些理論用到實踐中,還必須經過實踐的鍛鍊。

  3.2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要目標

  以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方法。實驗內容以系統的研究創新專案實驗為主,題目以任務書的形式供學生選擇,也可以學生自主命題。實驗進行過程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明確研究專案的任務與目標,探索解決辦法,擬定解決方案,靈活運用實驗手段與方法,進行綜合分析、研究,為課題結論提供科學的試驗依據,培養學生的獨立研究能力和創造能力。

  綜上所述,對於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來說,要朝著更加多元化,規範化,有效化的方向發展,讓學員在課堂上學習枯燥的程式和資料編寫的同時要學會將沒有生命的程式轉化為便於生產,娛樂生活的工具,充分體驗計算機實踐技術帶來的精彩和快樂,同時要在完全掌控了計算機特性和計算機語言的同時進行程式的更新和改革,使得計算機不僅成為自己技術研究的工具,也成為自身素養和生活娛樂的途徑。

  參考文獻:

  [1]劉春國.計算機實驗教學模式的探討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9***

  [2]張國紅.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6,***3***.

  篇二

  《 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群建設研究 》

  摘 要:本文研究了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分析了各個課程之間的聯絡,對其課程體系科學的劃分成課程群來實施課程建設,使學生有效地掌握計算機的知識,提高其素質和能力,更好地滿足社會的工作需求。

  關鍵詞:課程建設;課程體系;課程群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2-0077-01

  通過課程建設可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使學生更加更好地掌握該課程的知識,相關的技能得到鍛鍊。但當前多數高等院校的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課程建設都是基於單個課程建設的,各個課程之間有一定知識重複,實踐訓練關聯比較少,這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教學問題。資訊社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迫切需要進一步對計算機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深入研究,按照計算機的知識、素質和能力培養標準科學地劃分課程模組,按照課程群的模式進行課程建設,這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本文分析了各門課程內涵以及他們之間的必然聯絡,把其課程體系劃分若干課程群。並針對不同的課程群進行不同建設目標的規劃,實現課程群的內容知識共享和計算機程式設計和解決能力的連貫培訓,同時教學資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實現各個課程群的內部優化。進行計算機專業課程群的課程體系建設,可以加強計算機知識之間的聯絡,可以進一步優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內容,更好使學生達到培養目標,在有限的學時裡掌握計算機的核心知識,並具有更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一、課程群的劃分原則

  課程群的劃分具有明顯的方向性,是針對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訓練的需求實現的,課程群的個數按照不同的專業方向建設的需求來分析確定。計算機專業課程群的課程體系建設關係到各個課程群的建設,是課程群的教學團隊師資隊伍建設,是課程群的知識系統建設。為此合理劃分出課程群並進行建設是實現學生培養目標,為社會培養合格的計算機人才的關鍵。

  按照計算機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知識的層次結構,課程體系進行若干課程群的劃分,所需的公共課不再規劃到計算機課程群中,他們是程式設計基礎課程群、計算機硬體課程群、軟體核心課程群、軟體工程課程群、計算機應用課程群等五個課程群。每個課程群應包含哪些核心課程以及相關的選修課程,按照知識之間的聯絡和能力培養的層次進行,並分析出其知識結構及構建的過程,規劃教學內容和實踐訓練過程及能力培養目標。

  二、課程群的培養目標

  根據計算機專業培養目標,對計算機的課程體系按照知識的結構進行層次的劃分,確定各個知識群,理順各個課程群之間的內部關係,使之課程群的知識要集中,圍繞計算機專業培養的某個方面或多個方面的知識,課程群體系的確立是課程群建設的關鍵,關係到達到計算機專業培養目標的程度。

  每個課程群都有一個具體培養目標,該課程群設定的目的,能夠提供本科生什麼知識,培養學生什麼素質,訓練什麼技能,經過課程群的學習,學生應該在哪些方面得到能力的提高。如果一個課程群沒有長遠的培養目標,該課程群要進行調整,減少或增加新的課程,形成一個比較穩定的知識培養目標。

  三、課程群建設內容

  根據課程群的劃分,可以知道那些課程是課程群的核心課程,哪些是從屬課程,構架出該群的知識內容,並對課程群的知識點進行整體的劃分,在課程群的內部進行知識共享,達到講授這些課程時不必重複已經掌握的知識,達到節省課程的目的,也能夠使知識在課程講授時變的結構化、層次化、使學生能從整體上理解,更加便於掌握。課程內容的設定,也能夠使該課程群的實踐訓練變得非常體系化,更加容易確定如何達到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達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每個課程群的知識體系一定要給出知識的重點,圍繞這些知識的核心來講述課程,並進行整個課程群的知識體系融合,便於學生綜合掌握知識,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課程群建設措施

  每個課程群的知識層次以及實踐訓練的目標不同,要根據課程群的特點研究出適合的具體建設措施,讓課程群內的各個課程的講授協同化,共享知識,以相同的目標進行試驗訓練,計算機專業的課程時間性非常強,只有把計算機知識應用到試驗、實踐專案訓練中才能提高學生的技能,為此要跟據課程群的知識體系設計出每門課程的每個知識點的教學案例。採用任務驅動的案例教學是課程群建設最根本的措施。在每個案例設計的一定要有目的。同時要兼顧各種學生知識層次的變化。同時要和學生實踐鍛鍊結合起來,留有學生自我提升的空間。否則也會成為填鴨式教學。與高職式的培訓沒有什麼差別、課程群的每個課程要根據案例教學內容設計出相應實踐內容。形成課程群的實踐體系,在有限的教學學時內講授計算機專業所需要的知識,必須引導學生自學,在課堂學到的知識架構上進行補充。幫助學生自學、融會貫通課程群內的知識,最好的辦法是每個課程群都設立在自己上網web網路教學系統,採用學習控制和學習住宿來引導學生完善知識體系。Web網路教學系統也是學生在學習是交流的最好方式,可以非常容易實現每個知識點不同理解的討論,其歷史資訊也為後續學生的學習提供參考;Web網路教學系統也可以使師生之間的交流更較順暢,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同時也促使了教師內容和質量的提升。

  五、課程群建設規劃

  課程建設要有建設規劃,劃分多個建設階段來完成,並設定每個階段的目標。課程群的建設,,以三年為時間規劃。對每年進行階段劃分,並設定每個學期內容建設,每個階段要進行詳細的劃分的建設規劃。其中課程群的劃分,課程群的知識體系的建立,課程群的素質培養和能力規劃,案例教學的每個案例的設定、課程群的實踐體系、web網路教學系統、課程群的教材建設、課程群相關的教學研究等等都要進行詳細規劃,只有採用工程模式的建設才能控制課程建設的進度,進行合理時間安排和各個建設者之間合理分工,才能達到課程群設定的建設目標。

  六、結語

  隨著社會發展對高素質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如何進行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成為當前重要的任務。本文在分析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技能和素質能力要求以及教學條件的變化,提出基於課程群的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按照知識層次劃分課程群,設定各個課程群的建設,本文的課程群建設多所高校有序的進行,課程建設的成果已初步顯現出來。為此各個高校根據各自的不同的情況,採用多種形式進行課程群的建設,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實踐能力強、素質高的本科畢業生,為經濟社會建設做出更多貢獻。

  參考文獻:

  [1]周志德,劉德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J].機械職業教育,2008,11

  [2]何麗.計算機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對策[J],2011,11

  [3]劉志都,程新黨.對高校計算機創新教育的探索與思考[J],2010,9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