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職場的寓言故事及寓意精選

  寓言故事膾炙人口,它集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將寓言故事引入到數學問題中,既使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有機結合,又增加了學習數學知識的娛樂性,這正體現了新課改的全新理念.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自以為是的主管

  元朝大畫家何澄根據劉義慶《世說新語》中記載的故事繪製了一副《陶母剪髮圖》。畫的意思是說:晉國有一個叫陶侃的貧困青年,有一天,他的朋友陸逵來拜訪他,因為沒有錢買酒招待他,陶侃的母親在倉促之間,便把她的頭髮剪下來去賣錢換酒。

  這幅畫被年僅八歲的嶽柱看到了,便毫不客氣地指出了畫中矯情悖理之處:陶侃的母親手上戴著金手鐲,卻要剪下頭髮去換取酒食,這是不合情理的。因為金首飾很值錢,完全可以用它去換酒,何必匆匆忙忙把頭髮剪了去換酒招待客人呢?

  作為一個孩子,他根本不去考慮《陶母剪髮圖》所宣揚的魏晉名士風度,而是根據自己對生活、對人事有限的直觀認識,去理解畫面的意思,所以他的詰問一針見血,切中問題的要害。

  寓意:成年人總是以為自己看過經歷過的事情太多了,總是在強調一種成熟,中國自古就有“嘴上無毛,辦事不牢”這樣的訓誡。其實有時候社會新鮮人獨特的視角正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們所不及的地方。因為單純所以直接,於是他們所提的方案可能就最有效。一個成熟的管理者是不會正面否定年青下屬的新創意新想法的,這一次也許不能用,但是下一次就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了呢?

  自以為是的主管常輕視成員的創意,從而關閉成功的大門。

  篇二:低風險小利益

  主人外出,召來三個僕人,按他們不同才幹分配銀子:A五千、B兩千、C一千。主人走後,A、B二人用所得銀子做生意,分別賺了五千、兩千,C僕人膽小慎微,為顯示對主人的忠誠,將一千兩銀子埋了起來。主人回來後,對A、B二人讚賞有嘉,說:“好,我要把許多事派你們管理,讓你們享受主人的歡樂。”對C僕人,斥其懶惰與膽怯,逐出門外,並將一千兩銀子獎賞給已擁有一萬兩銀子的那位僕人。

  寓意:現代企業需要的不僅是忠實,更渴求膽識!畏手畏腳,從不冒險的企業家頂多維持不虧本的境地,而取得卓越成功的通常皆是有膽有識,敢冒風險的人。

  風險和利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如果風險小,許多人都會去追求這種機會,因此利益也不會很大。如果風險大,許多人就會望而卻步,所以能得到的利益也就大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有風險才有利益。可以說,利益就是對人們所承擔的風險的相應補償。

  有風險才有誘惑,沒有風險的社會,就沒有成果而言。

  篇三:木桶原理

  管理學中有個木桶原理:一個木桶由許多塊木板組成,如果組成木桶的這些木板長短不一,那麼這個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決於長的木板,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一個企業好比一個大木桶,除非這個企業人浮於事,否則每一個員工都是組成這個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塊木板。這個企業的最大競爭力往往不只取決於某幾個人的超群和突出,更取決於它的整體狀況,取決於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環節。

  而員工則好比是木桶的桶底,這個桶底是由員工的人文素養及他所掌握的各項專業知識和技能構成的。如果桶底不是堅固無缺的,那麼當木桶的容量隨著木板的加長而增大到一定程度時,桶底便開始洩露,嚴重的情況下桶底會開裂甚至會脫落而令木桶整個崩潰。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力資源優勢正在替代傳統的物質資源優勢,“以人為本”已逐漸成為企業的共識,人文因素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整體競爭力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企業員工,特別是企業中高層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越來越需要具備必要的人文素養。可由於我國文理分科以及應試教育的缺陷,經我國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大多數人的桶底是薄弱的。傳統學歷教育沒有給我們造就一個好的桶底,那麼企業就很有必要在企業員工培訓時補上這一課。

  企業的“木桶”容量要增大,員工的培訓就必不可少。

  寓意:“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能讓團隊不間斷地學習,就是一個好的領導者。

  長遠來看,唯一能持久的競爭優勢,就是你的組織有能力比對手學習得更快。沒有一種外力能搶走你這個優勢。任何人想模仿你,在他們模仿中,你又超越他一大步了。

  篇四: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現在一般都認為中國古代的帝王總是自稱“孤”、“寡”是他們為了表示天下唯我獨尊,捨我其誰的“天子”的氣勢,其實這只是一個方面。《老子》認為,天沒有清靜恐怕就要破滅,地沒有安寧恐怕就要傾覆,河谷沒有滿盈就可能幹涸,而如果帝王不重視自己的高貴地位就要垮臺。貴,必須要以“賤”為根本;高,必須以“下”為基礎。這其實也是帝王自稱為孤寡的原因之一。

  根據《次柳氏舊聞》,曾經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唐肅宗在當太子的時候有一天陪著唐玄宗一起進餐。餐桌上擺滿了各種佳餚,其中有一盤羊腿,唐玄宗就讓太子去割羊肉。太子割完羊肉後,見手上都是油汙,便順手拿起一張麵餅擦手。唐玄宗眼睛直盯著他的臉,露出不高興的神色。太子擦完手,慢慢地把餅送到嘴邊,有滋有味地把餅吃掉了。這時唐玄宗轉怒為喜,對太子說:“人就應該這樣……”

  唐玄宗貴為天子,卻能愛惜糧食,是很不容易的。當他看到太子以麵餅擦手時,就很惱火,以為太子是在糟蹋糧食;當又看到太子從容地將擦過手的麵餅吃掉時,又轉怒為喜,認為太子和自己一樣,能“以賤為本”。

  寓意:現代有很多領導,在走上領導崗位以前,總是兢兢業業,勤儉持家,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同事極為客氣尊重,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但當他自認為在領導的位置上坐穩以後,就慢慢開始體恤不到自己手下員工的疾苦,不能或者不願真正地去了解他們的工作與生活,開始變得高高在上,大肆揮霍。在中國,自古以來官本位思想一直制約著很多人,這使人們在掌握了權力以後總會不知不覺從心裡產生一種自滿情緒,只看到前面的似錦前程,卻忘了腳下鋪路的碎石。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掌握權利之柄,更要重視底層民眾,這也是管理好一個團隊必須具有的素質和才能。

  當一個人或一個企業認為他們很成功時,也正是他們“瓦匠吃中飯--走下坡路”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