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登高寫成散文

  今天是登高節,登高節是為了紀念元稹,其中關於登高的散文也體現出了這種精神。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登高

  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陽節。重陽節中有許多習俗,有插茱萸、登高等。在這眾多的習俗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登高了。

  一大早,媽媽就叫著我的名字說:“快起床了,都五點半了!”我卻不以為然的說:“五點半怎麼了,也沒有什麼重要的事,再說,今天不是星期六嗎?”媽媽說:“今天是重陽節,要去爬山的,你不想去就算了吧。”“去去去!”我一蹦三尺高,估計整棟樓都能聽到我的響聲。

  於是,我騎上我的小自行車,和媽媽一起去爬山了。過了好長時間,我終於來到了目的地——頭陀嶺山腳下,一進深處,我就看到這兒是一個人間仙境,這兒樹木可以隨意的生長,鳥兒可以自由地鳴叫,過了好久,我才反應過來,這時,媽媽對我說:“我們乾脆就爬樓梯上山吧!”我立刻搖搖手說:“爬樓梯多沒意思啊,我們走山路吧!”還沒等媽媽點頭答應,我就衝了上去,別看我小小年紀,攀爬我可是能手,一會兒就把媽媽甩在了後面。跑著跑著,我有點體力不支了,直到媽媽上來,我上氣不接下氣地和媽媽說:“我我……沒勁了。”說完。我就耍起了賴皮,站那不動了。直到恢復了點體力,就有想跑,可又想起剛才那副狼狽模樣,又怕別人笑我,只好裝作一臉正經的樣子往前走。

  一直走呀走呀……不知走了多少路,當我又再見到陽光時,我已經知道我已身處海拔448米的高空,當我從山頂往下俯視整個南京城時,只見四處已霧氣濃濃,一股股山風迎面向我吹來,此刻,我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我不知哪來的勇氣,登上了一個小山頭,向下俯瞰,這是,霧已經散去許多,但視野還是不清楚,只能隱隱約約看到曲折蜿蜒的明城牆和高聳入雲的大廈。

  很快,我們吃過早飯和玩過幾個景點以後,已經10點多了,就是說我們上山足足用了4個多小時!

  於是,我們準備下山了,決定下山道路時那麼傲氣了,便說:“走山路多沒意思啊,我們走樓梯吧!”媽媽說:“行!不過先走完一段山路,才有樓梯。”我爽快地答應了。俗話說的好:“上山容易下山難。”快走完山路的時候不知那一塊石頭故意和我做對,害我滑了一個大跟頭,我想:那塊石頭這麼缺德,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於是,我狠狠地踢了一個石頭,石頭是被我踢走了,可沒想到,用力過猛,我又摔了一跤,我摸著隱隱作痛的屁股,再也不敢招惹石頭,之後一直就小心翼翼的走。我一直走,走完了山路走臺階,走完了臺階再看到那陽光的時候,我已經到山下了。有一種從人生的頂峰頓時跌落至谷底的感覺。真想再爬一遍呀!下次我一定比這次更強。

  回到了家,我仍然意猶未盡,心想:“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登高

  秋風瑟瑟,落木蕭蕭。

  正值重陽佳節,然則吾孤身一人,獨登高臺。滿目蕭然,葉落天高江奔流,風急沙白渚灘清。猿猱哀嘯,淒厲徹耳。

  歸鳥回巢,落葉歸根,然予羈旅他鄉,離家萬里,寒秋冷月,倍感淒涼。思鄉之愁,油然心中,憶年少時,閤家歡聚,其樂融融,鄉景近鄰,躍然眼前,思予知己,何時相會?猶如離群孤雁,殘弱孤鳴;水中浮萍,漂泊無根。願根深蒂固,永世同隨。

  滔滔長江水,奔流不復回;歷史長河,悠悠不絕。吾生無非,白駒過隙,轉瞬即逝,有何為之?年華易逝,無盡蒼涼。愁思如絮亂紛飛,似水流,剪不斷,綿亙長。

  登斯樓也,則有無限惆悵。予徒有一腔抱負,報國無門,想我大唐如今亂臣當道,兵荒馬亂,***。予願披盔戴甲,衝鋒陷陣,奮勇殺敵,亦或勸諫納言,出謀獻策,保我大唐永世昌盛。怎奈兩鬢斑白,體弱多病,難以如願。

  予生得幾何艱難苦恨,挫折無奈,憶太白,借酒澆愁,對月高吟,何等快活!然予舊疾在身,戒下酒來,無酒,滿肚愁腸向誰傾吟,不醉,心中悲苦何能淡忘。秋風瑟瑟,落木蕭蕭,何處話淒涼!

>>>點選下一頁閱讀更多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