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健康關係的論文範例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由於遭受到人類的破壞而日趨惡化,環境問題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環境與健康的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環境與健康的論文篇1

  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人們越發關注自身的生活質量與健康,至此,又引發了對環境問題的關注。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經濟得到飛速發展,但付出的代價是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嚴重,像日本福島核洩漏等一些環境汙染突發事件時有發生而汽車排放的有害氣體引起的空氣 汙染、水汙染、光汙染、噪聲汙染、射頻汙染、裝修引起的室內汙染等等已然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環境與健康,兩者的關係日益緊密。

  在這幾周的選修課的內容學習中,我又一次被現今的環境汙染問題所震撼。

  在課上,老師為我們展示了世界環境八大公害:

  1、馬斯河谷。

  1930年12月1日開始,整個比利時由於氣候反常變化被大霧覆蓋。在馬斯河谷還出現逆溫層,霧層尤其濃厚。在這種氣候反常變化的第3天,這一河谷地段的居民有幾千人呼吸道發病,有63人死亡,為同期正常死亡人數的10.5倍。發病者包括不同年齡的男女,症狀是:流淚、喉痛、聲嘶、咳嗽、呼吸短促、胸口窒悶、噁心、嘔吐。咳嗽與呼吸短促是主要發病症狀。死者大多是年老和有慢性心臟病與肺病的患者。屍體解剖結果證實:刺激性化學物質損害呼吸道內壁是致死的原因。其他組織與器官沒有毒物效應。這次事件曾轟動一時,雖然日後類似這樣的煙霧汙染事件在世界很多地方都發生過,但馬斯河谷煙霧事件卻是20世紀最早記錄下的大氣汙染慘案。

  2、多諾拉。

  1948年10月26~31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多諾拉鎮。該鎮處於河谷, 10月最後一個星期大部分地區受反氣旋和逆溫控制,加上26-30日持續有霧,使大氣汙染物在近地層積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產物與大氣中塵粒結合是致害因素,發病者5911人,佔全鎮人口43%。症狀是眼痛、喉痛、流鼻涕、乾咳、頭痛、肢體酸乏、嘔吐、腹瀉,死亡17人。

  3、光化學。

  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40。光年代初期發生在美國洛杉磯市化學煙霧是大量碳氫化合物在陽光作用下,與空氣中其他成份起化學作用而產生的。全市250多萬輛汽車每天消耗汽油約1600萬升,向大氣排放大量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該市臨海依山,處於50公里長的盆地中,汽車排出的廢氣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為主的光化學煙霧.這種煙霧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劑,滯留市區久久不散。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學煙霧事件中,洛杉磯市65歲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1955年9月,由於大氣汙染和高溫,短短兩天之內,65歲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餘人,許多人出現眼睛痛、頭痛、呼吸困難等症狀。直到20世紀70年代,洛杉磯市還被稱為“美國的煙霧城”

  、倫敦煙霧。

  1952年12月5~8日英國倫敦市5~8日英國幾乎全境為濃霧覆蓋,四天中死亡人數較常年同期約多4000人, 45歲以上的死亡最多,約為平時3倍; 1歲以下死亡的,約為平時2倍。事件發生的一週中因支氣管炎死亡是事件前一週同類人數的93倍。

  5、四日市。

  1961年日本四日市1955年以來,該市石油冶煉和工業燃油產生的廢氣,嚴重汙染城市空氣。重金屬微粒與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煙霧。1961年哮喘病發作, 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而自殺。1972年該市共確認哮喘病患者達817人,死亡10多人。

  6、米糠油

  1968年3月日本北九州市、愛知縣一帶生產米糠油用多氯聯苯作脫臭工藝中的熱載體,由於生產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食用後中毒,患病者超過1400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過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實際受害者約13000人。

  7、水俁病

  1953~1956年日本熊本縣水俁市含甲基汞的工業廢水汙染水體,使水俁灣和不知火海的魚中毒,人食用毒魚後受害。1972年日本環境廳公佈:水俁灣和新縣阿賀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從1949年起,位於日本熊本縣水俁鎮的日本氮肥公司開始製造氯乙烯和醋酸乙烯。由於製造過程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劑,大量的汞便隨著工廠未經處理的廢水被排放到了水俁灣。1954年,水俁灣開始出現一種病因不明的怪病,叫"水俁病",患病的是貓和人,症狀是步態不穩、抽搐、手足變形、神經失常、身體彎弓高叫,直至死亡。經過近十年的分析,科學家才確認:工廠排放的廢水中的汞是"水俁病"的起因。汞被水生生物食用後在體內被轉化成甲基汞,這種物質通過魚蝦進入人體和動物體內後,會侵害腦部和身體的其他部位,引起腦萎縮、小腦平衡系統被破壞等多種危害,毒性極大。在日本,食用了水俁灣中被甲基汞汙染的魚蝦人數達數十萬。

  8、骨痛病1955~1972年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鋅、鉛冶煉廠等排放的含鎘廢水汙染了神通川水體,兩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農田,使稻米和飲用水含鎘而中毒, 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19世紀80年代,日本富山縣平原神通川上游的神岡礦山成為從事鉛、鋅礦的開採、精煉及硫酸生產的大型礦山企業。然而在採礦過程及堆積的礦渣中產生的含有鎘等重金屬的廢水卻直接長期流入周圍的環境中,在當地的水田土壤、河流底泥中產生了鎘等重金屬的沉澱堆積。鎘通過稻米進入人體,首先引起腎臟障礙,逐漸導致軟骨症,在婦女妊娠、哺乳、內分泌不協調、營養性鈣不足等誘發原因存在的情況下,使婦女得上一種渾身劇烈疼痛的病,叫痛痛病,也叫骨痛病,重者全身多處骨折,在痛苦中死亡。從1931年到1968年,神通川平原地區被確診患此病的人數為258人,其中死亡128人,至1977年12月又死亡79人。

  以上這些事件,給無數家庭帶來了難以置信的傷害,那一雙雙飽含病痛傷害的眼睛讓我難以直視,很難想像他們到底受到了多大的創傷。這一切難道就並不能避免嗎?我覺得不是,這些本都可以避免掉,但是就是因為一些無良的開發商,經營者為了一時的利益而省去了很多重要的檢驗汙染指數的步驟,以至於災難的發生。另外,我國對於這些不負責任的經營者缺乏必要的管理,我國的法律還存在漏洞。在這一點上,我覺得我們應該像美國學習一下,以便完善有關法律。美國製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條文。***1*** 1969 年,國會通過的《國家環境政策法》明確宣佈了國家的環境政策 ,規範了國家整體環境保護和聯邦行政機關的行為,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其中包含了人體健康影響評價。***2 ***《清潔空氣法》,1970年,美國通過《清潔空氣法》***CA A ***,成立了環境保護署,標誌著美國對環境控制採取了嚴格的新方法。***3 ***《清潔水法》***C W A ***,1972 年 由美 國環保署起草了“清潔水法”在此後的十年 中,美 國為此投入了近 420 億美元的經費。此外還制定了《安全飲用水法》***SDW A ***、《資源保護和恢復法案》***R CR A *** 、《綜合環境反應、賠償和責任法》***CERCLA ***和《應急計劃和社群知情權法案》***EPCR KA ***等。美國目前形成了以上述法律為框架的世界上最為完備的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體系。這些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標準的制定以保護人群健康為核心,充分考慮了環境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通過人體健康風險分析的方法,制定環境保護標準的限值,將保障公民健康列為國家目標之一。這是美國環境保護政策法律法規最為顯著的特點之一。

  我國在在十七大報告中,也涉及到了環境與健康的問題。2007年11月6日,衛生部、國家環保總局等18個部委局辦聯合釋出了《國家環境與健康行動計劃***2007—2015***》***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充分表明了我國政府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環境保護基本國策的態度與決心。“十七大”的召開為中國環保事業帶來了空前難得的歷史機遇,為順利推進環境與健康工作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行動計劃》是我國環境與健康領域的第一個綱領性檔案,指明 了我國環境與健康事業的今後的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理清了有關部門的任務和職責,開創了協作共建,推動環境與健康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對科學推進我國環境與健康事業發展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在國家環境與健康行動計劃中。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著力解決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確保環境和健康得到有效保護,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當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理念、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程序、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務。黨中央、國務院一貫重視環境與健康問題,新中國成立開始,即確立了“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開展轟轟烈烈的愛國衛生運動,大力整治環境衛生,為預防傳染病發生和流行,保護人民身體健康,保證國家建設和經濟發展順利進行發揮了積極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我國政府一直將“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努力控制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防止環境質量惡化,保障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多年來。我國不斷加強環境與健康管理和研究,環境保護和健康保護工作取得較大成績,為維護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是,相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需要,我國環境與健康工作仍顯薄弱,能力和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物質文化極大豐富,人民群眾對生活環境和健康安全的期望不斷提高,而環境汙染帶來的環境質量下降、生態平衡破壞以及公眾健康危害,越來越成為制約經濟持續增長和影響社會和諧發展的關鍵因素,切實加強環境與健康工作,努力解決發展、環境、健康之間的突出矛盾,已經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至此,我認為,政府應將環境與健康列入優先工作領域,加強環境健康管理工作的力度,建立以保護人體健康為目標的環境與健康管理模式,完善環境與健康工作的協調機制。完善環境與健康的法律法規與標準體系環境與健康是與十三億人生存質量息息相關,並涉及眾多部門、眾多領域 的複雜問題 ,我們必須加快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的建設,必須依靠法律法規和標準來規範、調整政府、企業與公民等多種主體的行為,並賦予政府有效的監管權利。我國目前在這一領域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的建設明顯滯後,嚴重阻礙了環境與健康事業的發展。加大環境與健康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資金投入環境與健康的管理與研究工作隸屬公益事業範疇,經費是一切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政府有責任加大投入,加強環境健康科研和管理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依據工作規劃,落實專案研究,從而實現既定目標。

  現今,我國已基本達到小康水平,生活日益美好。我希望全國人民都能樹立良好的保護環境的目標,不要被一點點的利益矇蔽雙眼,為健康的環境出一份力。

  環境與健康的論文篇2

  1.什麼是環境? 環境是相對於某一事物來說的,是指圍繞著某一事物並對該事物會產生某些影響的所有外界事物,即環境是指相對並相關於某項中心事物的周圍事物。對不同的物件和科學學科來說,環境的內容也不同。 1. 對生物學來說,環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圍的氣候、生態系統、周圍群體和其他種群。

  2.對文學、歷史和社會科學來說,環境指具體的人生活周圍的情況和條件。

  3.對建築學來說,是指室內條件和建築物周圍的景觀條件。

  4.對企業和管理學來說,環境指社會和心理的條件,如工作環境等。

>>>下一頁更多精彩“環境與健康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