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村莊劉亮程散文精讀讀後感

  《遙遠的村莊》是講在劉 亮程的“村莊”裡。那裡人花共笑,人蟲共眠,人畜共居。讀劉亮程的村莊。可幫助我們認識我們的“來路”。“我自哪裡來?”這個永恆的命題在這裡可以找到部分的答案。下面我們來看看大家所寫的遙遠的村莊讀後感,瞭解一下大家的感受吧!

  1

  我第一次讀到劉亮程的文章,是在《新週刊》上。

  那是一本小資雜誌,作者多是絕頂聰明的知道分子,他們喜歡用輕快漂亮的文字撩撥時代,與其說他們在記錄社會,不如說他們在消遣社會,與其說他們有時批判現實,不如說他們在抖機靈,像是《紅樓夢》裡公子小姐比聯句賦詩,偶然也有佳句,不過是無病呻吟的調笑之作。

  所以,看到劉亮程出現在《新週刊》上,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它是一扇窗子,打開了村莊的記憶。劉亮程揭開了掩蓋在村莊平淡生活背後的詩意,以及詩意背後,在歲月河流中靜靜流淌的生命,他們接受農村生活的現實,又彷彿帶著一點不滿。這樣的敘述不是鄉愁,也沒有對命運的感嘆,有一種溫暖,又有一點淒涼。

  我一直以為劉亮程是從農村走出來的,然後生活在北京或者哪個大城市中,書寫他對農村的記憶。沒有想到,他是個農民,生活在新疆某個靠近沙漠的小村莊。他說:“我的生活容下了一頭驢,一條狗,一群雜花土雞,幾隻咩咩叫的長鬍子山羊,還有我漂亮可愛的妻子女兒。我們圍起一個大院子、一個家。這個家裡還會有更多生命來臨:樹上鳥、簷下燕子、冬夜悄然來訪的野兔……我的生命肢解成這許許多多的動物。從每個動物身上我找到一點自己。我飼養它們以歲月,它們飼養我以骨肉。”

  人和牲畜,陽光和風,活計和死亡,麥子,苞谷,鳥,這些就是一個村莊的邊界。風把門刮開,又很快把門關上。劉亮程就這樣記錄村莊。“有些東西跑得快,我們放狗出去把它追回來。有些東西走得比我們慢,我們叫牆立著等他們,叫樹長著等它們。”他說,“就是我們這些人,在拖延時間,我們年輕時被時間拖著跑,老了我們用跑瘸的腿拖住時間......在我們拖延的時間裡,兒孫們慢慢長大,我們希望他們慢慢長大,我們有的是時間讓他們慢慢長大。”

  報上說,38歲以前,劉亮程生活在叫黃沙樑的村莊裡,幹活、吃飯、娶妻、生子,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不過他一直寫詩,也寫散文,他的內心裡生長著另一顆種子,他用文字記錄村莊,文字也是他遠離村莊唯一的方式。村莊的平靜與艱辛,蘊含了詩意也蘊含了無奈,所以我們熱愛村莊,卻要以一種遠離的姿態,所以劉亮程也寫下了《遠離村莊》,因為“好日子都在遠路上”。

  遙遠的村莊讀後感2

  《遙遠的村莊》是講在劉 亮程的“村莊”裡。那裡人花共笑,人蟲共眠,人畜共居。讀劉亮程的村莊。可幫助我們認識我們的“來路”。“我自哪裡來?”這個永恆的命題在這裡可以找到部分的答案。

  我們都來自村莊,來自那個遙遠的村莊。因此,當我們融入城市回眸早已逃離的村莊,我們會發現,我們已失去了許多,比如本色、自然、靜觀、默想、獨處、從容、達觀、感喟......這些最原始的生命印跡。我們還能拾回嗎?這本書讓我們去思考,讓我們有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思維,發現以前根深蒂固的價值體系遭到動搖,她喚醒了一個體內的另一個生命——劉叔叔的文字實有悶棍之效。物慾之心、功利之情,在這個被喚作劉二的筆下頃刻被掃蕩乾淨。所以閱讀的時候,便只剩下了遺世獨立的清幽與一種踏實的歸屬感。可以想象,如果我們從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出發,抵達一個僅有“一個人的村莊”,那將有多遠。據此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我們從“現有的文化體”就如每一座現大化的大都市,都是現代文明合力的結晶。

  作為“文化體”,我們身上至少具有這樣一些根深蒂固的文化——認識最好貴的身命體,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因此,“萬物”與“我”的關係是“我”主宰“萬物”,“萬物”為“我”所用。這個思想終究還是會有改變的。

  “遙遠的村莊”所呈現的闊大、舒展、自在的天地,對所有生命關注、關切、關懷甚至熱愛的情懷,以及無視一切無生命為有生命的包容、寬容甚至感激的胸襟,讓我們有了一面映照的鏡子,有了一面反思的“壁牆”……

  遙遠的村莊讀後感3

  我的村莊不遙遠——讀劉亮程《遙遠的村莊》很多年前,我是被那句話深深的吸引了“我一回頭,身後的草全開花了。彷彿誰開了一個玩笑。”這句美麗得無與倫比的話在我那愛花之心愛美之心裡紮下了根。於是,我記住了劉亮程這個名字。其他的哲理和細節都已經模糊,但是劉亮程這個名字卻沒有走出我的世界。

  而今,網上搜尋,我終於捧回了《遙遠的村莊》這本書,迫不及待的讀了一遍又一遍。我想,我也是在搜尋我那難以割捨的鄉土情結吧。那晚,我在網上遇到了香姐姐,我說我也不知道我們夫婦沒有選擇去城市生活是不是錯誤,人生不能假設,香姐姐卻認為我的選擇是對的。這是多麼難得的知音啊!我已經把其中的某些文章作為孩子們睡前的讀物讀給孩子們聽,孩子們很喜歡,我也很滿足。一篇篇讀來,我兒時的村莊又活在了眼前!一篇篇讀來,那個黃沙樑漢子的萬千柔情滋潤著我的心田!

  那是怎樣的一個漢子啊,在貧瘠的土地上,在苦難的歲月中,他用一雙敏捷的眼睛、一顆善感的心靈、一雙有力的手、一雙堅實的腳行走在他身外的這個世界!人花共笑、人畜共眠、人蟲共鳴,這是怎樣的博愛情懷?在他的心中,哪一棵樹木沒有靈性?哪一朵小花沒有柔情?哪一種微小的生物沒有尊嚴?在他的筆下,風、樹、花、草、牆、黃沙樑無不具有生命!螞蟻、老鼠、貓、驢子、騾子、馬、狗,哪一種動物不通人性?我是深深的深深的喜歡上了他的世界,沉迷在他的黃沙樑裡看螞蟻搬運糧食、看老鼠成群結隊、聽***馬嘶、看牛兒吃草,而有多少的細節也曾經活躍在我的童年和少年!只是少不更事的我總認為做農活苦不堪言,因此而錯過了一次又一次與美的邂逅!

  如今,我喜歡和老公和孩子們一起走進周圍的山山水水,每一個季節、每一個日子,我總喜歡在山上看莊稼生長、看花微笑或者舞蹈、在稻田邊看蝌蚪遊弋看稻穗拔節,農村的天空下無不瀰漫著那種神奇的生生不息的變化,卻又如此寧靜的等待著人們。想起莊子的那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09年的最後一個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