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劉墉散文的讀後感

  在劉墉的散文作品中,沒有華麗的文采,也沒有優美的措詞,他只是用風趣且不乏機智的語言和愛的教育理念將人生箴言在平和悠閒中娓娓道來,像是一碗沁入心扉的心靈雞湯 。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劉墉散文讀後感,希望您喜歡!

  劉墉散文讀後感篇一

  寒假期間,讀了劉墉的很多作品,收穫不少。他的作品百分之九十都是以散文、故事的形式給予總結、昇華,有深度而又不脫離現實,所以,他的作品很有看頭,對於點滴小事的細膩,加上到位的分析,看他的作品,看著看著會給人一種豁然開來的感覺。

  劉墉先生的作品,適合各種年齡階段的人閱讀,只不過是各種經歷的人讀起來領悟不同罷了。

  《螢窗小語》是劉墉先生的處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題材都是取自平凡人的簡單生活,用最簡練的方法解讀了人生,讓人可以靜心體會,從而可以讀出一種平和的心境。

  《我不是教你詐》這部作品是劉墉先生的“處世學”的一個重要部分,通過對世間百相的解釋,告訴你不吃虧或少吃虧的學問。這是針對社會現象所寫的內容,每個故事都可能切中利弊,每個分析都可能深入人心,它的目的不在於立刻改變什麼,而是慢慢的產生深遠的影響。套用劉墉先生的原話:“我不是教你詐,而是教你看清世事,是教你更技巧的堅守原則,是教你保護自己,且在風雨狂瀾中,做箇中流砥柱。”

  《點一盞心燈》是《螢窗小語》的延續,文章大部分是以第三人稱寫的小故事,那裡面天真的小徒弟、健忘的老先生、做夢的少女、歷經風霜的老兵和艱苦奮鬥的商人,以及作為一般人稱的老張、小王,可以被替換為每一個讀者,故事中涉及的人物大部分是作者從海內外新聞中擷取的真人真事,在每一個故事的背面都有它深一層的意義,正如作者所說:“這本書適合幾歲的孩子到80多歲的老人,從中都能得到屬於自己的趣味和結論,它是一扇門,向讀者敞開著,進門之後的亭臺樓閣,花鳥魚蟲,則請各位細細尋找,自己遊歷了。”

  《超越自我》、《創造自我》、《肯定自我》這三部分是寫給青年人的,但也是身為父母閱讀的好作品,在這部分內容中,作者寫出了自己的孩子在成長時期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及在各種問題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以書信的方式,殷切的叮嚀,教導著他那走向成年的孩子如何對待自己的家人;如何對待紛雜的社會;如何去愛別人;如何去接受別人的愛;告誡年輕的孩子如何戰勝自己的惰性、克服依賴心理;如何尋找生存自保之道、使自己走向成功。年輕人可以從中學到生存進取的態度,為人父母可以從中領悟些育人的方法。

  劉墉先生的作品還有很多,例如《愛不厭詐》、《你不可不知的人性》、《靠自己去成功》、《愛原來可以如此豁達》、《點滴在心的處事藝術》、《漂泊的人生》等等。

  劉墉先生是一個從平凡走向輝煌的人,他的作品有些文字的確是露骨的,直白的,但是他用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同各種身份不同經歷、像多稜鏡一樣展示著他自己的各個方面,不能說他的作品一定就會在人生的期盼上***,但是至少會多一分勝算,多一份信心和力量。

  劉墉散文讀後感篇二

  最近在讀劉墉的散文集《縱橫卷》,看他的作品時,我的思想會隨著他的文字跳動,他並不把文字寫的太過飽滿,所以留給我了很大的遐想空間。讀到其中一篇《你想一鳴驚人嗎》時,我的心好像被狠狠的鞭策了一下,隱隱作痛。

  成功不垂青無備之人。哈佛大學流傳著這樣一句名言:“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你準備好了嗎?”這句話是問句,但實際上應該這樣理解,如果當機會來臨,你卻沒有準備,你就不可能奪取成功,或者說是如果你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就算是機會來臨了,你也不可能抓住它。能“一鳴驚人”的,必定在他“不鳴則已”的時候不斷養精蓄銳;能“動如脫兔”的,必定在他“靜如處子”的時候細細觀察;能“一夕成名”的,必定在那“一夕”之前,有著千百個夜晚,暗暗地演練。所以平時不斷給自己新增新的“血液”,完善自己的“裝備”,才能通過“機會”這座橋樑,到達成功的彼岸。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成功就不會垂青於他,他只能眼巴巴的瞪著機會,對天長嘯了。於是,我們完全可以想象,那些“一鳴驚人”的人曾為此付出了多麼大的努力。

  那麼我們呢?我們是不是也總在抱怨,抱怨社會競爭壓力大,抱怨工作不好找,抱怨機會難覓……可是,當機會真的光顧時,我們有沒有完全的實力抓住它呢?所以,我們只有做到認真思考,認真學習,時時刻刻準備好自己,才能抓住機會,讓成功垂青於我們。敲響心靈的警鐘吧!成功不垂青無備之人!

  你我均知,人生如棋。可不知你曾想過:你還有多少棋子?你已有多少斬獲?你是否應該更小心地,把所剩無幾的棋子,放在最佳的位置上?

  我們總喜歡用棋局來形容我們的人生,黑黑白白的旗子在棋盤上縱橫交錯,編織成一幅優美的水墨畫卷。但如此美麗的棋局常常暗藏殺機,一個棋子的偏差,有可能讓我們輸的落花流水;過多的顧慮,也許會讓我們錯失良機……

  人生如棋,我們需要的是勇往直前的勇氣。許多人不會對棋產生興趣,甚至連棋子的數量也不知。如此,我們與高手對決之時又有幾分勝算?我想,此時,我們更需要的是勇往直前的勇氣,。若我們落子時猶猶豫豫,搖擺不定,不知會錯失多少良機,不知會埋下多少禍患,不知會釀成多少災禍。不如勇往直前,與高手們直接短兵相接,或許,還能殺他們個措手不及。不過,我們可能會贏,可能會輸。贏了,萬事大吉;輸了,也要盡力與之同歸於盡,也不枉稱為梟雄……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放手一搏,背水一戰,或許,我們就能走向重生的涅磐。

  人生如棋,我們需要的是旁觀者清的謀士。雖說:“觀棋不語真君子。”可在人生的棋盤上棋逢對手,觀棋的人,卻不必“觀棋不語”,於是功力差些的人,找幾個參謀,常能開創好的局面。我們要記住:如果我們沒有參謀,必是很孤獨的棋手。

  人生如棋,在棋局中要的是努力。不要輕易的說放棄,因為每個人才那麼一局而已。你也許累了,你也許倦了,你也許認為沒希望了,這時候我希望你還記得“天無絕人之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棋如人生,人生如棋。

  劉墉散文讀後感篇三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自己也很認同的觀點:“不要拿你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這樣會使孩子不自信,要看孩子的縱向進步,不要橫向比較。”我也是孩子的母親,可隨著孩子的長大,我發現:我不想和別人比什麼,可總是有人去和你比,再縱觀社會上的每件事情真的都是通過比才出的結果呀。中考、高考更是不在話下。比,確實不是很愉快的經驗。那不愉快,是因為打破了自己編織的“滿足的夢”。作為一名教師該怎樣放平心態,面對班級的50多個孩子呢?

  在這本書中,劉墉做了自己的闡述:不要認為不去跟別人比,就能減少面對敵人的機會,也就能比較快樂。因為你不去比,別人卻要來跟你比,這個世界也總是把大家放到一起比!比,不是狹隘地排斥別人,而是積極地參與大家;是認知別人,肯定自己;是精益求精,更上層樓。孟子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就是 由“比”,進而產生自我期許、積極努力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