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如夏花的散文集

  願我的人生如夏花般燦爛,青春綻放。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一:生如夏花,盡洗年華

  看到滿樹繁花似錦,遍地落英繽紛,突然間想起了泰戈爾的一句詩:生如夏花,死如秋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老病死是難以抗拒的自然規律,每個人都只是這個世界的匆匆過客,這世間滿目琳琅的繁華,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唯獨希望的是生如夏花絢爛,死如秋葉靜美。

  自古死生存亡皆大事。以前在一本雜誌上看到,有個民族仍然保留著古老的風俗,假如哪家哪戶有嬰兒降生,族長便召集所有人為這個新生兒取名,並且為他做一首屬於他的獨一無二的歌,大家圍著熊熊的篝火,唱著抑揚頓挫的歌,跳著原始熱烈的舞,為新生兒祈福與祝賀。這當然屬於少數,但在很多地方,人們仍然會大宴親戚朋友,祝賀自己孩子的滿月。可見,人們是這般渴望生,必然極度地恐懼死。

  在矇昧的古時候,有人不惜重金四方求訪菩薩神明,有人終其一生煉製靈丹妙藥,有人清茶素食修煉長生之法,都希望長生不死,享盡榮華者想再續福緣,勞苦清寒者希望能夠時來運轉,否極泰來,也來享享人間極樂。這種願望在現實中不能實現,於是便有了蓬萊仙島,廣寒嫦娥的虛幻的美好傳說。

  對於生死,也有一種豁達的看法。莊子有齊一生死的思想,也的確有一個民族做到了笑談生死,他們認為生和死都是一種存在的方式,一條路走不通了就走另一條,是很自然很順理成章的事情,這樣一來便少去了很多悲慟與傷心,也少去了很多擔憂與恐懼,豈不更好。

  縱然生是可喜的,但死也並不是那麼可悲。只要在有生之年能夠沒有遺憾的把握住各種機遇,親善明德,撫老育幼,不辜負每一份真情厚愛,不刺傷每一個愛你的人的心,達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窮則獨善其身,倘若做到這些,就會無愧於生無懼於死。正如陶淵明所說: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如是而已。

  二:如夏花般的暖

  二十六歲,本是如花一樣的年齡,如花一樣盛開的季節。可命運之神常常是以最殘酷的方式去考驗她懷中已經飽經生活磨難的人。再一次的疼痛又毫無預兆地向她襲來。她往昔的傷口開始起水泡、破裂、腐爛,腰椎傾斜疼痛加重,一個動作保持不了5分鐘,腿就會疼,坐立難安,甚至無法安然入睡。

  她需要再一次動手術,雖然她可能要面臨著今後十幾年、甚至二十年的還要繼續翻新手術的可能,但是,她想試一試,她想給自己一個健康的機會,她想過一段正常人的生活,她想健健康康的好好的活著,她想在這個世界留下自己的足跡,她想讓這樣的足跡走得更順一些,走得更遠一點。

  她還想用自己微不足道,但卻足可以感天動地的語言和行動去感染更多的人,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她就是一直生活在生活的最低層,但卻一直以一個堅強樂觀的心態來對待這個世界的珠城女孩蔡婷婷。一個經歷了太多生活磨難卻依然充滿了陽光的女孩,一個曾接受過無數的愛,同時又無數次的把自己的愛奉獻給別人的女孩。

  婷婷,一個本該是亭亭玉立的女孩,卻在四五歲時被查出患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為了給她治病,母親和大舅在帶她去上海治病之後,就留在了上海打工。那時父親早已因病撒手人寰,幼年喪父,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又如何負擔得起那麼昂貴的醫藥費?她便被放在了姥姥家。

  可誰知天有不測風雲,最疼愛她的大舅卻在十年前她生日的那一天出了車禍,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她。 母親和大舅為了湊齊手術費,省吃儉用,一份工不行,就不分白天黑夜地打兩份工;大舅為了湊手術費,甚至去賣過血,給別人下過跪,他說自己這輩子不結婚不要孩子,也要把婷婷治好。就在大舅離開的那天早上,他還打來了電話,祝婷婷生日快樂,並告訴她人生路無論多坎坷,多崎嶇,都一定要堅強樂觀地面對。

  可是,可是.......

  大舅去世後不久,婷婷被趕出了姥姥家,從此開始了一個人近似流浪的生活。她一邊上學,一邊學著照顧自己,飢一頓飽一頓過著。

  她又一次去上海做了手術,但因為沒有錢做後期的治療,她只能拄著雙柺回到了蚌埠。一天數個小時往返在去吊水輸液的路上,其中的心酸只有她自己知道。在這其間她得到了社會上很多好心人的幫助,無論是租住房的鄰居們,還是來往乘坐的公交車的師傅們,甚至是一些醫生、護士.....

  那時去做理療。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結識了一位三輪車師傅,從此,師傅每天定時出現在她門口,送了幾個月,風雨無阻,接送她去理療。

  受人玫瑰,馨香之餘,她又把這朵玫瑰轉贈給了別人。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成了她最開心的事。

  那時,她暫時丟掉了柺杖,像一個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她去了福利院,與那裡的孩子打成一片,她還為了考取了大學的福利院的吳冬進行募捐,獲得善款4000多元。她去了電視報道中的農村學校,去看望那裡的留守兒童,發現那裡教學硬體裝置有限,回來後,立即著手為孩子們進行公開募捐,募得善款4640元和10臺電腦,還有各界好心人捐贈的其他物品。

  通過幾次活動,蔡婷婷結識了不少愛心人士及社會公益團體,並與他們合作,不斷參與敬老活動、幫扶活動、孤兒救助、扶持活動和幫助特教兒童等。

  “為了這條腿,我捱了整整十次手術。曾夾著雙柺行走在蚌埠的大街小巷,獨來獨往,每天前往醫院換藥都要花費兩個小時左右,但無論颳風下雨,還是豔陽高照,都抵擋不住我戰勝病魔的決心。即使疼痛折磨得我無法入眠,用頭撞牆以求緩解,也不能動搖我要保住這條腿的決心!我要站起來!我要健康!”蔡婷婷曾這樣寫道。

  如今,她又將要面對自己的又一次手術,卻需要面對高額的醫藥費,就在這樣的時候,珠城的一個公益組織為她進行了愛心募捐和義賣。我正是在這樣的一份感動中,走向了那一個義賣臺,志願者戴著紅紅的帽子,穿著紅紅的衣服,在市中心的步行街裡搭起了一個帳篷。

  那日天空中飄起了瓢潑似得雨,但他們依然在桌子前堅守著。遠遠地就看到了有好多的人,他們撐著各種花色的傘站在雨中,圍在桌前,一個接著一個,手中拿著錢,秩序井然,有條不紊的買著物品,付著錢。說是購買,其實是義捐。只需要問價,不需要討價還價,

  輪到我時,我順手拿起四個只有手拇指大小的瓷制的娃娃臉,好可愛啊!那時儘管衣服已被大雨淋溼了一半,感覺到一絲微微的涼,但當我拿起瓷娃娃的那一刻,我的內心感到的卻是滿滿的暖。無論這樣的暖是因為多少愛心的累積,它都是一種精神的支撐,一份愛的延續。願所有有愛心的人,願所有善良的人們都存有這份暖,這種愛!

  也真心的祝願蔡婷婷,手術成功,好人好夢!生著就能擁有一份恰如夏花般的暖!

  三:生如夏花之燦爛

  常說“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我只願我的人生如夏花般燦爛,青春綻放。

  青春,永不畏懼。小時候,總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沒有我,地球就不會轉動;小時候,總是自以為是,把自己當著偉大的發明家,醫藥家;小時候,懷揣著偉大的夢想,不是想當警察保家衛國,就是想拿起手術刀,救人與苦楚之中。漸漸成長,漸漸明白,其實,自己只是滄海一粟,芸芸眾生中的一人,那麼平凡,自己是一隻小小鳥,怎麼飛也飛不高,看過了叢林,灌木,總把森林當著最後的歸宿。離開天堂的校園,走上了社會,才發現,原來年輕是一種基礎,我站在這座大山的最底層,沒有纜車,沒有盤山公路,看著聳立的大山,失落之感,油然而生。這就是起點吧。我的起點在山底,用自己的雙腳,一點一點往上爬。或許有一天,我站在山頂,一覽眾山小;或許有一天,我站在山坡,永遠看著自己的信仰;或許有一天,我失足掉下懸崖,但是,我只願生如夏花之燦爛。生命中,總是有太多的失落和痛苦,有太多的病痛和磨難,總是有太多的不完美和遺憾,但是如果連死都不怕,那還有什麼畏懼?

  信仰,邊走邊拾。今天早上上街,路過單位一個宿舍門口,看見阿姨在頌佛經。心頭不禁顫抖了一下。世界上最怕的是“認真”二字麼?我感覺是堅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是什麼有那麼大的力量。還記得甩手的小故事,甩手三百下,很容易做到,可是每天甩手三百下,估計很少才能做到。我想,只有信仰才有這種無窮的力量吧。是的,就是信仰。我羨慕那些有信仰的人,不管你是信仰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還是道教,虔誠是一種無尚的能力,是一種信仰的結果,因為信仰,所以虔誠。可是作為年輕人的我,卻毫無虔誠而言,更沒有信仰,甚至沒有對任何一件事,熾熱地愛過,認真地做過,到那種如痴如醉的境界。信仰是燈塔,人生是海面,我們有著太多的道路,可是卻不知道走那條路才能安然抵達彼岸。茫然之中,失去了信心。有人坦蕩,有人急躁,有人浮誇,有人故作鎮定,有人亂求醫。因為信仰,所以不同。年輕的生命,信仰,邊走邊拾。

  道路,且行且珍惜。走過的山,請留下大山的足跡,向著大山吶喊,請留下回聲,對著大山,請留下身影;走過的路,請留下你稀疏的腳步,這是你走過的,珍惜旁邊的風景。一直很喜歡一句廣告,人生就是一趟旅行,在乎的不僅是目的地,還有沿途的風景,及看風景的心情。總是用這樣的話來鼓勵自己,是的,人生為何那麼多的抱怨和不滿?人生為何要那麼針扎和苦痛?對於那些留下很多家做的古人,有幾個是順順利利渡過一生的?跟他們比起來,我們算什麼,估計可以算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吧。每一筆經歷都是人生不可磨滅的財富,因為它無價,所以它珍貴。且行,且珍惜。

  我想要一趟理想的流浪,哪怕耗盡一生的時光。如果我的生命只有短短三十年,我願每一天都是滿滿的,如果我的生命有七十年,我願我的每一天依然是滿滿的。我只願生如夏花般燦爛,耗盡一切的力量,盛開,盛開,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