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哲理性的散文

   一壺老酒

  一杯清茶,芳香淡爽,餘味不盡;

  一壺老酒,濃郁香醇,久久回味。

  我也有喝茶的習慣,清淡的***,不曾停留,多半不知道品茶的意義,所以,只能算是喝水,與渴了喝一杯水無何兩樣,偏偏我又是個不怎麼喝水的人。對於茶,我只知道有的味淡些,有的濃些,有的色重,有的色淺,僅此而已,甚至說不清紅茶、綠茶的好處,至於茶道茶藝,更是無從談起,不敢弄斧,說了只會讓人見笑。

  男人有欲,吃喝嫖賭,我是樣樣不精通的,說自己是一個清心寡慾的人,有些言重。

  這次出差,同去的還有幾個單位的朋友,彼此熟知,卻是從沒有在一起坐過,機會難得,酒桌上,觥籌交錯,酒自然是主角,沒有一個是喝水的。我的一個朋友,文質彬彬,大家都以為他不合群,他起初有些矜持,不敢造次,但男人豪飲不是錯,在大家一致的勸導下,三杯兩杯便忘了自己到底有多少量,話也多了,更多了男人的豪氣,彷彿一下子就有了男人的底氣。底氣大了,說話的嗓門就放開了,也主動的端起酒杯,敬起酒來。酒喝的差不多了,主辦單位又拉著我們這一干人去飈歌,這位老弟又幾乎成了麥霸,誰點的歌他都唱,起初還能分辨他唱的什麼,後來,全然不在調上,大家倍感折磨。

  一杯酒讓一個人全部忘了自己的本性,或者說還原了原來封存在體內的放浪不羈,當第二天,在頭痛中,他已經不記得昨日的放縱。可這是酒的錯?酒是對身體有好處的東西,中醫講,酒少飲則達到通絡活血的作用,有益於身體健康,現代人社交酒能夠聯絡人的感情。可酒喝的過了,便是傷身,也會傷了和氣,酒桌上摔盤子的事也是常有。

  記得小時候,姥爺常常燙一壺老酒,等到香氣瀰漫了房間,姥爺就倒半杯,小口的喝,每喝一口,便發出“滋”的一聲 ,我很是羨慕,認為這就是人生的滋味。成年以後,工作以後,成家以後,我卻沒有一次那樣的喝過酒,工作累,家庭累,生活在快節奏裡,雖然常常的喝酒,多半是應酬,朋友相聚,也是一飲而盡,顯得豪爽或者說男人的底氣,也常常喝的不省人事,忘了自己。只有閒下來,看著空空的酒杯,幻想著那壺飄香的老酒,品一下人生的苦辣酸甜。 唉,老酒的人生。

   手握的太緊,會疼

  你從不孤單。因為,這個世上肯定有一個人,在努力地走到你的身邊,若是有幸,有一間迎山傍水屋,放一放餘生,再好不過。有人會因為你的缺點而討厭你,但是,也會有人因為你的真實自然而喜歡你,許多人都做了歲月的奴力,匆匆地跟在時光背後,忘記自己當初想要追求的是什麼,如今得到的又是什麼;其實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與其以一幅落魄臉示人,不如換以清新,明朗的形象,反倒更讓人信任,更能得到成長的機會;在我心中,陪伴與懂得,比愛情更加重要;生活總不完美,總有辛酸的淚,總有失足的悔,總有幽深的怨,總有抱憾的恨。生活亦很完美,總讓我們淚中帶笑,悔中頓悟,怨中藏喜,恨中生愛。看生活是否完美,就要淡視那些不完美,放大那些可能的完美。只要你的心完美,這個世界就完美。所以我們修煉的,就是一顆熱愛這個世界的心。

  心裡放不過自己,是沒有智慧;心裡放不過別人,是沒有慈悲;別人想什麼,我們控制不了;別人做什麼,我們也強求不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原則,好好生活。即使有人虧待了你,時間也不會虧待你,人生更加不會虧待你!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順其自然,不代表我們可以不努力,而是努力之後有勇氣接受成敗。世上許多事,只要肯動手做,就並不難。萬事開頭難,難就難在人皆有懶惰之心,因為怕麻煩而不去開這個頭,久而久之,便真覺得事情太難而自己太無能了。於是,以懶惰開始,以怯懦告終,懶漢終於變成了弱者。

  只要走出第一步,下一步就變得不太難。想做的事情,就在今天做吧,不要讓未來的自己遺憾;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個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託於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並無價值。一個人越是珍視心靈生活,越容易發現外部世界的有限,越能夠以從容的心態面對。相反,對於沒有內在生活的人來說,外部世界就是一切,難免要生怕錯過了什麼似地急切追趕;用加法愛人,用減法怨恨,用乘法感恩,用除法解憂;不是別人說你是什麼你就是什麼。那些惡意的批評與人身攻擊,也不會因為你一場痛快的還擊而停止,更不值得把人生浪費在這些無休止的攻守之上。不理不睬,是最大的藐視。

  我們把心給了別人,就收不回了,別人又給了別人,愛便流通於世;最大的罪過,是人類抽象的愛。愛一個離得很遠的人,愛一個我們所不認識的,永遠遇不到的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請,而愛你的近鄰,愛和你一起生活而阻礙你的人,卻分外艱難;人應該穿適合自己的鞋子,不是別人塞給自己的鞋子,而是自己去尋找並且認可的鞋子,這樣才能走到難以置信的地方;如果你向上天尋求幫助,說明你相信老天的能力。而如果上天不幫你,則意味著他也相信你的能力;你從不孤單。因為,這個世上肯定有一個人,在努力地走到你的身邊;凡事不要想的太複雜,手握的太緊,東西會碎,手會疼。

   心靈的選擇才是無悔的選擇

  人的一生會有許多選擇,它可能是利益所驅使,因人云亦云而生,但唯有心靈的選擇才是無悔的選擇。

  相信心靈的選擇,陶淵明高唱“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相信心靈的選擇,文天祥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信心靈的選擇,林則徐吶喊“開眼看世界”。

  他們都相信心靈的選擇,縱然困難重重,不得善終,但他們的心不變,心靈的選擇不變。

  堅持心靈的選擇,堂·吉訶德走上了世人認為?a href='//' target='_blank'>奶瓶尚Φ鈉鍤恐?罰杭岢中牧櫚難≡瘢?髯藕烀保?┳歐繅碌目級?頻錄崾刈拋約旱穆筇?堅持心靈的選擇,簡·愛用冷靜築造了幸福。用真誠收穫了她與愛德華的愛情。他們都堅持自己心靈的選擇,跟隨著心靈的導向,堅信那邊灑滿了陽光。

  心靈的選擇,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狂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是“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邁。“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把“酒”常掛在嘴邊的李太白飄逸灑脫,放蕩不羈。縱使最後謫仙被貶,死於河中。也因酒。但他無怨無悔,因為酒與詩是他心靈的選擇。他的心靈告訴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他傾盡一世的選擇。心靈的選擇是杜工部“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喜悅,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淒涼,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深沉悲傷。彼時的少陵野老似乎不似當年的年輕氣盛,飽經滄桑的兩頰上是盈滿無盡淚水的眼眸。他的心靈無時無刻不提醒著他,“安得廣廈千萬問,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他畢生的使命。

  有人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這似乎已成為明哲保身之人屢試不爽的藉口。然而真正聽從心靈導向的人又豈會在意。馬寅初為《人口論》罹禍,以八十歲的高齡為真理辯護。伽利略又聾又瞎,在尖銳的苦痛和人間的輕視中掙扎。他的心靈是澄淨的,他高呼:“但是地球在轉動呀!”

  眾人皆醉,亦飲其糟而啜其醨;舉世皆濁。亦滾其泥而揚其波。我渴望在一個銀光輕柔的月夜,我會用我並不柔軟也不白皙的手撫摸我的心,問:“你到底想要什麼?”答:“不是物質,不是慾望,而是心靈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