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級生死攸關的燭光教學設計

  蠟燭只是一件不起眼的日用品,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個普通家庭的母子三個卻與它生死相系,圍繞著它和三名德國軍官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卻驚心動魄的戰爭,並最終憑著機智、勇敢,化險為夷了。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湘教版四年級《生死攸關的燭光》教學設計,歡迎閱讀!

  湘教版四年級《生死攸關的燭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生字,正確讀寫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有條理地複述故事的主要情節。

  3.瞭解伯德夫人一家機智、勇敢地保護情報的過程。

  4.朗讀文中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語句,感受伯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的機智、勇敢和鎮靜,體會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自主、質疑,把握課文的內容。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後,有條理地複述故事情節。

  3.交流探究,表達自己閱讀的感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記住、敬仰為正義而鬥爭的平凡而偉大的人。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品質。

  突破方法:通過朗讀,複述課文,讀中想象,讀中感悟,體會人物的品質。

  難點:體會人物在危險面前的表現和品質。

  突破方法:抓住對重點語句的朗讀、體會,交流談感受。

  教法與學法

  教法:導引法

  學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同學們,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2週年,60多年前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播放二戰戰事錄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於1939——1945年期間,是以中國、蘇聯、美國、英國等同盟國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與以德國、義大利、日本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間的戰爭。

  現在就讓時間倒流,讓我們再一次回到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戰爭中,看看那時的人們是怎樣與法西斯戰鬥的。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發生在二戰期間的感人的故事——《生死攸關的燭光》。

  2.理解“生死攸關”的含義。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伯德夫人保護的是怎樣的情報?絕密的情報是怎樣的情報?為保護情報,伯德夫人想了什麼辦法?

  2.學生有條理地複述課文,其他學生評議、教師點撥。

  三、細讀課文,感悟人物品質***課件演示***

  1.默讀課文,思考:當危險步步逼近時,伯德一家三口是怎樣和敵人巧妙周旋的?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可以在課文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

  2.交流:伯德夫人是怎麼做的?

  ⑴請學生讀句子“她發覺,兩個孩子……取出一盞油燈放到桌子上,小聲說:‘先生們,點上這盞燈更亮些!’說著,輕輕地把那支蠟燭吹熄,推到一邊去。”

  從這句中你體會到伯德夫人表現怎麼樣?抓住“若無其事”“輕輕”和說的話。

  ⑵教師過渡:德國人又把蠟燭點燃,此時,房間裡氣氛會怎麼樣?指名朗讀有關句子,聯絡前文理解“不堪設想”的意思,以及“不堪設想”的後果。

  ⑶畫出描寫雅克表現的句子,體會雅克的品質。

  ⑷教師小結:多了不起的雅克呀,帶著感動和欽佩再讀句子。蠟燭越來越短,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這時又出現了什麼情況呢?

  ⑸體會“嬌聲”一詞。指名讀傑奎琳的話。

  ⑹端起燭臺的她會想些什麼呢?

  四、暢所欲言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伯德夫人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兒子雅克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女兒傑奎琳

  五、昇華主題

  1.這個故事一波三折,讓我們感受到一家三口的勇敢機智,而這種勇敢來自什麼呢?

  2.讀了這個故事,我們想說點什麼呢?

  ***記住歷史,記住為正義而戰爭的平凡而偉大的人物,發出心靈深處的呼喚:遠離戰爭,擁抱和平。***

  六、課堂小結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樣的收穫?都來總結一下吧!

  板書設計

  生死攸關的燭光

  伯德夫人:取出油燈,吹熄蠟燭

  一家三口 雅克:藉口搬柴,端走燭臺 機智勇敢

  傑奎琳:推說睡覺,拿走蠟燭

  課堂作業:

  一、補充詞語。

  *** *** *** ***攸關 *** ***槍*** ***彈 *** *** *** ***其事

  不堪*** *** *** *** 自*** ***自*** *** *** *** *** ***莫展

  二、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鎮定——*** *** 聰明——*** *** 暗淡——*** ***

  生死攸關的燭光課文原文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法國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婦女,人稱伯瑙德夫人。她的大夫被德軍俘虜了,留下兩個幼小的兒女:十二歲的雅克和十歲的傑奎琳。為把德國強盜趕出自己的祖國,這母子三人都參加了當時的祕密情報工作,投身到為祖國解放而鬥爭的光榮行列。

  每週的星期四晚上,一位法國農民裝扮的人便送來一個小小的金屬管,裡面裝著地下工作人員蒐集到的絕密情報。伯瑙德夫人的任務就是保證把安安全藏好,直至盟軍派人來取走。為了把情報藏好,伯瑙德夫人想了許多辦法,她先是把金屬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橫檔中,以後又把它放在盛著剩湯的鐵鍋內。儘管他們安全地躲過了好幾次德軍的突然搜查,但伯瑙德夫人始終感到放心。最後,她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把裝著情報的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外面小心地用蠟封好,然後把蠟燭插在一個金屬燭臺上。由於蠟燭擺在顯眼的桌子上,反而騙過了幾次嚴密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裡闖進了三個德國軍官,其中一個是本地區情報部的官員。他們坐下後,一個少校軍官從口袋中掏出一張揉皺的紙就著黯淡的燈光吃力地閱讀起來。這時,那位情報部的中尉順手拿過藏有情報的蠟燭,點燃後放到長官面前。情況是危急的,伯瑙德夫人知道,蠟燭烯燃到鐵管處就會自動熄滅,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三口的生命將告結束。她看著兩個臉色蒼白的兒女,急忙從廚房中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上。“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說著輕輕把蠟燭吹熄。

  一聲危機似乎過去了。但是,輕鬆的心情沒有持續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著精煙的燭芯重新點燃,“晚上這麼黑,多點支小蠟燭也好嘛。”他說。燭光搖曳著,發出微弱的光。此時此刻,它彷彿成了這房子裡最可怕的東西。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兒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一旦這個情報中轉站暴露,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這時候,兒子雅克慢慢地站起來,“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來生個火吧。”說著伸手端起燭臺朝門口走去,房子頓時暗了下來。中尉快步趕上前,厲聲喝道:“你不用燈就不行嗎?”一手把燭臺奪回。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運即將到來了,但在鬥爭的最後階段,自己必須在場。他從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後的時刻。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突然,小女兒傑奎琳嬌聲地對德國人說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少校瞧了瞧這位可愛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邊,用親切的聲音說:“當然可以。我家也有一個你這樣年紀的小女兒。來,我給你講講我的路易莎好嗎?”傑奎琳仰起小臉,高興地說:“那太好了!不過……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頭很痛,我想睡覺了,下次您再給我講好嗎?”“當然可以,小姑娘。”傑奎琳鎮定地把燭臺端起來,向幾們軍官道過晚安,上樓去了。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階梯時,蠟燭熄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