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七課生死攸關的燭光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七課《生死攸關的燭光》向我們娓娓地講述了這樣一個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故事。小編在此整理了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七課《生死攸關的燭光》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七課《生死攸關的燭光》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法國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婦女,人稱伯瑙德夫人。她的大夫被德軍俘虜了,留下兩個幼小的兒女:十二歲的雅克和十歲的傑奎琳。為把德國強盜趕出自己的祖國,這母子三人都參加了當時的祕密情報工作,投身到為祖國解放而鬥爭的光榮行列。

  每週的星期四晚上,一位法國農民裝扮的人便送來一個小小的金屬管,裡面裝著地下工作人員蒐集到的絕密情報。伯瑙德夫人的任務就是保證把安安全藏好,直至盟軍派人來取走。為了把情報藏好,伯瑙德夫人想了許多辦法,她先是把金屬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橫檔中,以後又把它放在盛著剩湯的鐵鍋內。儘管他們安全地躲過了好幾次德軍的突然搜查,但伯瑙德夫人始終感到放心。最後,她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把裝著情報的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外面小心地用蠟封好,然後把蠟燭插在一個金屬燭臺上。由於蠟燭擺在顯眼的桌子上,反而騙過了幾次嚴密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裡闖進了三個德國軍官,其中一個是本地區情報部的官員。他們坐下後,一個少校軍官從口袋中掏出一張揉皺的紙就著黯淡的燈光吃力地閱讀起來。這時,那位情報部的中尉順手拿過藏有情報的蠟燭,點燃後放到長官面前。情況是危急的,伯瑙德夫人知道,蠟燭烯燃到鐵管處就會自動熄滅,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三口的生命將告結束。她看著兩個臉色蒼白的兒女,急忙從廚房中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上。“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說著輕輕把蠟燭吹熄。

  一聲危機似乎過去了。但是,輕鬆的心情沒有持續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著精煙的燭芯重新點燃,“晚上這麼黑,多點支小蠟燭也好嘛。”他說。燭光搖曳著,發出微弱的光。此時此刻,它彷彿成了這房子裡最可怕的東西。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兒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一旦這個情報中轉站暴露,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這時候,兒子雅克慢慢地站起來,“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來生個火吧。”說著伸手端起燭臺朝門口走去,房子頓時暗了下來。中尉快步趕上前,厲聲喝道:“你不用燈就不行嗎?”一手把燭臺奪回。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運即將到來了,但在鬥爭的最後階段,自己必須在場。他從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後的時刻。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突然,小女兒傑奎琳嬌聲地對德國人說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少校瞧了瞧這位可愛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邊,用親切的聲音說:“當然可以。我家也有一個你這樣年紀的小女兒。來,我給你講講我的路易莎好嗎?”傑奎琳仰起小臉,高興地說:“那太好了!不過……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頭很痛,我想睡覺了,下次您再給我講好嗎?”“當然可以,小姑娘。”傑奎琳鎮定地把燭臺端起來,向幾們軍官道過晚安,上樓去了。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階梯時,蠟燭熄滅了。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七課《生死攸關的燭光》教材分析

  古人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有多少愛國志士在自己的祖國蒙受災難的時候,“祖國至上”就是他們心底最強烈的聲音,愛自己的祖國讓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去譜寫了一曲曲悲壯的歌。《生死攸關的燭光》這篇課文就向我們娓娓地講述了這樣一個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故事:二戰中,一位普通的法國婦女伯諾德夫人和她的兩個孩子,為把德國入侵者趕出自己的祖國,參加了祕密情報工作。當藏著情報的蠟燭被德國軍官點燃,眼看就要暴露,一家三口生命危在旦夕,而伯諾德夫人和她的兒子想辦法卻沒能拿回情報的時候,小女兒機智地端著藏有情報的燭臺上了樓,安全地保住了情報。

  小小的燭臺,內藏的情報,繫著祕密情報站的安全,繫著盟軍作戰的成敗,繫著祖國解放的大業,也繫著母子三人的生命。課文緊緊圍繞著情報的安全,先寫藏情報,騙過搜查,再寫遇險,機智設法,保護了情報。課文敘述層層推進,扣人心絃,讓我們在為主人翁的命運緊張、擔憂的同時又不得不為他們的機智勇敢而讚歎。

  教學的重點是讀懂主要內容。

  建議本課教學用1課時。

  解讀與提示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見參考資料***可作簡介。

  *第2段主要寫了伯諾德夫人為了把情報藏好,想了許多辦法,最後決定把裝著情報的金屬管藏在蠟燭中,騙過了敵人的搜查。教學時可抓住“絕妙”一詞,引導學生體會為什麼說這個辦法是絕妙的,或“絕妙”在什麼地方。感受伯諾德夫人的智慧和精明。

  *第3~7段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具體講了德國軍官點燃了蠟燭,伯諾德夫人和她的兒子都沒能拿回蠟燭,千鈞一髮之際,小女兒拿著燭臺回到了樓上,安全地保護好了情報。這部分內容具體地描寫出“生死攸關”的緊張場面,教學要抓住“生死攸關”一詞,引導學生自讀,勾畫描寫情勢萬分危急的句子,邊讀邊感受。

  *一是寫伯諾德夫人的:“伯諾德夫人知道……將告結束”,關鍵時刻她想到的是什麼?她想了什麼辦法?“連忙……取出……輕輕地把蠟燭吹熄”,從她的一連串動作體會到什麼?“……最可怕的東西”“……心提到了嗓子眼上”“似乎感到……越來越短的蠟燭上”,她的心為什麼提到嗓子眼上?“微弱的燭光”為什麼那麼可怕?引導學生仔細品讀這些句子,感受她機智地想出辦法後的輕鬆心情,同時更要感受她的計謀受挫後那種緊張的心情,從而體會她的機智、沉著。

  *二是寫兒子的:“……兒子傑克慢慢站起來,端起燭臺……”兒子見母親的計謀沒有獲得成功,他想出的辦法是什麼?重點要引導學生體會為什麼他“慢慢地站起來”?情況這樣緊急,為什麼不快點?當蠟燭被德軍軍官搶下,他為什麼“沒有說什麼”,還“從容”地搬回木材生火?從而體會兒子在母親的影響下,既勇敢又很有計謀,面對困境而不驚慌。

  *三是寫小女兒傑奎琳的,她嬌聲對德國人說道:“……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鎮定地把燭臺端起來,向幾位軍官道過晚安,上樓去了。”在母親和哥哥的計謀都沒有成功的千鈞一髮之際,她表現出來的沉著、鎮定,讓人歎服,讀到“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懸著的心才平靜下來。

  *讀這部分內容,要引導學生反覆有感情地朗讀,從人物的語言和動作體會當時的危急情勢和三個人的沉著機智。並引導學生討論、體會、分析、理解“此時此刻,它彷彿成了這屋子裡最可怕的東西”這個句子的意思,從而進一步體會課題的含義,感受三個人物的精神品質。

  *課後第1題:因為是略讀課文,必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讀懂課文,瞭解課文講述的事件。此題旨在檢查學生是否讀懂了課文,要讓學生自讀自悟。

  *課後第2題:此題是一個拓展練習,可結合課外閱讀,達到閱讀交流的目的。

↓↓點選下一頁檢視《生死攸關的燭光》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