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生平介紹

  張儀***?-前309***,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市***人,魏國貴族後裔,曾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其主要活動應在蘇秦之前,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0 0 0 0],歡迎大家閱讀:

  戰國時,列國林立,諸侯爭霸,割據戰爭頻繁。各諸侯國在外交和軍事上,紛紛採取“合縱連橫”的策略。或“合眾弱以張儀攻一強”,防止強國的兼併,或“連橫”,“事一強以攻眾弱”,達到兼併土地的目的。張儀正是作為傑出的縱橫家出現在戰國的政治舞臺上,對列國兼併戰爭形勢的變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據《華陽國志》記載,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張儀滅巴,城江州”。這就是說,張儀曾下令築江州***今重慶市渝中區***城。儘管張儀本人第二年便離開了江州,但經向楚考證,張儀築江州城之事應屬信史***見民國《巴縣誌》***。由於“明清之際,圖經蕩滅,民鮮土著,故老無徵”,因而現在已無從確知張儀所築之江州城的具體位置。不過,從西漢揚雄《蜀都賦》描述江州城曰“分川並注,合乎江州”來看,其城大概就在今重慶主城區朝天門、望龍門、千廝門、小什字之間。

  推薦評語:今重慶地區因張儀築江州城始有了真正意義的“城”。

  張儀【年代介紹】

  秦惠文君九年***前329年***,張儀由趙國西入秦國,憑藉出眾的才智被秦惠王任為客卿,籌劃謀略攻伐之事。次年,秦國仿效三晉的官僚機構開始設定相位,稱相邦或相國,張儀出任此職。他是秦國置相後的第一任相國,位居百官之首,參預軍政要務及外交活動。從此開始了他的政治、外交和軍事生涯。

  張儀拜相後,積極為秦國謀劃。他採用連橫術迫使韓、魏太子來秦朝拜,並與公子華***桑***攻取魏國蒲陽***今山西隰縣***。又遊說魏惠王,不用一兵一卒,使得魏國把上郡15縣,包括少樑***今陝西韓城南***一起獻給秦國。秦惠文君十三年***前325年***,張儀又率軍攻取魏國的陝縣***今河南陝縣***。這樣,黃河天險為秦所佔有。隨著秦國威勢的不斷增長,張儀輔佐秦惠文君於同年稱王,秦國國勢日益強盛。

  蘇秦張儀秦惠文王更元二年***前323年***,秦國為了對抗魏惠王的合縱政策,進而達到兼併魏國國土的目的,張儀運用連橫策略,與齊、楚大臣會於齧桑***今江蘇沛縣西南***以消除秦國東進的憂慮。張儀從齧桑回到秦國,被免去相位。三年,魏國由於惠施聯齊,楚沒有結果,不得不改用張儀為相,企圖連秦、韓而攻齊楚。其實張儀的最終目的是想讓魏國做依附秦國的帶頭羊。由於連橫威脅各國,秦惠文王更元六年***前319年***魏國人公孫衍受齊、楚、韓、趙、燕等國的支援,出任魏相,張儀被驅逐回秦。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前317年***張儀再次任秦相國。九年,秦惠王接受司馬錯的建議,遣張儀、司馬錯等人率兵伐蜀,取得勝利,旋即又滅巴、苴兩國。這樣秦國佔據了富饒的天府之國,有了鞏固的大後方,為秦國的經濟發展和軍事戰爭,提供了有利條件。

  秦惠文王更元十二年***前313年***秦惠王想攻伐齊國,但憂慮齊、楚結成聯盟,便派張儀入楚遊說楚懷王。張儀利誘楚懷王說,“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聽信此言,與齊斷絕關係,並派人入秦受地,張儀對楚使說:“儀與王約六裡,不聞六百里。”楚國的使臣返回楚國,把張儀的話告訴了楚懷王,楚懷王一怒之下,興兵攻打秦國。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Z年***秦兵大敗楚軍于丹陽***今豫西南丹水之北***,虜楚將屈丐等70多人,攻佔了楚的漢中,取地600裡,置漢中郡***今陝西漢中東***。這樣秦國的巴蜀與漢中連成一片,既排除了楚國對秦國本土的威脅,也使秦國的疆土更加擴大,國力更加強盛。《史記·張儀列傳》中說:“三晉多權變之士,夫言縱橫強秦者大抵皆三晉之人也。”無疑張儀是其中最傑出的一個。

  張儀誑楚之後,又於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前往楚、韓、齊、趙,燕等國進行遊說,使得五國連橫事秦。同一年,張儀因功封得五邑,封號為武信君。

  張儀在商鞅變法的基礎上,“外連衡而鬥諸侯”,與秦國的耕戰政策相配合,運用雄辯的口才,詭譎的謀略,縱橫捭闔,遊說諸侯,建立了諸多功績,在秦國的政治、外交和軍事上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在風雲多變的險惡環境中,主要憑藉外交手段,採用連橫策略,“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使秦國的國威大張,在諸侯國中產生了巨大的威懾作用。孟子的弟子景春稱讚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張儀使用軍事和外交手段,使得秦國“東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這為秦國的霸業和將來的統一起了積極的作用。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卒,子秦武王即位。張儀素為秦武王不滿,離秦赴魏,秦武王二年***前309年***卒於魏。

  張儀【生平介紹】

  一、 系出名門

  張儀,蘇秦的同窗好友,據傳說,是戰國時期魏國貴族之後。與蘇秦一同拜於鬼谷子先生門下。蘇秦創合縱之法,遊說六國合縱抗秦之後,張儀則施以連橫之術,遊說六國親秦,拆散合縱。與張儀一同演繹戰國末期,群雄“混亂”的場面。屈原怒斥張儀二、 出試鋒芒

  據《史記》記載張儀出道較蘇秦稍晚***但是,有學者考證並非如此***,也沒有象蘇秦那樣先“碰釘子”,相對來說,仕途比較順利。傳說蘇秦掛六國相印之後。張儀去見蘇秦,要求與之共事。蘇秦言到,你我才能相當,現在我以掛六國相印,你來投靠,必然不會受到重用,再說,我二人若是幫助六國滅秦,必將因為功勞太大而被別人嫉妒。現在你應當去投靠秦國,與我的“合縱”相對。當然傳說並不可信,但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蘇、張二人的影響有多大。

  在蘇秦掛六國相印之後,張儀西去投秦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頗有政績。公元前328年,張儀正式出任秦相,並開始實行“連橫”的戰略。他與秦王商定,由自己先去魏國任相,設法使魏國首先背離合縱之約,與秦國結好。到魏國之後,他向魏王指出,就算是親兄弟,也尚且會爭奪財產,更何況六國各有“計謀”,同盟不可能長久。魏國處於各國包圍之中,地勢平坦,無險可守,只有依靠秦國,才能保證安全。但是魏王並沒有採納他的建議,於是張儀暗告秦王發兵攻魏。在他軟硬兼施、打拉結合的策略下,魏王終於背棄合縱之約,轉與秦國結盟。

  三、 以“橫”破“縱”

  張儀回到秦國之後,又主動向秦王要求出使楚國,以拆散齊、楚聯盟。晉見楚王時,他說道,當今七雄之中,以秦、楚、齊最為強大,三者之中,又以秦國最強,齊、楚兩國相當。如果楚國與秦國聯盟,則楚國就比齊國強大;反之,如果齊國先與秦國聯盟,則齊國就比楚國強大。所以,楚國最好的出路就是與秦聯盟。他又許諾在楚國與齊國斷交,同秦國結盟之後,秦國會把商、於之地六百餘里歸還楚國。楚王被眼前的利益所動,不顧眾大臣的反對,受張儀相印,與齊國斷交,並且派一名隨張儀回秦國取回商、於之地。誰知張儀回秦之後,佯裝摔傷腳,三個月不露面。楚王得知之後,竟以為是因為自己與齊國絕交不夠,於是又派人到齊國大罵齊王,齊王大怒遂決定與秦結盟。這時,張儀告訴隨行的楚國將領,自己答應楚王的,不是六百里商、於之地,而是自己的奉邑六裡。楚王得知此事大怒,起兵十萬攻秦

  公元前三一二年的年初,楚大舉發兵進攻秦、韓,派屈丐***“丐”一作“匄”***進攻商於之地,又使上柱國景翠***“翠”一作“痤”***圍攻韓的雍氏***今河南禹縣東北***。當時楚懷王雖然聽信張儀欺騙而與齊絕交,但是在秦、韓、魏和楚齊陳兵對峙而一觸即發的形勢下,齊並沒有因此退卻,齊依然聯合宋一起圍攻著魏的煮棗***今山東東明東***。張儀模擬秦攻趙圖秦這時分三路出兵加以反擊,東路由名將樗裡疾統率,從函谷關進入韓的三川地區,幫助韓對圍攻雍氏的景翠進行反包圍;中路由庶長魏章統率,從藍田***今陝西藍田西***出發,經武關,到商於之地反擊進攻的楚軍。西路由甘茂統率②,從南鄭***今陝西漢中***出發,向東進攻楚的漢水流域,配合魏章一起攻取楚的漢中③。中路是主要的,首先由魏章在丹陽***今河南西峽丹水以北地區***大敗楚軍①,斬首八萬,俘虜楚屈丐、裨逢侯醜等七十多人***即《楚策一》所說“通侯執珪死者七十餘人”***,接著魏章由此向西進攻,與西路向東進攻的甘茂所部會合,攻取了楚漢中六百里地,設定漢中郡。東路樗裡疾曾幫助魏章打敗楚將屈丐,因而封為嚴君;又幫助韓-楚景翠所部得勝,接著就向東進發,幫助魏打敗齊軍於濮水一帶,齊將聲子***一作贅子***戰死,齊將匡章敗走②。樗裡疾所統率的這支秦軍穿越韓、魏二國,一直攻到魏的東北邊。楚懷王因漢中失守而大怒,再發大軍襲秦,一度深入到藍田,結果又大敗。韓魏因此又襲楚,攻到了鄧***今湖北襄樊***,迫使楚退兵。魏章還曾會合韓軍攻楚,取得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①。 公元前三一一年秦進一步攻取了楚的召陵***今河南漯河東北,《秦本紀》***。秦將樗裡疾大敗齊師於濮上之後,繼續助魏攻衛,包圍了衛的蒲,沒有攻克而秦惠王去世。

  這是秦相張儀推行連橫策略的重大成功,秦從此取得漢中,使關中和巴、蜀連成一塊,排除了楚對秦本土的威脅;從此秦又伸展到中原,佔有函谷關和武關以東重要據點,既便於防守,又便於進取中原,因而強盛起來。

  楚國兩次失敗後,只好再割兩座城池與秦國講和。秦王提出用商於之地換取楚國黔中之地,楚王竟然答覆,只要得到張儀並親自誅之,願將黔中之地奉送。張儀不顧個人安危,隻身付楚,買通寵臣靳尚和夫人鄭袖,使楚王改變了對自己的態度。之後,他向楚王提出,他可以向秦王建議不要黔中之地,兩國太子互為人質,永結親盟。楚王對此十分高興。於是,就這樣,齊楚兩國也背離了“合縱”與秦國結盟。

  張儀回秦之後,馬上又出使其餘幾國,使他們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他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秦惠文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二年後***前309年***病逝。

  張儀憑藉著高超的智謀和說辯之術,瓦解了蘇秦生前所創的六國合縱。在他死後,雖然六國背離連橫恢復合縱的情況,但是已無法持久。可以說,張儀的連橫之術成為了後來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基本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