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是怎麼死的

  吳起創立了中國第一支職業軍隊,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一生無敗績的名將,被認為是中華第一名將。那麼,下面小編告訴大家,希望大家喜歡閱讀。

  吳起***別名:吳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吳起既是兵家代表人物,又是儒家學者,亦是法家先驅。他是孔子的再傳弟子,先後求學於儒家的思孟學派***以治學修身見長***和西河學派***以治學治國見長***。後世把他和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他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殺吳起。

  吳起身處群雄爭霸的戰國初期,出生於常受強鄰欺凌的弱邦衛國,家境又由富庶走向敗落,這一存在環境造就他求強爭功卻又狹偏易狂的心理。他自幼聰穎好學,成年為出仕而送禮活動耗盡家財,結果一官未得反受同鄉譏笑。吳起由此狂怒,竟殺非議自己的三十鄰人後逃往魯國,臨行聲言不做卿相不還家。此後,他求學於儒家大師曾子,又因母喪不歸,被注重孝道的老師逐出。求官若渴的吳起便橫心在亂世走從軍之途,悉心攻讀兵法,並在齊軍來攻伐時謁見魯君獻策請纓。他因岳父家是齊國名門且有恩於己,不受魯國信任,便不顧親情道義斬下妻子首級,換來魯君封他為將統軍抗齊,不過由此也留下千古罵名。

  戰場上的吳起確是個軍事天才,弱小的魯軍在他訓練統領下,竟一戰擊敗在春秋戰國時素稱強大的齊國,引來天下震驚。不過作為孔子故鄉的魯人不恥吳起之德行,擢升他的魯君也為此人心狠手辣而記憶體驚悸,不久便下了辭退書。功利慾極強的吳起轉投魏國,被正在開始變法求強的魏文侯起用。他在魏二十六年,“曾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其餘也打成平局,同時又“闢土四面,拓地千里”。吳起任西河守將時,一再以寡兵擊敗龐大的秦軍,佔據了黃河以西七百里之地,使原來強大的秦國一度岌岌可危,魏國變成戰國頭強。

  魏武侯即位後,吳起因不受信任又投奔楚國,被楚悼王任用為相,僅一年便創造了“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的顯赫成就。這個外來戶一步登天和提出種種變法措施,招致楚國眾多貴族嫉恨。悼王剛死,前去致祭的吳起便被眾多手執弓箭者追逐。儘管他臨危仍顯智謀,趴在按禮教神聖不可侵犯的故王遺體上,還是死於雨點般射來的亂箭之下。

  縱觀吳起出仕魯、魏、楚三國的過程,每到一地便能強軍興邦,既會統兵又善治國,確有過人之才。他的著述大多散佚,卻仍留下“內修文德,外治武備”的謀國強軍之道,並對“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有獨創性見解。吳起還認為“爭名”、“爭利”、“積惡”、“內亂”、“因飢”是引發兵禍之源,雖只論及浮淺表面,仍可謂在世界軍事史上最早探索了戰爭發生的社會根源。不過他所到之處均引發忌憚非議並最終被謀害,固然有行變法之策得罪了既得利益豪強的因素,個人道德缺失亦難辭其咎。據載,吳起為將時曾“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不過也有人認為,從他對親人也無情無義的行徑來看,此類舉動不過是籠絡下屬的小手腕。當時被吮疽的士卒之母聞之悲泣就並非感激,而是哀嘆兒子受此拉攏定會送命。

  人物評價:

  吳起是一名文武全才的將領,軍事上他擁有卓越統帥能力、先進軍事思想,他料敵合變、愛兵如子,吳起在軍事方面的成就在歷朝歷代都享有極高的讚譽:臨武君評價吳起:夫兵之所貴者,勢利也;所上者,變軸攻奪也。善用之者,奄忽焉莫知所從出,孫吳用之,無敵於天下。魯仲連稱讚吳起: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尉繚子稱讚吳起:有提七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吳起也。

  班固稱讚吳起:當時吳有孫武,齊有孫臏,魏有吳起,秦有商鞅,皆擒敵立勝,垂著篇籍。曹操評價吳起: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東晉的葛洪稱讚吳起:孫吳韓白,用兵之聖也。《舊唐書》評價吳起:凡言將者,以孫、吳、韓、白為首。武成王廟有詩稱讚吳起:兵盡其法,士盡其力,西河建功,魏侯守國,旡以恃險,弗如在德,致君一言,干戈乃息。《幼學瓊林》中稱讚吳起:孫臏吳起,將略堪誇;穰苴尉繚,兵機莫測。郭沫若稱讚吳起:吳起在中國歷史上是永不會磨滅的人物,秦以前作為兵學家是與孫武並稱,作為政治家與商鞅並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