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中革命史紀念館簡介

  閩中革命史紀念館位於莆田城內南門路烈士陵園內,於2000年4月正式開館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閩中革命史紀念館展館構成

  閩中革命史紀念館總建築面積1041 m2,館內設有十個展廳,記錄著從1926年至1949年閩中人民反抗外來侵略和封建統治的鬥爭歷史。

  館內按"五四運動、土地革命、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五個不同時期閩中革命鬥爭的歷史進行布展,還配備了前言大廳和投影大廳,將700餘張圖片資料和100餘件文物資料,運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全面而生動地展現中共閩中地方組織為了人民翻身做主人和新中國的建立拋頭顱、灑熱血的悲壯鬥爭事蹟

  閩中革命史紀念館建設先後投入資金近450萬元,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以電、聲、光等多種形式,通過藝術處理手段,突出閩中各個重要革命時期的內容、事件、人物、文獻,渲染歷史畫面,再現革命鬥爭歷史的氣氛,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紀念館圍繞閩中革命歷史,設有前言大廳、五四運動館、土地革命館、三年游擊戰爭館、抗日戰爭館、軍事鬥爭、群眾運動,按照歷史感和時代感相結合,和諧統一原則,用開放式和動態式展覽,通過聲、光、電等現代化科學技術手段,藝術地再現革命鬥爭歷史及文物;在佈局和選材上,把重點放在解放前部分,突出展現閩中革命歷史和閩中地區各個重要革命時期的有影響的事件及有重大貢獻的人物。

  閩中革命史紀念館獲得榮譽

  閩中革命史紀念館於2000年被莆田、市政府定為莆田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2年被確定為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3年被確定為福建省小公民道德建設示範基地,2004年被評為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進單位,2007年被確定為福建省國防教育基地。還與莆田學院等單位建立了共育基地,在革命傳統教育和黨史宣傳教育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每年共有3萬多人次來館接受黨史教育,有效激發了全市人民為改革開放再創新業的奮鬥豪情,達到了褒揚烈士、教育群眾的良好功能。2009年9月1日被福建黨史研究室授為首批省級黨史教育基地。

  閩中革命史紀念館展出背景

  紀念館前言大廳採用了玻璃鋼浮雕,概括描述了閩中革命鬥爭中,具有影響的9大事件和13位英雄代表人物,分別是:

  1926年1月中共莆田支部創始人陳國柱,在哲理中學鐘樓上建立莆田第一個地方黨組織的畫面;

  1930年冬,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子恢在莆田外坑村宣德宮前召開群眾大會,宣佈成立莆田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莊嚴而熱烈的場面;

  1928年3月,陳天章在白沙澳柄村建立莆田第一支人民武裝隊伍的畫面;

  1934年至1937年,王於潔、劉突軍、蘇華等在三年游擊戰爭中,開闢常太根據地和羅漢里根據地;

  1938年4月,楊採衡率領閩中168位英雄豪傑編入新四軍,從福州出發北上抗日;1941年8月,長樂琅尾港伏擊戰;

  1943年底,曾鏡冰率領機關南下閩中;

  1947年4月,羅迎祥率隊轉戰戴雲山進行公開的愛國游擊戰爭;

  1949年2月,黃國璋與林汝南在莆田大洋建立了"閩浙贛人民遊擊縱隊,閩中支隊司令部"。

  其他幾個展室,按照不同革命時期的先後順序,從"五四"運動期間,閩中青年進步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聲援北京"五四"運動,成立莆田第一個黨支部,到土地革命建立莆田第一個蘇維埃政權,以及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以歷史文物、照片、圖表、模型等,形象地再現出閩中革命的歷史,使紀念館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對廣大青少年進行閩中革命史和鄉情教育,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的人還:

1.2017中國旅遊日福建免費景點

2.烏蘭夫紀念館導遊詞

3.語文必修三第4單元文明的蹤跡單元試卷

4.中學關於清明節活動策劃方案

5.南京梅園新村導遊詞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位於...

6.儀隴朱德故居紀念館解說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