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見樑襄王的故事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名軻,字子輿,華夏族,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相傳他是魯國姬姓貴族公子慶父的後裔,父名激,母仉氏。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孟子見了幾次梁惠王後,又見到了樑襄王。這個時候梁惠王應該已經死了,他的兒子樑襄王即位。在他即位不久,孟子馬上就找到了他。

  兩人見了面,談了一會兒話,孟子就出來了,出來的時候,孟子說:我怎麼看樑襄王這個人,怎麼也不像一個國君的樣子。我還沒走到他跟前,他突然就問我,天下要怎麼樣才能***呢?我回答說,只要天下統一了,自然就***了。然後他又問我,那誰能讓這個天下統一呢?我說,只有不喜歡殺人的國君,就能讓天下統一。他又問我,誰會歸附這樣的人?我說,天下的百姓都會歸附這樣的人。大王你知道田裡禾苗生長的情況嗎?到了夏天,幾天不下雨,禾苗缺水死了。遇到大雨,又重新開始生長,且長勢喜人。你說,有誰可以阻止禾苗的生長呢?放眼天下,當今的國君中,沒有不喜歡殺人的。如果你可以做到不殺人,百姓自然都會來歸附你,而且還會翹首期盼你的到來。如果你真這麼做了,老百姓都來歸附你了,就好像往低窪處的流水一樣,又有誰可以阻止這個趨勢呢?

  在這段對話中,孟子一如既往表達了他主張事實仁政的中心思想,以“王道”治國,針對新興的地主階級和勞動人民的矛盾,提出瞭解決方法。在孟子的文中,常以地主階級的奢侈和農民階級的苦難作出對比,表現出了其高超的談話技巧,令人不得不折服。

  奢侈和農民階級的苦難作出對比,表現出了其高超的談話技巧,令人不得不折服。

  孟子簡介

  一說起孟子,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就連很多外國人也是耳熟能詳,孟子是戰國時代的著名人物,他的思想和政治影響深遠,他是一個可敬的學者,是非常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一個政治學家,並且他也是儒家學派的代表,孟子出生的年代是公元前的372年間,是鄒人,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山東鄒城市人。

  說起孟子大家肯定第一時間還會想到另一個聖人也就是孔子,其實雖然經常說孔孟,但是實際上孟子與孔子之間距離大概有100多年之久的歷史,我們從歷史文獻中瞭解到的孟子雖然出身在平民的家庭,但卻是實實在在的貴族後代,他雖然在幼年的時候就沒有了父親,而且家庭很是貧苦,但是仍然勤奮而且很好學,以致成為後世所敬仰的大思想家。孟子的很多學說都受到孔派的影響,是儒家學說裡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孟子一生主張推行仁政,他曾經在戰國時各個國家間進行著遊學,雖然沒有被各個國家所採納,但是仍然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一部分影響,推行政治主張失敗後的孟子,開始退而求其次,開始進行開壇式的講學,教授學生,曾著有聞名於世的《孟子》七篇,當然還有很多的我們都很瞭解的著作,其中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還有孟子的許多著作都編入語文教課書裡面,深得我們現代人學習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