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孟子是誰

  孟子被尊稱為儒家的“亞聖”,是儒家學派中除了孔子之外最有成就的人,孟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以及文學家。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歷史上的孟子,希望對你有幫助。

  歷史上的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按:車,古文;輿,今字。車又音居,是故,子輿、子車、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漢族,戰國時期鄒國人,魯國慶父後裔。孟子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對後世中國文化的影響全面而巨大,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門人著有《孟子》一書。

  孟子的小故事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孟子的母親對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視,管束甚嚴,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為賢。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樣子。孟子的媽媽說:“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媽媽又帶著孟子去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學起了買賣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依然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曆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也說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表明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愛好和習慣。

  孟母三遷以後,雖然為兒子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但孟母並沒有因此放鬆對兒子的嚴加管教。她認為,如果主觀上不勤奮努力,還是難成大氣的。所以她抓緊對兒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奮學習。

  孟子的歷史評價

  南宋時期的大儒朱熹、程頤對於先聖孟子的評價,都認為:自從孟子之後,中國就再也沒有可以繼承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了。是故才有堯傳舜,舜傳禹,禹傳湯,湯傳周公,周公傳孔,孔傳孟的說法。而他們認為,孟子之後儒家就再也得不到真傳了。而到了後世,東漢時期的趙岐對孟子的評價就更高,他認為,《孟子》一書保羅永珍,是一部經典中的經典,足可以和聖人孔子相比,所以,他就把孟子成為“亞聖”。這也是孟子被稱亞聖的最早說法。

  其實,說點實在的,這些都是後人給予孟子的評價,先秦之前,根本就沒有儒家這一說。當時人們信奉的,都是“黃老之術”。其中,黃指的是皇帝,老指的是老子,也就是說,先秦之前,人們信奉的都是道教。所以也就沒有了三皇五帝各代相傳的儒家道德之說了。

  但是在後世,人們對於孟子的評價還是挺高的,甚至已經超越了諸子百家,僅次於孔子。孟子提出的政治觀點“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說法,在他所處的戰國時代,有著一定的先進性。他在竭力維護封建主義的統治和社會的***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

  而孟子對於人性方面的思想,也頗具有前驅性。他認為,人形本善,只是後天的影響才讓人有了善惡之分。所以他一直堅持“捨生取義”的說法,他和孔子一樣,認為老百姓應該遵守禮制,才能讓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