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曾子是誰

  曾子在是儒家思想的正統傳人,深受孔子等大儒的教導,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歷史上的曾子,希望對你有幫助。

  歷史上的曾子

  曾子,姓曾,名參***前505年-前435年***,字子輿,漢族,春秋末年生於魯國南武城,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弟子,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世稱曾子,有宗聖之稱。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其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極其寶貴的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是當今建立和諧社會的,豐富的思想道德修養。曾以“忠恕”去應對孔子的“吾道一以貫之”,編《論語》、著《大學》、寫《孝經》、著《曾子十篇》。同時,他亦為《二十四孝》中“齧指痛心”的主角。魯悼公三十二年***前435年***,曾子辭世,終年70歲,葬于山東省嘉祥縣滿硐鄉南武山腳下。

  曾子的生平簡介

  曾子生於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歲,春秋魯國人。孔子死後將衣缽傳給了曾子。他一生都在踐行著仁義禮智信的儒家觀點,被後世稱為宗聖先師。他提出齊家治國平天下,內外兼修。

  曾子的孝道主張對華夏子孫的價值觀產生了積極影響,並且具有社會意義和實用意義。是現如今建立和諧社會思想的源頭,他參與編纂了《論語》,並且自己主編了《孝經》,後人為了紀念他的成就為他建了宗聖廟堂,地位幾乎與孔廟齊平,讀書人經常前去祭拜。

  曾子喜歡讀書,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他還是艱苦學習,跟隨父親讀了很多聖賢書。他十六歲的時候拜在孔子門下,曾子23歲的時候,顏回病故,曾子成了孔子最主要的學生,陪他出門遊學。沒過幾年,孔子也病故,死前將孫子子思託付給了曾子。

  三十歲的時候,守孝期滿,孔子門下人認為曾子具有孔子的品質,紛紛來請他接替師傅的位置。但是曾子沒有同意,他認為孔子的光環就像太陽,他就是一個螢火蟲,怎麼能因為樣貌相似就妄加揣測。

  曾子特別孝順,在母親和父親死後堅持為他們服喪,經常哭的昏過去,水米不打牙,內心充滿悲痛。他認為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給的,就要恭恭敬敬的服侍,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曾子的小故事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兒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他的母親對他說:“你先回家待著,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去殺。她就勸止說:“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妻子,可不能跟他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實現教育的方法。” 於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