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之圍的結局

  白登之圍後,劉邦再也無力征討匈奴,只能以和親換和平,這種狀況直到漢武帝時才得到改善。然而卻有說法表示白登之圍實際上是劉邦勝利了?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冒頓單于本來與韓王信的部下王黃和趙利約定了會師的日期,但他們的軍隊沒有按時前來,冒頓單于懷疑他們同漢軍有勾結,就採納了閼氏的建議,開啟包圍圈的一角,讓漢軍撤出。當天正值天氣出現大霧,漢軍拉滿弓安上箭,從已經解除包圍的一角慢慢地走出,才得以脫險。

  “白登之圍”後,冒頓單于屢次違背漢朝與匈奴所訂立盟約,對邊界進行侵擾劫掠活動。劉邦盡斬先前進言匈奴可擊的十幾名使臣,並赦免劉敬,封為關內侯,食祿兩千戶,號為建信侯。

  為什麼說白登之圍是劉邦勝利了

  首先,在看待一段歷史時是需要結合該事件的前因後果,這樣可以避免對歷史錯誤的解讀。關於白登之圍,歷史記載:漢高祖六年,韓王信在大同叛亂,同時還勾結了匈奴一起對太原發起進攻。韓信的叛亂使得劉邦很是氣憤,所以他御駕親征,率領漢軍總計三十二萬跟匈奴展開了正面戰爭,並且首戰告捷。取得了戰爭初期的勝利後,劉邦繼續帶領著漢軍向樓煩一帶進攻,但是由於天氣的原因,再加上劉邦首戰勝利,難免有些驕傲,所以輕視了匈奴軍隊,積極冒進,從而中了匈奴的誘兵之計。劉邦和其先頭部隊一起被圍困在了平城白登山上,時間長達七天七夜之久,這就是白登上之圍的具體經過。那為什麼有人認為白登之圍實際是劉邦勝利呢?

  如果就從戰況這一點來看,白登之圍劉邦是失敗的一方。但是這件事情的後續發展是劉邦採納了自己部下陳平的計謀,向匈奴單于的妻子行賄,最終成功的脫困。逃脫並不等於勝利,這一點無可爭議,所以由此還不能證明劉邦的勝利,但是在劉邦脫困後回到皇宮,他選擇了跟匈奴議和,答應與匈奴和親,從而成功的籠絡了匈奴,換取了邊境的安寧。這也是有人認為白登之圍實際是劉邦勝利的原因,從長遠來看,劉邦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使得大漢的邊境免受匈奴的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