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白登之圍的介紹

  劉邦白登之圍分別是漢朝高祖以及和劉邦有關的一次事件,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看看吧。

  劉邦白登之圍

  對於劉邦白登之圍這個問題,史料中有很多記載。

  白登之圍是劉邦進攻匈奴時,犯了輕敵冒進的錯誤而引起的一次危機。當時韓信因為敵不過匈奴大軍,多次派出使者向匈奴求和,引起了漢高祖劉邦的懷疑,劉邦懷疑韓信勾結匈奴對漢朝不利,也因此事責備韓信。韓信害怕劉邦會因此事處死他,決定於匈奴聯合共同攻打漢朝,劉邦得知之後更是大怒,並且親自派遣32萬大軍征伐韓信、攻打匈奴。

  剛開始劉邦取勝,未嘗一敗,大敗韓信的軍隊,在銅輥取得了勝利,並且將韓信的軍隊重創,韓信只能率殘軍落荒而逃,與匈奴匯合再次密謀。漢軍在劉邦的帶領下乘勝追擊,士氣高漲,匈奴和韓信的軍隊都不敢迎戰,直接被追到晉陽。這時匈奴在此設伏,劉邦又拒絕聽從劉敬的建議,犯了輕敵冒進的錯誤,被匈奴包圍在白登山,被圍困了七天七夜,這就是劉邦白登之圍。直到劉邦聽從了陳平的建議,賄賂了冒頓單于的妻子閼氏才得以脫困,白登之圍之後劉邦意識到用武力征服匈奴是不現實的,只能採取親和的政策來鞏固邊疆的安寧,從此劉邦再也沒有用武力與匈奴交戰過。雙方通過聯姻的方式換取一定程度的和平,這促進了當時邊疆地區的民族交流與融合。

  白登之圍實際是劉邦勝利

  史料中關於白登之圍實際是劉邦勝利這一說法,其實也是有一定的依據。公元前200年也就是漢高祖七年,劉邦被圍困在白登上,史稱白登之圍。既然漢高祖劉邦已經被圍困在了白登山,那麼又怎麼說他勝利呢?

  首先,在看待一段歷史時是需要結合該事件的前因後果,這樣可以避免對歷史錯誤的解讀。關於白登之圍,歷史記載:漢高祖六年,韓王信在大同叛亂,同時還勾結了匈奴一起對太原發起進攻。韓信的叛亂使得劉邦很是氣憤,所以他御駕親征,率領漢軍總計三十二萬跟匈奴展開了正面戰爭,並且首戰告捷。取得了戰爭初期的勝利後,劉邦繼續帶領著漢軍向樓煩一帶進攻,但是由於天氣的原因,再加上劉邦首戰勝利,難免有些驕傲,所以輕視了匈奴軍隊,積極冒進,從而中了匈奴的誘兵之計。劉邦和其先頭部隊一起被圍困在了平城白登山上,時間長達七天七夜之久,這就是白登上之圍的具體經過。那為什麼有人認為白登之圍實際是劉邦勝利呢?

  如果就從戰況這一點來看,白登之圍劉邦是失敗的一方。但是這件事情的後續發展是劉邦採納了自己部下陳平的計謀,向匈奴單于的妻子行賄,最終成功的脫困。逃脫並不等於勝利,這一點無可爭議,所以由此還不能證明劉邦的勝利,但是在劉邦脫困後回到皇宮,他選擇了跟匈奴議和,答應與匈奴和親,從而成功的籠絡了匈奴,換取了邊境的安寧。這也是有人認為白登之圍實際是劉邦勝利的原因,從長遠來看,劉邦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使得大漢的邊境免受匈奴的騷擾。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