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樂書文言文閱讀答案

  樂書是指《史記》中的《禮記·樂記》,《史記·樂書》深入地闡述了“禮”、“樂”的區別以及二者的社會功能。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史記樂書》文言文閱讀材料

  凡音由於人心,天之與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響之應聲。故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惡者天與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而衛靈公之時,將之晉,至於濮水之上舍。夜半時聞鼓琴聲,問左右,皆對曰“不聞”。乃召師涓曰:“吾聞鼓琴音,問左右,皆不聞。其狀似鬼神,為我聽而寫之。”師涓曰:“諾。”因端坐援琴,聽而寫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習也,請宿習之。”靈公曰:“可。”因復宿。明日,報曰:“習矣。”即去之晉,見晉平公。平公置酒於施惠之臺。酒酣,靈公曰:“今者來,聞新聲,請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師涓坐師曠旁,援琴鼓之。未終,師曠撫而止之曰:“此亡國之聲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師曠曰:“師延所作也。與紂為靡靡之樂,武王伐紂,師延東走,自投濮水之中,故聞此聲必於濮水之上,先聞此聲者國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願遂聞之。”

  一奏之,有白雲從西北起;再奏之,大風至而雨隨之,飛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懼,伏於廊屋之間。晉國大旱,赤地三年。

  太史公曰: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樂音者,君子之所養義也。

  夫古者,天子諸侯聽鐘磬未嘗離於庭,卿大夫聽琴瑟之音未嘗離於前,所以養行義而

  防淫佚也。夫淫佚生於無禮,故聖王使人耳聞雅頌之音,目視威儀之禮,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義之道。

  ***《史記·樂書》有刪改***

  《史記樂書》文言文閱讀題目

  5.下列加點的詞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如景之象形,響之應聲 響:回聲、迴音

  B.百姓不親,天下畔之 畔:通“叛” ,背叛

  C.舜之道何弘也 弘:弘揚

  D.此亡國之聲也,不可遂 演奏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為惡者天與之以殃 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B.乃召師涓曰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C.所以養行義而防淫佚也 死而有知,其幾何離

  D.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7.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A.夫《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

  B.夫《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

  C.夫《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

  D.夫《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

  8.請結合原文簡要概述:聖人君子該如何對待音樂?***4分***

  答:

  9.翻譯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

  ***1***凡音由於人心,天之與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3分***

  譯文:

  ***2***臣得之矣,然未習也,請宿習之。***3分***

  譯文:

  ***3武王伐紂,師延東走,自投濮水之中,故聞此聲必於濮水之上,先聞此聲者國削。***4分***

  譯文:

  《史記樂書》文言文閱讀答案

  5.C 弘:寬巨集

  6.D 表示憑藉。可譯為:“用來……的” ***A 介詞,用/連詞,導致 B 於是/竟然 C 連詞,表並列/連詞,表假設,如果***

  7.B

  ***3******3***武王伐紂的時候,師延向東逃跑,自投濮水自殺而死。所以你這支曲子一定是在濮水河上聽到的,先聽到這支曲子的,國家就要被削弱。***得分點:“東”1分,“走”1分,“於濮水之上”這個狀語後置句1分,“先聞此聲者國削”被動句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