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哪個地方最大

  世界最大的地方是俄羅斯,那麼俄羅斯到底有多大的呢?以下是的小編為你收集到有關的資料。

  俄羅斯簡介

  俄羅斯聯邦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語:The Russian Federation,簡稱俄聯邦或俄羅斯,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國旗為白、藍、紅三色旗。國徽主體為雙頭鷹圖案。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7.54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以俄羅斯人為主體民族,由193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俄羅斯人佔總人口的81%。

  俄羅斯人的祖先為東斯拉夫人羅斯部族。公元15世紀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1547年伊凡四世自稱沙皇,成為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沙皇。1721年沙皇彼得一世建立俄羅斯帝國,對外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曾吞併歐亞多個國家,領土不斷擴張,1917年十月革命後建立了蘇維埃俄國。1922年12月,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冷戰期間蘇聯成為了世界超級大國,主張通過大力發展軍事力量來同美國爭奪世界霸權。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後,最大加盟國俄羅斯正式獨立,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軍事力量,綜合軍事實力居世界第二,擁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庫。在“一超多強”的國際體系中,俄羅斯是有較大影響力的強國,其軍工實力雄厚,特別是航空航天技術,居世界前列。俄羅斯還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對安理會議案擁有一票否決權。除此以外,俄羅斯還是金磚國家之一。

  俄羅斯地理位置

  位於30°~180°E,50°~80°N,地跨歐亞兩洲,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大陸的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北鄰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芬蘭灣。[3] 陸地鄰國西北面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面是烏克蘭,南面有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東南面有中國、蒙古和朝鮮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的加裡寧格勒州接壤。海岸線長37653公里。同時,俄還與日本、加拿大、格陵蘭、冰島、瑞典和美國隔海相望。

  面積1709.82萬平方公里佔原蘇聯領土面積的76.3%,佔地球陸地面積的11.4%,水域面積佔13%,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西長為9000公里,橫跨11個時區;南北寬為4000公里,跨越4個氣候帶。隨著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加入俄羅斯,俄羅斯版圖新增加2.55萬平方公里。

  以平原和高原為主的地形。地勢南高北低,西低東高。西部幾乎全屬東歐平原,向東為烏拉爾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北西伯利亞低地和東西伯利亞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西南聳立著大高加索山脈,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

  俄羅斯氣候

  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氣候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但北極圈以北屬於寒帶氣候。溫差普遍較大,1月平均溫度為-18℃~-10℃[4] ,7月平均溫度為11-27℃。年降水量平均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亞地區緯度較高,冬季嚴寒而漫長,但夏季日照時間長,氣溫和溼度適宜,利於針葉林生長。位於俄東北部的奧伊米亞康村,是世界上最冷的定居點之一,1月平均溫度-50℃,歷史最低值-71.2℃。

  從西到東大陸性氣候逐漸加強;北冰洋沿岸屬苔原氣候寒帶氣候或稱極地氣候,太平洋沿岸屬溫帶季風氣候。從北到南依次為極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帶和半荒漠帶。

  俄羅斯歷史起源

  俄羅斯歷史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亦是後來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的共同祖先。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988年開始,東正教基督教的東部分支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佔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多個國家,這些國家都自稱為是俄羅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統繼承人。

  俄羅斯的人口民族

  俄總人口1.431億截至2012年4月1日,共有民族193個,其中俄羅斯族佔79.82%。俄是世界上人口減少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最新人口普查初步結果顯示,2002年至2010年俄人口下降至1.429億,與2002年的1.452億相比減少230萬人,降幅近1.6%。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俄人口形勢持續惡化,從1993年的1.486億減少到1996年等1.425億人,每年在以減少70萬人的速度在減少,到2030年俄人口將降至1.39億。[7] 俄羅斯社會男女性別比率失調。、2002年和2010年的三次全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俄羅斯男女人口比例分別是1000:1140、1000:1147、1000:1163。[7] 人口分佈極不均衡,西部發達地區平均每平方公里52-77人,個別地方達261人,而東北部苔原帶不到1人。高加索地區的民族成分最為複雜,有大約40個民族在此生活。居民多信奉東正教,其次為伊斯蘭教。

  民族全國有193個民族,主要少數民族有韃靼族、烏克蘭族、楚瓦什族、巴什基爾族、車臣族、亞美尼亞族、哈薩克族、摩爾多瓦族、白俄羅斯族、阿瓦爾族、烏德穆爾特族、亞塞拜然族、馬裡族、日耳曼族、卡巴爾達族、奧塞梯族、達爾金族、猶太族、布里亞特族、雅庫特族、庫梅克族、印古什族、列茲金族、科米族、圖瓦族等。

  俄羅斯的經濟發展

  俄工業、科技基礎雄厚,蘇聯曾是世界第二經濟強國,1978年被日本趕超。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一度嚴重衰退。蘇聯解體後俄經濟持續下滑,2000年普京執政至今,俄經濟快速回升,連續8年保持增長年均增幅約6.7%,外貿出口大幅增長,投資環境有所改善,居民收入明顯提高。工業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及化工等;輕紡、食品、木材加工業較落後;航空航天、核工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財政金融總體趨好。2006年黃金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三位;盧布升值了7.6%;國際信用評級提高。自2006年7月起,俄實行盧布完全可自由兌換,匯率穩定。

  2005年底,俄國民生產總值由1999年的1570億美元恢復增長到約7500億美元,黃金外匯儲備由1998年底的不足100億美元增長到1822億美元。直至2006年底更已突破了2800億美元儲蓄大關,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多外匯儲蓄的國家之一。在全球金融危機和國際油價暴跌的雙重夾擊下,2002-2012年保持高速增長的俄經濟正在大幅放緩,2008年12月經濟增長率同比萎縮1.1%,出現2002年來的第一次負增長。

  2016年,俄羅斯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33萬億美元,居歐洲第5位,世界第13位;完成人均國民生產總值8447.42美元,居世界第7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