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蠶脫殼典故

  金蠶脫殼是比喻用計脫身;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那你們知道金蠶脫殼的典故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靈帝***漢靈帝劉巨集***崩,卓***董卓***擅朝政,橫恣京城。諸州郡並興義兵,欲以討卓。堅***孫堅***亦舉兵。……術***袁術***表堅行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遂治兵於魯陽城。……卓兵見堅士眾甚整,不敢攻城,乃引還。堅移屯樑東,大為卓軍所攻,堅與數十騎潰圍而出。堅常著赤罽幘***讀chìjìzé***,乃脫幘令親近將祖茂著之。卓騎爭逐茂,故堅從間道得免。茂困迫,下馬,以幘冠冢閒燒柱,因伏草中。卓騎望見,圍繞數重,定近覺是柱,乃去。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是時,或間堅於術,術懷疑,不運軍糧。陽人去魯陽百餘里,堅夜馳見術,畫地計校,曰:“所以出身不顧,上為國家討賊,下慰將軍家門之私仇。堅與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將軍受譖潤之言,還相嫌疑!”術踧踖,即調發軍糧。堅還屯。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卻說孫堅引四將直至關前……華雄副將胡軫引兵五千出關迎戰。程普飛馬挺矛,直取胡軫。鬥不數合,程普刺中胡軫咽喉,死於馬下。堅揮軍直殺至關前,關上矢石如雨。孫堅引兵回至樑東屯住,使人於袁紹處報捷,就於袁術處催糧。或說術曰:“孫堅乃江東猛虎;若打破洛陽,殺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與糧,彼軍必散。”術聽之,不發糧草。孫堅軍缺食,軍中自亂,細作報上關來。李肅為華雄謀曰:“今夜我引一軍從小路下關,襲孫堅寨後,將軍擊其前寨,堅可擒矣。”雄從之,傳令軍士飽餐,乘夜下關。是夜月白風清。到堅寨時,已是半夜,鼓譟直進。堅慌忙披掛上馬,正遇華雄。兩馬相交,鬥不數合,後面李肅軍到,竟天價放起火來。堅軍亂竄。眾將各自混戰,止有祖茂跟定孫堅,突圍而走。背後華雄追來。堅取箭,連放兩箭,皆被華雄躲過。再放第三箭時,因用力太猛,拽折了鵲畫弓,只得棄弓縱馬而奔。祖茂曰:“主公頭上赤幘射目,為賊所識認。可脫幘與某戴之。”堅就脫幘換茂盔,分兩路而走。雄軍只望赤幘者追趕,堅乃從小路得脫。祖茂被華雄追急,將赤幘掛於人家燒不盡的庭柱上,卻入樹林潛躲。華雄軍於月下遙見赤幘,四面圍定,不敢近前。用箭射之,方知是計,遂向前取了赤幘。祖茂於林後殺出,揮雙刀欲劈華雄;雄大喝一聲,將祖茂一刀砍於馬下。

  金蠶脫殼解析

  [成語解釋] 金蟬:金黃色的知了;殼:堅硬的外皮。蟬變為成蟲時脫去原來的外殼。比喻用計脫身;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

  [成語出處] 元·馬致遠《任風子》:“唬得我玉魂銷;怎提防笑裡刀;……天也我幾時能夠金蟬脫殼。”

  [正音] 殼;不能讀作“ké”。

  [辨形] 蟬;不能寫作“蠶”或“殫”。

  [近義] 緩兵之計 瞞天過海

  [反義] 甕中捉鱉

  [用法] 用來比喻施行掩人耳目的方法;來轉移別人的視線;才得以逃脫。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金蠶脫殼造句

  1、然而拉登重演6年前“金蟬脫殼”的一幕,令布什捶胸頓足,懊惱不已。

  2、凶手巧使金蟬脫殼之計,讓追捕他的人撲了個空。

  3、當警方掀開被子一看,才發現床上睡的是個假人,真凶早已金蟬脫殼得逞了。

  4、官員們知道若拖得太久,這些殭屍或準殭屍銀行這些很少或沒有淨值卻被當作依然具有活力的機構就可能會“玩金蟬脫殼把戲”。

  5、如今便趕著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個“金蟬脫殼”的法子。

  6、我們沒理由相信樂購***tesco***會馬上陷入危機,如果是真的,樂購執行長特里利亞***terryleahy***6月8日宣佈即將退休,贏得了一片掌聲,進一步證明了金蟬脫殼的智慧。

  7、在一個被圍困的車站,弗賴伊充當羅琳的替身,從火車前面的視窗向人群揮手,羅琳則趁機從後面上演了一出“金蟬脫殼”。

  8、當警方趕到時,在混亂中弄錯物件,主嫌就趁機金蟬脫殼,逃逸無蹤了。

  9、當箱子開啟時,原被鎖在裡面的魔術師早已金蟬脫殼不見了。

  10、張三欠下這麼多債務,小心他來個金蟬脫殼,一走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