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白酒的文章

  白酒喝的適量是對人的身體好的,但是喝酒過多是傷身的,我們建議廣大消費者在白酒消費上理性消費,愛護家人健康。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白酒的短文章,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篇【1】:十月白酒

  內弟給我送來一罈今秋新釀的十月白酒,我喜不自勝。晚飯時,小心翼翼地開啟封壇的泥土,將包裹在壇口的棕葉一張張地揭開。頓時,一陣濃香撲鼻而來。我用竹筒酒勺輕輕沉入壇中,並隨手提起,“咕咚”倒入碗中。這酒,色澤淡黃、清澈,碗裡還漂浮著幾朵細小的紅花。喝一口,醇香濃郁,甘味綿長。於是,就著一碟五香花生米,獨自細咂慢飲。酒酣耳熱之際,父親在蒸氣氤氳的灶間釀製十月白酒的情景,彷彿浮現在我的眼前......

  記得小時候,每年秋忙結束,新米進囤,父親便會釀製一缸新米酒。這酒是因為進入農曆十月才釀製的,所以,我們叫它“十月白酒。”雖然其它月份也能釀酒,但不知為什麼釀出的酒都沒有十月裡釀出來的酒香醇和清澈。故釀製“十月白酒”是江陰人的傳統習俗。

  父親在釀酒前幾天就做好了準備工作。釀酒的米必須是秋後新上場的糯米,顆粒飽滿,色澤晶瑩。母親提前一天用小水缸浸泡糯米,並於第二天上蒸前淘洗瀝乾。開始蒸飯時,父母雙親穿著圍裙,帶著袖套,各自進入自己的位置。父親先將大鐵鍋注滿水,母親在灶堂用新禾點火。待水將開時,父親將蒸桶置於鐵鍋之中,為防漏氣,在蒸桶與鍋沿之間還貼上一層潮溼的布條。然後將糯米倒入蒸桶,母親在灶堂繼續燒火。為了儘快讓蒸氣升騰,此時灶堂可加入些許桔梗等硬柴,將火燃旺。約20-30分鐘左右氣足飯熟。蒸桶起鍋,將蒸熟的糯米飯倒於洗淨的大盤籃或匾子中冷卻。其間,父親將釀酒用的缸倒入開水暖缸,之後將水倒盡擦乾;母親將釀酒用的酒藥放在海碗中用菜刀柄將其搗碎備用。酒藥有老酒和甜酒之分,一般善飲的家庭喜歡釀老酒,不善飲的人家喜歡釀甜酒。酒藥量的輕重全憑個人喜好。一切準備停當後,待新出蒸桶的米飯冷卻至手感尚有餘溫,即均勻灑落酒藥,可拌可不拌,過分攪拌恐酒發膩。然後將灑入酒藥的米飯一盆盆地倒入缸中。倒畢,淋入適量溫熱的清水,並在中間摳一個小孔,以便酒液冒出。最後,缸口蓋上稻草編扎的草蓋或棉被,缸底缸周用稻草堆放保溫。二至三天後,就可以聞到醇香濃郁的酒香味。此時,開缸即食,甘甜飴人,回味無窮。

  我們家喜食甜酒,尤其父親,一生酷愛甜酒。受其遺傳,膝下四龍雙鳳無不喜食甜酒。每年釀酒,父親總是將酒藥放得較輕。

  酒藥大多也是自家炮製的。農村田間地頭生長著一種能制酒藥的草,將藥草放入鍋內煎煮,將湯汁拌入糙米粉,製成湯糰大小的藥丸晒乾,酒藥即做成。現在一般超市有售。

  新酒開缸之際,是全家最高興的日子,父母特許我們吃一兩天開缸酒,因為開缸酒最醇厚,最鮮潔,最香甜,堪稱原汁原味的瓊漿玉液。幾天後酒釀就會慢慢變得象棉絮了,酒液也開始變老變辛辣了。剛開缸的甜酒,父母也不許不我們多吃,因為甜酒被多吃了,兌水老酒就相應地會減少。儘管如此,那誘人的酒香仍然擋不住我們的慾望,每每大人不在家時,我和弟妹就會偷偷地遛進柴屋,掀開草蓋,鑽入草堆,用湯匙臼起吃上幾口。有一次,我爬在缸沿吃醉後竟在草堆上睡著了,急得父母家裡家外找個底朝天。

  新酒在缸內發酵十天左右,還需投入清水讓其繼續發酵。水不能多投,也不能少投,必須按米的比例掌控數量。水多了,酒淡而寡。水少了,酒老而凶。投水十天左右,待酒水變成乳白色,口感醇厚時,即可瀝糟劈水裝入酒罈,待來年新春佳節招待客人之用。

  酒糟也是寶。冬季幹河後,隊裡分得小魚,將小魚放入一碗酒糟紅燒,起鍋時再灑入一把細碎的蒜葉,那是農家上等的佳餚。即便沒有小魚,光酒糟放點油、鹽、醬油、蔥花炒一炒,也是一盤不錯的下飯菜。

  那年冬天,我上高中讀書。每天早上五點鐘就要起床,步行五公里到鎮上上學。待我洗漱完畢,母親已在灶間用酒糟煮好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甜酒湯。母親督促我乘熱喝下,我就著燙手的山芋,一口酒湯,一口山芋,吃得有滋有味。我忽然覺得這酒湯比開缸酒還要甜。原來,母親在酒湯里加了一湯匙白糖。在那個物資匱乏,白糖憑票供應也很難買到的年代,母親的慷慨和大度,既充滿了慈母的眷眷愛心,又寄予了殷切的期望。這山芋酒湯,猶如今天的蛋糕牛奶,給我能量,給我營養,給我動力。一碗酒湯下肚,已是酒酣身熱,鼻尖沁出汗珠,額頭冒出熱氣,走進霜水滿天的晨曦,我感到渾身是勁,一點也不覺得寒冷。

  如今,父親母親都已年邁,酒自然也釀不了。而我則住進了新建的住宅小區,家裡已沒有大灶蒸飯釀酒了。但每年進入十月,我總會懷念起了喝了數十年的江陰“十月白酒”,懷念那些與好友在低矮的農家院落圍爐暢飲的美好日子。“綠蟻新醅酒,紅坭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每每醉意朦朧之際,便會脫口吟頌詩人白居易的這首小詩,覺得人生無限美好。

  篇【2】:甜白酒煮雞蛋

  “酒釀”、四川話的“醪糟”,雲南叫“甜白酒”,都是用大米、糯米、甚至玉米、小米煮熟蒸透後,拌上甜酒麴發酵,使這些穀物中的澱粉糖化。並稍微開始酒化而成的一種甜食。

  甜酒,古漢語稱為“醴”,酒水與酒渣混在一起的濁酒叫“醪”。中國各地都有這種甜食,很難考證其由來。不過,徐霞客第一次記下了在雲南邊遠地方,甜白酒已經商品化的情景。

  清朝,檀萃《滇海虞衡志》說雲南:“人家各釀白酒,開年客至,必供白酒煮雞蛋滿碗”,這一習俗一直保留到現代老昆明人過春節前,都要“捂”一盆甜白酒供過年期間食用。彝族同胞,除了過節日時釀造甜白酒,貴客來臨,也要端上一碗甜白酒煮雞蛋。

  雲南的甜白酒,和四川“醪糟”的製作有一些細微的不同,一是發酵時,要用松針嚴嚴包裹著製作甜白酒的器皿,二是儘量不往拌上酒麴的穀物里加水。如果做好加水,那就是另外一種產品“水酒”,雲南很多少數民族都很喜歡喝。

  甜白酒除了煮雞蛋,煮雲南特有的“餌塊”也是甜食中的一絕,兼具甜酒煮湯圓、麻花的香甜和口感。滇菜烹飪師傅也早就發現了它在滇菜烹飪中的特有效果。民國年間,譽滿昆明的“老岳家”家蒸肉,有個祕方就是用甜白酒汁等配料先把豬肉醃漬一下。大理名菜“桃花弓魚”,也要有甜白酒汁作為配料之一。

  雲南氣候、溫度是做甜白酒最好的條件。我上大學時,班上有女同學專門用個口缸去食堂裡打飯鍋裡中間位置的米飯,帶回宿舍拌上酒麴捂好,兩三天後請我們男生去品嚐甜白酒,大家都誇這些女生賢惠。

  雲南各地都有很好吃的甜白酒,例如紅河蒙自過去的蔣氏甜白酒,近年來,通海曲陀關的眾多生產甜白酒的廠家都有了統一生產標準,到處在賣,據說這是因為當地一口傳說忽必烈戰馬刨出的“馬刨井”井水特別好的緣故。

  說來有趣,曲佗關一個甜白酒廠家是用老闆娘名字命名的,這個名字和當代一位女詩人的名字一模一樣,誰呢?我替甜白酒女老闆擬條廣告——毫無疑問\我做的甜白酒\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你懂的。

  篇【3】:我們的白酒

  中國是世界上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必要的,中國的餐飲文化也是源遠流長。外國人有可口可樂,有紅酒,有香檳,我們中國人有白酒。白酒是我們的中國人的飲料,白酒在悠長的歷史長河裡已經不只是一種純粹的物質個體,它的發展歷史也可以說是一部獨特的酒文化發展史。自古就有“詩仙太白”留給了我們那麼多的寶貴的關於酒的詩篇,李白對生活的豪放態度和恣意的性情給後人以極大的振奮,以至於在今天李白的詩歌還在縈繞我們的精神世界裡。

  在講到酒之前,最應該一提的是,我們中國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以農業立國,各朝各代都重視農業的發展生息,重農是歷朝歷代統治者的普遍政策。農業的繁榮,給制酒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這也是中國白酒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漢朝時期就有司馬相如,卓君如當壚賣酒,這也反映當時釀酒業的稅收是國家經濟財政收入的一大重要來源。

  談到國家對釀酒業的稅收,就不得不談到白酒的價格。在以前舊社會,白酒的銷售不需要做廣告,只要打著招牌幌子,在一個固定的攤點,加上好的質量,上門客源源不斷。酒的價格也是根據當時的糧食收成情況決定的。因為當時的農業經營條件有限制,所以釀酒業與久的出售都要受到農業的發展情況的影響。現在的農業發展雖然也要受到天氣狀況和自然災害的影響,但是先進的科技,以及監控技術讓現代農業的發展有了可靠的保障,人們可以給釀酒業出更多的原料供應。這樣再提高酒的釀造技術,就能釀造出更多的酒。現在的白酒價格上漲得很快,主要是因為消費需求的提高,這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隨著人們的消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傾向於在酒的廣告創意上面下功夫,製作精美的廣告大量投放在各大電視媒體,以期吸引人們的眼球。除此之外,生產商和製造商以及白酒的銷售商也越來越傾向於在白酒的包裝上下功夫,過度包裝也使得白酒的生產成本上升,自然而然的白酒的價格也居高不下。有時候不得不去追問一個問題:我們是買的白酒,還是買的白酒的外包裝?

  我們講的只是普通人喝的普通白酒,這些普通人是白酒市場的大多數購買者。但是現在,我們也不得不注意到高階白酒的市場價值,人們做白酒的收藏與投資就像是將黃金的買和賣用在白酒身上一樣,人們買漲不買落。

  白酒喝的適量是對人的身體好的,但是喝酒過多是傷身的,我們建議廣大消費者在白酒消費上理性消費,愛護家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