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的選士制度

  “選賢與能”是西周以前就已出現的用人觀念。《禮記?禮運》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所謂“選賢與能”,就是酋長公選。下面一起看下。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和階級關係的變化,原來處於社會下層的“士”***包括軍士***逐漸成為一支新的社會力量,在各階級關係中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另一方面,隨著周天子中央力量的衰落,各地諸侯國的力量卻越來越壯大,各國為了軍事和政治上的競爭,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和影響,紛紛招納賢士;某些貴族人士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壯大自己的勢力,也競相開門納士,而那些懷抱雄才的“士”們,則紛紛遊走於各國諸侯之間,尋覓用武之地。這樣的社會變動就使原來的“世卿世祿制”失去了應有的基礎,出現了三種新的選士制度:“軍功”、“養士”和“客卿制”。

  軍功選士的制度在秦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秦國名將白起就得益於這種制度,由行伍漸漸成為秦國最高的軍政長官。

  所謂“軍功”就是以功得祿,以功授爵,其中秦國的軍功制影響最為深遠,秦國軍功制突出兩點:一是凡立有軍功者,不問出身門第、階級和階層,都可以享受爵祿;二是宗室貴族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僅憑血緣關係就可以獲得高官厚祿和爵位封邑,從而造成戰國時代“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的特點。比如秦國大將白起,出身於平民,以軍功升為“左庶長”***軍功第十級***,秦昭王任用為大將,領兵縱橫天下,長平一戰,坑趙軍數十萬,以功升任“大良造”***最高軍政長官***。

  戰國四公子中的孟嘗君是最喜歡養士的。狡兔三窟、雞鳴狗盜這些成語都來自於孟嘗君和他門客的故事。

  所謂“養士”,是高門貴族以其威勢蓄養各方來客,以便為其效力,最著名的就是戰國四公子,即齊國孟嘗君、魏國信陵君、趙國平原君和楚國春申君豢養門客的故事,比如孟嘗君,據稱他的門客多達三千,有才能的各盡其技,無才能的也有食宿,在關鍵時刻都助他一臂之力。

  史載他奉命出使秦國時被秦昭王囚禁,他的一個門客通過盜取藏在秦宮中的“狐白裘”買通秦王最喜歡的妃子,使孟嘗君獲得釋放,當孟嘗君一行在回國途中到達函谷關的時候,秦兵已在後邊追來,時當夜半,關門緊閉,他的門客竟然學起了雞叫,引發關內外雄雞齊鳴,守關士兵以為天亮,只好開啟關門放他們出關。孟嘗君靠著這些養士安全地回到齊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雞鳴狗盜”的故事。

  客卿制度幫助各國廣納天下的人才,秦朝宰相李斯便是客卿出身。

  所謂“客卿制”,就是以客為卿,類似現代意義上的“引進人才”,委以重任。秦國地處邊隅,人才稀缺,因此它是戰國時代最早實行客卿制的,也是最有成效的,如秦穆公的宰相百里奚,本是虞國人,國亡後,穆公以五張羊皮從楚國人手中買的,委以重任;商鞅,本是衛國人,應秦孝公的求賢令入秦實施變法,使秦國迅速走向強盛;秦昭王的宰相范雎,本是魏國人,有雄才,但在魏國幾乎被折磨而死,暗中隨秦國使臣入秦,後來被任用為宰相,協助昭王對內實行“固幹削枝”,剝奪親貴手中的大權,加強中央集權,對外實施“遠交近攻”,逐步擴張實力,為秦始皇消滅六國奠定基礎;秦始皇的宰相李斯,本是楚國人,荀子的學生,學成後入秦,最初在呂不韋門下,因建議消滅六國,一統天下,被任為客卿,當秦王因韓國水工鄭國充當間諜一事下令驅逐外來客卿時,他上書秦王《諫逐客令》被採納,為秦國挽留了大批人才,秦國統一天下之後,他又協助秦始皇統一貨幣,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實行郡縣制,成為中國大統一後的第一位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