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作文素材人物事蹟

  沒有素材的積累,即使有巧妙的構思、華麗的語言,寫出的作文也不會有鮮活的生命力。古代人物事蹟也可以用做素材,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古代人物事蹟的作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王亞南睡三腳床苦讀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

  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俗話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只有從小勤奮學習,才能為將來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

  宋濂冒雪訪師的故事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讚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

  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三

  孫臏:

  師從鬼谷子

  孫臏,自幼聰慧。不幸幼年喪父,二哥孫虎因兵亂走失。孫臏立志拜師學藝,造福百姓。當時楚國有位學者,姓王名栩,精通兵法,武藝高強,隱居鬼谷山中收徒傳藝,世人尊稱"鬼谷先生",孫臏於是學藝於鬼谷先生。與孫臏一起學藝的還有龐涓、蘇秦、張儀,被後人稱為"鬼谷四友"。

  因才遭妒

  龐涓是其同學,孫臏勤奮好學,為人忠厚,與師兄弟們相處和善。而龐涓卻心胸狹窄,驕傲自大,嫉賢妒能。龐涓比孫臏先下山,做了魏惠王的大將軍。他自認為才能不及孫臏,就悄悄派人召孫臏到他那裡共事。等孫臏到了以後,龐涓設計陷害孫臏,削去了他的兩隻膝蓋骨***古代稱為臏擯刑***,想使孫臏的才能不得顯現於世。這是"孫臏"這一名字的由來。

  逃魏奔齊

  孫腔被削去了膝蓋骨後,成了殘疾人,並且是受人賤視的"刑徒"。有一天,他聽說齊國的使者到了魏國郡城大梁,就以犯人的身份祕密地會見了齊使,陳說自己的遭遇、行軍佈陣的策略及政治主張。齊國的使臣大為感動,認為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車把他帶回齊國。

  賽馬顯才

  孫臏到齊國時,齊威王即位不久。齊國王公貴族常以賽馬為樂。有一次,孫臏去看田忌和齊威王賽馬。孫臏出主意說:"將軍先用下等馬和威王的上等馬賽,再用上等馬和他的中等馬賽,用中等馬和他的下等馬賽。"田忌照做了,結果一負兩勝。以往比賽,田忌都輸給了齊威王,這次齊威王對田忌突然贏了自己感到奇怪,就問他用的是什麼辦法。田忌藉機將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召見孫臏,跟他談論兵法和治國之道,威王衷心信服,"遂以為師"。

  圍魏救趙

  公元前354年,趙國出兵攻佔了衛國的漆和富丘,衛國原來就依附於魏國,當受到趙國的軍事壓力後,衛國屈服了。魏惠王為了奪回屬國,以龐涓為將率軍伐趙,兵圍邯鄲。次年,邯鄲在久攻之下己岌岌可危,趙國便向齊國求救。齊國應趙國之請,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救趙。孫臏向田忌提出"批亢搗虛"、"疾走大梁"、"攻其所必救"的戰略。田忌依計而行,令一部輕兵乘虛直趨魏都大梁,而以主力埋伏於龐涓大軍歸途必經的桂陵之地。魏惠王見齊軍逼進,急令龐涓回師自救。剛剛攻下邯鄲的龐淚聞大梁告急,急率疲憊之師回救。至桂陵時,遭到齊軍迎頭痛擊,幾乎全軍覆滅,龐涓僅以身免。

  馬陵之戰

  公元前342年,魏國發動對韓國的戰爭。韓國遂派使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採納孫臏"深結韓之親而晚承魏之弊"的建議,在魏韓兩國幾經激戰,韓危魏疲之際,再次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韓。孫臏依然採用圍魏救趙的計策,率兵長驅魏境,兵鋒直逼大梁。魏國鑑於桂陵之戰的教訓,遂撤韓國之圍,調十萬大軍,以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副,準備與齊軍進行一場戰咯性決戰。孫臏為調動敵人,創造戰機,果斷引兵東撤。他命令軍隊進人魏境先砌十萬人做飯的灶,第二天砌五萬人做飯的灶,第三天砌三萬人做飯的灶。龐涓行軍三日,特別高興地說:"我就知道齊軍膽小怯懦,進人我國境才三天,開小差的就超過了半數啊!"於是放棄了他的步兵,只和他的輕裝精銳部隊,日夜兼程地追擊齊軍。孫臏估計他的行程,當晚可以趕到馬陵。孫臏就叫人砍去樹皮,露出白木,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命令一萬名善於射箭的齊兵,隱伏在馬陵道兩邊,說:"晚上看見樹下火光亮起,就萬箭齊發。"龐涓當晚果然趕到砍去樹皮的大樹下,看見白木上寫著字,就點火照樹幹上的字,上邊的字還沒讀完,齊軍伏兵就萬箭齊發,魏軍大亂,互不接應。龐涓自知無計可施,敗成定局,就拔劍白刎,臨死說:"遂成豎子之名!"齊軍就乘勝追擊,把魏軍徹底擊潰,俘虜了魏國太子申回國。孫臏也因此名揚天下。

  迴歸田園、著書立說

  齊宣王拜田忌為右丞相,孫臏為左丞相。不料一些朝中權貴大臣不斷向宣王進讒言,宣王起了疑心。孫臏知道後,即勸田忌一同棄官隱居。孫臏回到自己的老家,在這裡寫成了《孫臏兵法》繼承和發展了《孫子兵法》的軍事戰略思想,這是一部享譽世間的兵家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