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十四孝讀後感3篇

  新二十四孝讀後感1

  你看過《新二十四孝》這本書嗎?它是一本以“弘揚孝道精神,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書。書中講述了二十四個生動的小故事,不僅有古代人孝敬長輩的故事,還有當代人如何尊敬長輩的典範。

  書中的每個故事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其中有一篇講述古人舜的故事,令我感觸特別深。舜的父親是個雙目失明的瞎子,繼母又蠻不講理,他還有個異母兄弟叫象,從小被嬌慣壞了,好逸惡勞、遊手好閒,孃兒倆成天合計怎麼虐待舜。有一個冬天,颳了幾天的北風,風把家裡糧倉頂上的稻草都掀翻了,舜就讓象在下面幫他遞送稻草,自己在屋頂上修倉頂。不料這時糧倉著火了,他趕緊跳下屋頂,可火勢很凶,已快燒到住房了,他顧不得自己,就衝進了火海,先救出了父親,接著又救出了繼母,這時他身上的衣服已經全燒爛了……讀到這兒,我的眼眶溼潤了,舜的行為讓我深受感動,繼母平時一直虐待他,但在最危險的時刻他還是忘我地去救她,這是一種多麼高尚的精神境界啊!

  想想舜當時的生活環境,不管繼母怎樣對待他,舜仍然時時想著要孝順父母,再對比一下我們現在優越的生活條件,我突然感到很慚愧,父母平時辛苦地工作,儘可能地給我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讓我們吃好的、穿好的,可我們總是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孝”的觀念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已經非常淡薄了。我想:我們應該向這本書中的二十四位主人翁學習,尤其要向丁巧菊大義勸父、河南大孝子背母打工、湖北老學生求學救母、北國好男兒割肝救父……等當代人物好好學習,有句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神州大地,最源遠流長的中華美德,我們應該像他們那樣,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個有責任心的、高尚的人。

  最後,我願中華美德——“孝”道世代傳承!

  新二十四孝讀後感2

  2012年8月13日,由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全國老齡辦、全國心繫系列活動組委會共同釋出新版“24孝”行動標準。“24孝”出自於《二十四孝》,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漸漸地,人們將“24孝”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孝道。

  新時期,新標準

  時代的腳步在不斷向前邁進,於是對‘孝’文化的理解,在傳承中便有了創新。從新版“24孝”中的‘教父母學會上網’、‘ 為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 陪父母看一場老電影’可以嗅出濃濃的新時代氣息。用24句短語代替了24個故事,說明現代人更喜歡接受通俗易懂的字句。清晰明瞭的言語,更容易被緊張的大腦所吸收。從中也可以看出這新“24孝”標準是編撰人員根據老人的現實生活需要制定的。這種來源於生活的創作正是人們熱切盼望得到的。

  標準在變,人們的期望不變

  新“24孝”標準條條都是具體的生活內容。但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並不是做得那麼全面周到卻還是被廣泛頌揚。因為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故事,生活環境決定了生存需求。生活中,我常常會聽到身邊的老人洋洋自得地誇自己的兒孫如何孝順,也常常可以看到悉心照料父母的兒女被媒體報道出來。這些在老人心中,群眾眼中的孝子並沒有照著“24”孝標準在做,但他們仍然被稱為“24”孝子女。由此可見“24孝”不只是一個標準,更是一種精神。文字是有限的,而孝心是無限的。過去,人們會認為晚輩應該對長輩表現出畢恭畢敬,甚至有晚輩不能和長輩同桌吃飯一說。但如今的生活似乎已經完全顛覆了過去。“新24孝”裡的‘仔細聆聽父母的往事’、‘ 支援單身父母再婚’、‘ 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溝通’。這種朋友似的相處方式在過去是完全不被認可的。我很喜歡坐在外婆的身旁,聽她一遍遍重複著過去的故事,然後看著她每次都會露出同樣會心的微笑。偶爾我也會關心下單身的母親最近感情生活如何,即使她每次都用敷衍的話來作答。

  朋友,不知你們的生活裡這“24孝”做到了幾孝。請把握時間,在有限的時間裡讓身邊的老人得到無限的滿足。其實他們的要求不過很少很少。

  常說“百善孝為先”。雖然時代在變,標準也隨之而變,但人們對孝順的期望卻從未改變。

  新二十四孝讀後感3

  節假日經常與父母共度、親自給父母做飯、每週給父母打個電話……昨日,由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全國老齡辦、全國心繫系列活動組委會共同釋出新版“24孝”行動標準。

  新版24孝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充滿了強烈的時代感,更加關注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比如說教父母上網,為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陪父母一起鍛鍊身體、和父母一起看電影、以及為父母建立“關愛卡”等。這也符合目前社會的的趨勢。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有權利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同時追求屬於自己的精神生活。

  我從小成長在農村,自幼失去了父親,我一直渴望通過自己的學習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經過十年寒窗苦讀,我最終光榮的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現在我已經是一個奔四的人,母親也60出頭,平時工夫緊張而又忙碌,我沒有更多時間陪自己的母親。雖然我也在縣城安了家,有了自己的房子,但是母親卻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家,不願意離開自己老家的親姊熱妹來住我們的格子樓。為了和母親聯絡方便,幾年前給母親安了電話,時不時的問問母親的生活狀況。由於母親一直在農村,不像城裡人那樣有退休金養老金,我會每月給母親幾百塊錢的生活費,農村的生活相對簡單,家裡有糧食,平時的花銷也就是柴米油鹽,所以每次給母親生活費她都會推辭,我明白母親的心意,但我始終堅持讓母親手下。雖說自己住的小縣城離老家只有10幾公里,但由於平時早出晚歸,週末又要加班,很難做到經常帶愛人、子女回家,只能儘量做到幾個星期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母親都很開心。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已經開始普及,從一開始我就堅持為母親購買了合作醫療,從未間斷。母親身體一直很健康,這也是我最高興地事情。

  新版24孝的出版讓我感到非常困惑,畢竟對照24條標準,我感覺自己好多地方都做不到,或者有心去做,母親也不樂意接受。新版24孝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參考標準或者行動指南,讓我們懂得如何去關心孝敬父母。但也不能成為判斷子女是否孝順的唯一標準,畢竟每個人的現實狀況是不一樣的。作為子女只要我們時刻想著父母,盡最大努力孝敬父母,這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回報。

  每次回家,碰到自己的嬸子大媽們,他們總會誇我孝順!我認為這是母親給我的最好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