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人勵志短篇故事

  有很多經典的名人勵志短篇故事都是相當值得我們去讀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位名醫與一句話

  有一個出生在杭州書香世家的青年,18歲時考入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20歲被學校選派到德國慕尼黑大學醫學院深造。

  26歲獲得博士學位後,他被留在慕尼黑大學附屬醫院工作。

  8個月之後,他做了從醫後的第一個手術,那是一個小小的闌尾炎手術。

  可病人四五天後去世了,他心裡非常難過。屍體解剖證明,手術沒問題,不是他的責任。

  然而,他的導師講了一句話:“她是四個孩子的媽媽……”

  這句話刀刻一般印在他的腦子裡,使他一生難忘,深深地影響著他日後60多年外科的生涯。他就是我國醫學界泰斗級的人物———裘法祖院士。

  當記者問到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時,他提到的是60多年前他的導師說的“她是四個孩子的媽媽”的那句話,是真誠真心地對待病人、愛護病人的理念,是他於2001年獲得的中國醫學基金會頒發的全國“醫德風範終身獎”。這個獎項旨在表彰醫德醫風堪稱全國楷模的老專家,目前全國只有四人獲此殊榮。

  裘法祖覺得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成就。

  他把善待病人看作是比他的任何學術貢獻都要重要的成就。

  :“鑽石之王”哈里·溫斯頓的

  被譽為“鑽石之王”的哈里·溫斯頓,除了擁有精湛的技藝和高超的欣賞水平外,還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他創立的哈里·溫斯頓公司,從一個小作坊發展成世界聞名的珠寶連鎖店。在他的眾多傳奇中,有這樣一則耐人尋味的小故事。

  一次,溫斯頓聽說有個荷蘭富商正在收集某種鑽石。溫斯頓打電話給這位富商,說哈里·溫斯頓公司剛好有這樣的鑽石,並邀請他來紐約面談。

  於是荷蘭富商應邀飛到美國。

  雙方見面後,溫斯頓讓公司的一名專家為富商介紹一顆昂貴的鑽石。

  專家詳細地講解了鑽石一流的質地、高科技的切割工藝以及各種珠寶鑑定指數……

  富商聽了,只是點點頭。

  等專家介紹結束後,他站起身說:“謝謝你,這確實是很棒的鑽石,但不是我想要的。”

  一直坐在後排的溫斯頓上前攔住富商:“讓我再給您介紹一下這顆鑽石,可以嗎?”

  客人再次坐下。

  溫斯頓從專家手裡接過那顆鑽石,他沒有用任何術語,而是抒發了自己對這顆鑽石的熱愛:它在陽光下是多麼璀璨奪目,它是多麼晶瑩剔透,它的美是多麼令人怦然心動。

  寥寥數語就打動了荷蘭富商,他馬上說:“請把它賣給我。”

  後來,一個助手問溫斯頓:“為什麼顧客已經拒絕了專家,可您幾句話就讓他改變了主意呢?”

  溫斯頓說:“那位專家是鑽石界為數不多的幾個權威之一,他對鑽石的知識遠勝於我,我為此付給他高額的薪水。但有種本事,他沒有,我有。如果他能學會那本事,我會毫不猶豫地給他開雙倍工資。”

  “什麼本事?”助手問。

  “他了解自己賣的每顆鑽石,而我熱愛自己賣的每顆鑽石。”

  說服別人接受一個計劃、一種理論,也和推銷鑽石的道理相同。

  你本人要先熱衷於這個計劃、先堅信這個理論,才能打動他人。

  發自內心的信心和情感,比學識和大道理更有感召力。

  :英格瑪·伯格曼失敗的記憶

  人生在世,沒有人能逃脫失敗的經歷。天才也不例外。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被世界公認是對現代電影最具影響力的導演之一,同樣也有失敗的記憶。

  讀《伯格曼論電影》,書中談到這樣一件事:1947年,電影《開往印度的船》殺青後,出道不久的伯格曼妄自尊大,自我感覺棒極了,認定這是一部傑作,“不準剪掉其中任何一尺”,甚至連試映都沒有就匆忙首映。結果可想而知,拷貝出了重大災情,糟透了!

  伯格曼在酒會上喝得不省人事,次日在一幢公寓的臺階上醒來,看著報紙上的影評,慘不堪言。也就在此時,他的朋友笑容可掬,點到為止地說了一句話。朋友說:“明天照樣會有報紙。”一種標準的西方式幽默。

  此話給伯格曼深深安慰。明天照樣會有報紙,冷言譏語很快都會過去的,你應該爭取在明天的報紙上寫下最新最美的內容。伯格曼是幸運的,在他失敗的關口,朋友沒有喝倒彩,而是用富有哲理而幽默風趣的話給他獨到的慰藉力量。

  伯格曼從失敗中吸取了教訓,在下一部電影的製作中,只要有空就去錄音部門和沖印廠,學會了與錄音、衝片、印片有關的一切,還學會了攝影機與鏡頭的知識。

  從此再也沒有技術人員可以唬住他,他可以隨心所欲地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一代電影大師就這樣成長起來了。

  :戴維·布瑞納的一枚硬幣

  美國喜劇演員戴維·布瑞納出身於一個貧窮但很和睦的家庭。中學畢業時,布瑞納的很多同學都得到了家裡給的新衣服,有些富裕子弟甚至還得到了新的轎車。

  布瑞納跑回家問父親可以給他什麼禮物時,父親把手伸進上衣口袋,取出一樣東西,然後輕輕放到布瑞納手上———一枚硬幣。

  布瑞納以為父親在同他開玩笑,可是父親卻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用這枚硬幣買一張報紙,一字不漏地讀一遍,然後翻到分類廣告欄,自己去找一份工作,到這個世界去闖一闖,它現在已經屬於你了。”

  布瑞納成名以後,還念念不忘小時候父親給他的那枚硬幣。

  他說:“我的那些朋友得到的只不過是轎車或者新衣,但是父親給予我的卻是整個世界,這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禮物。”

  在這個以競爭求生存,謀發展的時代,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現成的財富,而是讓孩子把自己變成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