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人物經歷

  孫堅***155年-191年2月18日***,字文臺,吳郡富春縣***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縣***人,東漢末期軍閥將領,當時參加伐董聯軍以長沙太守來尊稱孫堅。。據三國志記載是軍事家孫武的後裔其子孫權稱帝后,追封為武烈帝。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出身

  孫氏家族在江東是寒族庶民,《三國志》記載孫堅“世仕吳,家於富春”。孫堅是袁術的先鋒隊,孫堅是在江西***今江北,包括江蘇北部還有安徽一些地方***發跡,招募的士卒稱之為淮泗精兵,而不是《三國演義》中敘述的江東子弟。

  年少討賊

  《三國志》記載他17歲就單挑群盜,隨其父一起乘船去錢塘,途中,正碰上海盜胡玉等人搶掠商人財物,在岸上分贓。商旅行人,一見此情此景,都嚇得止步不前,過往船隻,也不敢向前行駛。孫堅見狀,對父親說:“此賊可擊,請討之。”他父親說:“非爾所圖也”***《三國志·吳書·孫破虜傳》***。“以驟勇敢為見重於州郡”,歷任郡縣的司馬、縣丞。漢靈帝熹平元年***172年***會稽妖賊許昌起於句章,自稱陽明皇帝,與其子韶煽動諸縣,眾以萬數。孫堅以郡司馬募召精勇,得千餘人,與州郡之兵合力討破許昌。刺史臧旻列上功狀,詔孫堅真除鹽瀆丞,數歲徙盱眙丞,又徙下邳丞。生,果然容貌不凡。

  黃巾之亂

  中平一年***184年***,加入東漢王朝撲滅黃巾起義軍的戰鬥,中郎將朱儁上表請求孫堅為佐軍司馬,鄉里少年在下邳者皆願隨堅從軍。孫堅又募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許人,與朱儁併力奮擊,所向無前。,走保宛城。《吳書》:有次打仗,孫堅乘勝追擊,孤軍深入,結果受傷墜馬倒在草叢裡,當時軍士分散沒有人發現他,幸好後來孫堅的坐騎跑回營地,將士便隨馬而來,才隨馬在草叢裡找到孫堅,並將孫堅扶回營地裡養傷。戰傷養了十多日,傷勢好轉後,又奔赴沙場。汝、穎賊困迫,逃至宛城,固守。孫堅勇當一面,親冒矢石,登城先入,眾乃蟻附,遂大破黃巾。手下士兵受到如此鼓舞,一鼓作氣,拿下了宛城。朱儁將此事奏表朝廷,封孫堅為別部司馬。

  涼州叛亂

  中平二年***185年***,涼州邊章與韓遂兵變,朝廷派遣中郎將董卓征討,不利。後再派張溫出任“車騎”,張溫邀請孫堅一起前往,任參軍,屯軍長安。當時,張溫以詔書邀召集董卓,董卓隔了很久才到,張溫於是責罵董卓。當時,孫堅也在場,於是偷偷告訴張溫:“董卓不怕犯罪而對您高傲,應該以檄召不到,以軍法處斬。”張溫說:“董卓以威名在隴蜀之間,今天殺了他恐怕征討邊章等不利。”孫堅說:“您以中央軍討賊,名聲已震天下,何必要依賴董卓?我聽董卓的言論,已經冒犯上司,這是第一罪;邊章等人在西域跋扈多年,應該立即撲滅,董卓討寇不力,使士氣大挫,是第二罪;董卓無功無勞,又應召不到,氣宇高傲,是第三罪。古代將領,以朝廷威儀服眾,沒有說不殺人就可以立威的。過去穰苴斬莊賈,魏絳殺揚幹都是。今天您對他心軟,不立即動手,恐怕有損軍威。”張溫實在不忍,於是說:“你快走罷!免得董卓懷疑。”孫堅於是離去。

  區星之亂

  中平四年***187年***長沙賊區星自稱,孫堅軍與區星軍,爆發了區星之亂,萬眾餘人攻圍城邑,周朝、郭石亦帥徒眾起於零、桂,與區星相應,朝廷乃以堅為長沙太守。孫堅到郡中親率將士,施方略裝置,旬月之間,克破區星等。又越境尋討周朝、郭石,郡中震服,三郡整肅。漢朝錄堅前後功,封其為烏程侯。

  越境平亂

  當時廬江太守的侄子宜春縣令,被敵人攻打,派使者求助於孫堅。手下主簿勸孫堅不要越界,孫堅說:“我沒有什麼文德,以征討為功,越界幫忙也是為了保全郡國,即使獲罪,我也無愧於天下!”於是整裝待發,敵人聞風而散。孫堅不顧漢朝這個規定:“二千石的官吏,不但不得擅自發兵,用兵也不得出界”,而私自越界平亂,而且竟然從長沙郡跑到了揚州的宜春縣平定叛亂。

  聯軍伐董

  主條目:董卓討伐戰

  初平元年***190年***,關東諸侯起兵討伐董卓,孫堅在長沙起兵會盟。荊州刺史王睿與武陵太守曹寅不和,要孫堅殺死曹寅才出兵。曹寅怕被殺,偽造王睿的罪狀檄文,讓孫堅有殺王睿的證據。孫堅中了曹寅的圈套,打算擒拿王睿。欲殺睿時,王睿問:“我***有***何罪?”孫堅答道:“坐無所知。”***你的罪過就是什麼都不知道。***王睿便吞金自殺***把生金削到酒中,然後灌下******古書載:生金有毒***。後南陽太守張諮因孫堅軍過時不加以奉承,孫堅便假裝送牛、酒給張諮,邀張諮大宴。假意跟張諮把酒言歡。趁張諮酒酣時,故意叫長沙主簿入內問說:“前移南陽,而道路不治,軍資不具,請收主簿推問意故。”主簿說:“南陽太守稽停義兵,使賊不時討,請收出案軍法從事。”張諮十分恐懼,欲離開時被列陣於帳篷四周的士兵封鎖,被拖出斬了。

  所向披靡

  後孫堅率軍前到魯陽,盟於袁術。袁術立即上表,行孫堅破虜,領豫州刺史。故孫堅又稱“孫破虜”。冬天,孫堅派長史公仇稱回州督促軍糧,於城門東外設帳幔,邀請官屬為仇稱設宴送行。剛好董卓軍數萬步、騎突然出現,但孫堅仍在行酒令、談笑自若,整頓部曲,命他們不可妄動。後來董軍騎兵漸到,孫堅才起來,徐徐率軍入城,對他們說:“向堅所以不即起走,恐兵相蹈藉,諸君不得入耳。***我所以不立即起來走避,是怕士兵互相爭先,令各人反而不能入城。***”董卓軍見孫軍整齊,不敢攻勢而歸還。

  後孫堅改屯樑東,而董卓派徐榮、李蒙四出虜掠,與孫堅在樑縣發生遭遇戰,孫軍大敗,孫堅與數十騎突圍而走。因為孫堅喜歡用紅色的頭巾,被董軍認出,便脫下來給了近將祖茂戴上,引開徐榮軍騎兵,孫堅則由小路逃出。祖茂被敵軍追得困迫,便下馬將頭巾放在一條燒過的柱上,自己則隱藏在草堆中。騎兵看見頭巾,以為是孫堅,便將頭巾重重圍繞,到近看才發現是柱,便離去。孫軍大多兵將被俘,更以殘酷手段所殺,如潁川太守李旻就被烹死,其他士卒則以布纏裹,吊起倒立到地,用熱油灌殺。

  斬殺華雄擊退呂布

  初平二年***191年***初,孫堅收復散兵,屯兵陽人,董卓便派胡軫為大督護、呂布為騎督及其他多位都督,率五千步騎攻擊孫堅。胡軫揚言要斬殺一個長官,做為整肅軍紀手段,各都督聽到後都十分討厭他。當到達離陽人城數十里的廣成已是黃昏,兵馬疲乏,又受董卓節度,便下扎餵馬、休息,準備在夜裡出發,次日早上攻城。各將領討厭胡軫,想要破壞他的計劃,呂布等便揚言陽人的士兵已走,應立即追擊。胡軫立即出兵,但原來孫堅軍已整頓守備,董軍無奈,加上吏士飢渴,人馬疲乏,唯有就地休息。呂布又大喊敵人偷襲,全軍混亂,棄甲逃走,騎失馬鞍。逃出十多裡外,才發現沒有敵人,剛好天亮,便舍回兵器,想再攻城,可是軍隊已被孫堅軍發現,加強了城池防守,胡軫等唯有撤退。孫堅出城追擊,大敗敵軍,斬殺都督華雄等人。[4]***三國演義為戲劇效果移花接木給關羽***因而造出了溫酒斬華雄。

  大敗董卓

  孫堅大敗董卓軍,有人便向袁術進言:“堅若得雒,不可複製,此為除狼而得虎也。”袁術心疑,便不運軍糧給孫堅。孫堅便連夜趕回魯陽,嚴辭切責袁術,且說上為報國討賊下為報袁公路族人之仇[5]袁術聽完後心理逐漸愧對孫堅,覺得孫堅說得也對,因為袁術的族人袁隗曾經在長安遭殺害,立即排程孫堅軍的糧草及軍械,孫堅亦回到陽人。

  董卓知道孫堅厲害,便派李傕遊說孫堅和親,更稱可以令其子弟們擔任刺史、郡守,但孫堅大罵董卓,孫堅一身正氣,[6]並立即進軍大谷,董卓親自率兵與孫堅在先帝陵墓間發生戰鬥,董卓敗走,移屯澠池,另在陝集兵。孫軍便進入洛陽宣陽城門,擊退董卓軍殿後的中郎將呂布,並掃除宗廟,祠以太牢,孫堅祭祀天地後,分兵出函谷關,到新安、澠池防禦董卓軍。董卓對長史劉艾說關東軍就只有孫堅才是值得注意,要各路人馬留意。便留董越屯兵澠池,段煨屯兵華陰,牛輔屯兵安邑,其他將領留守各縣,對制衡山東,自己則出發向長安。而孫堅得不到各路諸侯支援,於修繕各陵後,便率軍還魯陽。

  將星殞落

  雖然先鋒隊孫堅軍攻進了洛陽,聯軍的諸侯卻各懷鬼胎,故意按兵不動,且飲酒作樂,作為先鋒隊的孫堅,始終得不到聯軍大營各路人馬的支援,得知天下之勢已經由諸侯對抗董卓轉為各自割據勢力,在沒有多大的成果下結束了董卓討伐戰。《資治通鑑》記載率先進入洛陽的孫堅軍拾獲了傳國玉璽[7],但是後來被袁術劫持孫堅妻吳夫人以奪取,作為稱帝的憑據[8]。

  初平二年***191年***四月,孫堅在袁術命令下征伐劉表的荊州,黃祖敗走,逃到峴山之中,孫堅追擊之。黃祖伏兵從竹林間發射飛矢,孫堅中箭,腦漿逆流身亡,享年三十七歲。

  子建吳國

  初平二年***191年***,孫堅身故之後,長子孫策本當承襲父親爵位***烏程侯***,但孫策讓之於四子孫匡承襲。

  建安三年***198年***,孫策成功平定江東,建立起江東政權。建安四年***199年***孫策率軍討伐黃祖,迫使黃祖隻身逃走。孫策死後,次弟孫權繼業。建安八年***203年***,孫權率軍戰黃祖失利損兵折將凌操。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再次率軍征伐黃祖,大將呂蒙打敗黃祖水軍,而淩統則攻克江夏守軍,孫權軍大獲全勝,黃祖被孫權配下騎兵馮則所殺,並奪取江夏為領土。

  黃武八年***229年***次子孫權正式開國國號為吳稱帝后,追諡其父破虜孫堅為“武烈皇帝”,追諡其母孫破虜吳夫人為“武烈皇后”,追諡其兄討逆孫策為“長沙桓王”,並冊封長子孫登為皇太子,孫策子孫紹為吳侯。

  孫堅歷史評價

  《三國志》評論孫堅,說他“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

  史學家裴松之也說他“於興義之中,最有忠烈之稱”。

  陸機:權略紛紜,忠勇伯世,威稜則夷羿震盪,兵交則醜虜授馘,遂掃清宗祊,蒸禋皇祖。……忠規武節,未有如此其著者也。

  王夫之:孫堅之始起,斬許生而功已著,參張溫之軍事,討邊章而名已立,非不可傑立而稱雄也;奮起誅卓,先群帥而進屯陽人,卓憚之而與和親,乃曰:“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吾死不瞑目。”獨以孤軍進至雒陽,埽除宗廟,修塞諸陵,不自居功,而還軍魯陽。當斯時也,可不謂皎然於青天白日之下而無慚乎?故天下皆舉兵向卓,而能以軀命與卓爭生死者,孫堅而已矣。其次則曹操而已矣。

  洪邁:董卓盜國柄,天下共興義兵討之,惟孫堅以長沙太守先至,為卓所憚,獨為有功。故裴松之謂其最有忠烈之稱。然長沙為荊州屬部,受督於刺史王睿。睿先與堅共擊零、桂賊,以堅武官,言頗輕之。及睿舉兵欲討卓,堅乃承案行使者,詐檄殺之,以償囊忿。南陽太守張諮,鄰郡二千石也,以軍資不具之故,又收斬之。是以區區一郡將,乘一時兵威,輒害方伯、鄰守,豈得為勤王乎?劉表在荊州,乃心王室,袁術志於逆亂,堅乃奉其命而攻之,自速其死,皆可議也。

  董卓:①孫堅小戇,頗能用人,當語諸將,使知忌之。②憚堅猛壯。

  劉艾曰:堅雖時見計,故自不如李傕、郭汜。”《山陽公載記》

  劉艾曰:“堅用兵不如李傕、郭汜。堅前與羌戰於美陽,殆死,無能為!”《後漢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