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是怎樣形成的

  酸雨正式的名稱是為酸性沉降,指pH值小於5.6的雨水、凍雨、雪、雹、露等大氣降水。那麼,?

  酸雨主要是人為地向大氣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質造成的。我國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燒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種機動車排放的尾氣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近年來,我國一些地區已經成為酸雨多發區,酸雨汙染的範圍和程度已經引起人們的密切關注。

  酸雨防治

  酸雨1.開發新能源,如氫能,太陽能,水能,潮汐能,地熱能等。

  2.使用燃煤脫硫技術,減少二氧化硫排放。

  3.工業生產排放氣體處理後再排放。

  4.少開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5.使用天然氣等較清潔能源,少用煤。

  我國的酸雨形式

  中國從八十年代開始對酸雨汙染進行觀測調查研究。在八十年代,中國的酸雨主要發生在重慶,貴陽和柳州為代表的西南地區,酸雨的面積約為170萬平方公里。到九十年代中期,酸雨已發展到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及四川盆地的廣大地區,酸雨地區面積擴大了100多萬平方公里。以長沙,贛州,南昌,懷化為代表的華中酸雨區現在已經成為全國酸雨汙染最嚴重的地區,其中心區平均降水pH值低於4.0,酸雨的頻率高達90%以上,已達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和廈門為代表的華東沿海地區也成為我國主要的酸雨地區。值得注意的是,華北的京津,東北的丹東,圖們等地區也頻頻出現酸性降水。年均pH值低於5.6的區域面積已佔我國國土面積的40%左右。我國的酸雨化學特徵是pH值低,硫酸根***SO42-***,銨***NH4+***,和鈣***Ca2+***離子濃度遠遠高於歐美,而硝酸根***NO3-***濃度則低於歐美。研究表明,我國酸性降水中硫酸根與硝酸根的摩爾之比大約為***:1,因此,中國的酸雨是硫酸型的,主要是人為排放SO2造成的。所以,治理好我國的SO2排放對我國的酸雨的治理有著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