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增生形成的原因

  你聽說過小葉增生嗎?此病可能發生於青春期以後的任何年齡。病變是以腺體小葉和乳腺導管末梢擴張、增生和囊性改變為主的病理過程。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小葉增生的相關知識。

  

  引起乳腺小葉增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與內分泌失調或精神情緒有密切關係。育齡期婦女的乳腺受卵巢內分泌所控制,一旦卵巢功能受到某種因素的影響。

  例如情緒不穩定、心情不舒、過度勞累、性生活不和諧、生活環境變遷,或者過食含有激素的滋補品和長期使用含有激素成分的化妝品等等,均可影響女性體內雌孕激素分泌的比例失調或分泌節律紊亂而引起乳腺組織增生。

  小葉增生是雌激素分泌相對增多,使乳腺管擴張成囊狀,囊壁的上皮細胞增生旺盛,形成一個或多個囊腫,表現為一側或兩側乳房的多個大小不一的腫物,呈圓形或不規則形狀,觸控時質地硬而韌,有一種摸橡皮塊的感覺。

  乳腺小葉增生症的發生是由於體內卵巢功能失調,致使雌激素分泌相對增多,有一種摸橡皮塊的感覺,腫塊與面板和深部組織之間並無粘連,可被推動,但與周圍組織的分界不清楚。

  腫塊可侷限於乳房的一部分,也可分散於整個乳房,病人時常感到乳房脹痛,且具有周期性,在月經來潮前3~4日尤甚,月經一來疼痛有所減輕,但常不消失。

  大多患乳腺小葉增生症的病人常在發病數月至1~2年後自行緩解,故一般無需治療。平時可用胸罩托起乳房,可緩解疼痛,但是不能根本治療。

  所謂小葉增生,只是小部分女性的乳房小葉增長得稍為過度些,不把出現月經週期中乳房現象的婦女,都戴上小葉增生的帽子。因此,乳腺小葉增生是不會癌變的,而囊性增生有4%的癌變率,這一點請大家注意。

  小葉增生的臨床表現

  乳腺小葉增生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月經來潮前5—7天,乳房脹滿疼痛,月經來潮乳房脹痛緩解,乃至消失,待下次月經來潮前又出現週期性的變化。一般有以下三種表現:

  乳房疼痛

  一側或兩側乳房脹痛,刺痛或隱痛不適,疼痛嚴重不可觸控、行走,疼痛以乳房腫塊為主,可向腋窩、胸脅、肩背、上肢放射,也有的表現為乳頭疼痛或瘙癢,疼痛隨著情緒與月經週期變化而波動,常於月經前重,月經來潮後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但也有少部分人出現在月經來潮後一個星期左右出現脹痛。

  乳房腫塊部分

  一側或雙側乳房,單個或多個腫塊,多發於乳房的外上方,呈片塊狀,結節狀,顆粒狀或條索狀,以片塊狀多見,腫塊邊界不清,中等或稍硬,活動與周圍組織無粘連,可有觸痛,腫塊大小不一,小者如砂粒,大者可超過3-4CM。乳房腫塊在月經前增大,月經來潮後縮小變軟。

  伴隨症狀

  病人常感覺情緒不暢或心煩易怒,可兼見痛經,月經前後不定期等,少數患者乳頭溢位棕色或淡黃色液體。

  小葉增生的分類

  乳痛症

  乳痛症常見於20多歲女性,以乳房脹痛為主要症狀,月經來潮前更為明顯,好發於雙側乳房外上方。

  乳腺疾病

  乳腺腺病常見於30歲左右,乳房內有時有多個結節,在檢查時觸診能觸控碗底黃豆一樣的感覺。有時增生明顯,特別是月經前,常為侷限性增厚,且不易與腫瘤區別。

  囊腫樣形成

  囊腫樣形成患者常有脹痛、鈍痛成燒灼感。在觸診時多為邊界清楚的囊性腫塊,有時為多個囊集合成堆,檢查時不易與癌腫鑑別,需特別小心。

  相關閱讀:

  乳腺的基本介紹

  起支援作用和固定乳房位置的纖維結締組織稱為乳房懸韌帶或Coopers韌帶。淺筋膜深層位於乳腺的深面,與胸大肌筋膜淺層之間有疏鬆組織相連,稱乳房後間隙。它可使乳房既相對固定,又能在胸壁上有一定的移動性。

  有時,部分乳腺腺體可穿過疏鬆組織而深入到胸大肌淺層,因此,作乳腺癌根治術時,應將胸大肌筋膜及肌肉一併切除。纖維結締組織伸入乳腺組織之間,形成許多間隔。所以在急性乳腺炎時,膿腔也常常隔為好幾個。這些纖維結締組織對乳房起固定作用,使人站立時乳房不致下垂,所以稱為乳房懸韌帶。

  得乳癌的時候,腫瘤可侵犯此韌帶使之收縮,所以乳房面板凹陷,形成“橘子皮”樣表現。

  乳房腺體由15~20個腺葉組成,每一腺葉分成若干個腺小葉,每一腺小葉又由10~100個腺泡組成,這些腺泡緊密地排列在小乳管周圍,腺泡的開口與小乳管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