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高考作文怎樣寫才好

  高考的作文要怎樣寫才好呢?廣東的考生可以多積累一些優秀的作文範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廣東高考作文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廣東高考作文1:我的本心,我的道

  想來吾已悟道一載有餘,從開始的初發心,到我道無,再到做人與做心……每個階段,思考的問題各不相同,但大的方面還是差不多的。我從開始的零散感悟,在自己的生活層面感悟,在小說的文筆中感悟,在一切的一切中感悟……

  我道既無紅塵,又無靈韻,只是清靜二字以居,今日巧得一文章——太多放棄鑄就一個自然的大家。我以前悟道時也曾想脫離紅塵,尋求世外生活,所以我甚至把一開始當作終點,也許是這樣吧。

  悟宇宙,我自然,得先從塵世悟起,一人一世界,一花一世界,再到生活各層面,一人便是一意境,一句話便是一智慧,一智慧誕生一思維,所以說,世界為思維的世界,無時無刻不存在思維,只不過是塵世中的思維罷了。

  一旦這種思維與其他思維碰撞,擦出的火花就是道的感悟,道無處不在。道是世界之基,自然之理,萬物之母,就看眾生如何悟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每個人的感悟或許有多少不同。

  我想來自認悟道第一,但現在卻要以幾個甚至幾十個深奧道理撐下去,當初,每晚躺與床,每每睜眼而獲,甚喜,遂得。行走在校中,思考在室中,每每有所獲,但都一閃而逝,若記之一二,久而也淡忘之。

  所以我還需悟道,悟道是每個人都會且都能,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我自認道的淺薄與無知,因為我曾說過:“我現在的境界是融於紅塵,但在紅塵中保持一顆仙心。”如今我為這話而愧,仙心,首先要學會做心,而我連做人都還不會做!但我相信,做心是自己最想要的,心認為是什麼,就是什麼,我歷經幾“劫”後,明悟這些道理,自己不是別人,自己的心,為心而活。難怪,這便是我的悟道之心,一顆清靜無為之心。有為,便是做人。

  我的本心就是如此,悟道,無止境。本心,永做心,只有做心,才是自我,以為一切。

  要以極少的念想悟出的道,此為悟道第一原則,悟道如水磨工夫,沒有幾年十年是悟不出什麼名堂的,天地啟人。

  我的道,心中的道,堅守本心,不外如是,一切皆溶。人,則給塵世之中瞭解心願罷也,世事無常,未知是最危險也是最好,一切都是未知從這個方面講也可以構成這個世界——思維之界。

  所以我說,物質來了,那精神呢?精神終將超越物質,因為這是人類最深處!精神才是最根本!

  所以我說,精氣神以導軀體之,只有精神,才能調動軀體,才能做出一切。或者說,精神,以導萬法之,也為同義,既為神、心控人,也為控世界,自然自在人之心中,人是世之反映,心是自然之源。

  所以,我能悟道。

  也就是說,這就是我得本心,我的道。

  廣東高考作文2:蹊徑之上

  社會進步的風采究竟在於何處?是一腔赤誠兢兢業業,是獨抒性靈體悟人生,或者還是在於用新的思想與理念去引領創新?——我想,對於社會發展、促進時代進步而言,最美風采定當歸屬後者。

  “詩歌的靈魂在於創新,即創造出使人意想不到的,驚歎不已和賞心悅目的東西。”英國詩人塞·約翰遜如是說——詩中若此,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古語有云“獨闢蹊徑”,意指創新者們沒有在前人已然踩踏得發白的道路上循規蹈矩,而是一步一個腳印一路一身泥濘地探索出了自己的方向,從而獲得了最後的輝煌——蹊徑之上,風景依然,煙雨散盡,更比南山!

  行走蹊徑之上,不從舊不循古,當成個人功業。明初建文,不諳國是,腐儒當道,令得父子相疑,兄弟相害,朝綱紊亂,人人自危。燕王朱棣毅然起兵靖難,以清君側,可怎奈兵力懸殊亦是不在正統之位,堪堪欲敗。千鈞之際,燕王另闢蹊徑,棄一切所獲之城,兵回北平,建文之軍見之大喜,即刻分兵佔之。本由兵力欠多而退,而官軍不明就裡,驕狂放縱,此分兵占城之舉即中燕王下懷——無兵力之憂,燕王不日攻陷金陵即位成祖,於是永樂盛世成就明初繁榮。兵法,詭道也,也正是此等另闢蹊徑創新之舉往往成就不世名將,締造輝煌功業。

  行走蹊徑之上,新模式新路線,可造企業成就。隨著步入資訊化時代,快遞外賣等行業佔有了越來越大的市場,訂餐軟體“餓了麼”橫空出世,開啟了網路訂餐配送流程一體化的時代,企業經營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創新的思維,一直都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也只有創新才能保證一個企業的生命力與成長力。

  言及此,我還想強調,創新的思想經久不衰,不只是因為它可以促進一個人與一個企業的蓬勃發展,更重要的是,創新之舉,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發展的福音。

  所以,行走蹊徑之上,長眼光全方位,能夠助力國家崛起。屈辱的近代史往往是國人不願回憶的,也因此為了再次淪為“落後就捱打”的物件,中國人不斷奮進著,創新型人才也在不斷地出現,帶領著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超級計算機、探月工程、航母作業紛紛取得了可觀的成就。試想,若是沒有這些為了創新而做出的努力,我們真的還能獲得像現在這樣一個相對和平的發展環境嗎?

  創新之說,歷久彌新,對於現代的我們而言,依然是發展進步的主旋律。大路上,我們是不斷高歌猛進的;蹊徑上,我們是否也應該篳路藍縷?無疑,這是肯定的答案,不消說的理由!

  那麼,就讓我們把這社會最美的風采銘記心中,一起去領悟那蹊徑中別樣的風景!

  廣東高考作文3:文如其人

  以前聽說過字如其人的說法,說通過一個人的字跡便可大致看出這人的性格品質,後來又聽到文如其人的這一說法,即文品大可等同於人品,一個人若書讀得多,文章寫得好,其做人的標準也會在無形中得以提高。所謂文如其人,大概就是說你心裡想的是什麼,便會把你所想的東西通過文字表達出來。

  說起文如其人,不免要談到文風這一問題上,所謂的文風就是文章所體現的思想作風,或者文章寫作中某種傾向性的社會風氣以及語言運用的綜合反映。在我認為,文風分有剛勁有力與綿柔感性兩種,書面語說即豪放派與婉約派。豪放派比如辛棄疾,蘇軾,婉約派的代表像李煜和李清照等等。如果說文如其人的話,婉約派的代表詞人似乎更具說服力。李煜因國破家亡這一悲慘的人生經歷,在後期的詞風多以悽楚為主,李清照人到中年丈夫遠逝,內心悲苦不已,寫出“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 最難將息”,他們內心是同樣的悲傷難過,所以寫出的詞便也傳達給人這樣的憂愁。而豪放派的蘇軾,站在江邊仰天長吼“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與他仕途坎坷自身又不屈不撓的與世俗奮戰的品性不是遙相呼應嗎?而這一系列的例子不就是在佐證文如其人這一觀點嗎?

  既然真的是文如其人,那麼,想要寫好一篇文章,想要擁有好的文采與為世人折服的文筆,是不是就意味著你的人生經歷要出彩呢?不管文風是豪放派還是婉約派,各有各的可取之處,古往今來都有不同的文人志士欣賞膜拜,只是文風與文品是不同的,文品幾乎可以說是關乎一個人的自身發展狀況的概述,就像一個人的人品,如果人品不正,那麼寫出來的文章也一定是遭人唾棄的,不會有人願意浪費時間去看,相反,那些品性正直的人,它的文章必然能給人以正能量,教給人們積極向上的東西,這樣文字才會被人們津津樂道。

  所以說,與其想著如何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不如先學會怎樣做人,一個人立於世界最根本的因素,便是成為一個正直的人,當你提高了自身的修養與品性,你的文章必然也就為大眾追捧。無論如何,請記住,應該做一個“大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