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會考複習計劃

  好的計劃是教學過程中的得力助手,下面小編分享了範文,供你參考

  篇一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高二上學期的地理學習,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選修***3******5******6***冊和世界地理概述的基本內容,對高中地理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全面瞭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礎知識,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識圖、讀圖能力和分析地理現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簡單的地理思維能力這為現階段的地理學習與複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學生的但他們在地理空間概念方面、讀圖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初中地理基礎知識嚴重缺乏,讀圖識圖的基本方法欠缺。好在經過高中二年級上學期的世界地理概述部分的複習學生具有了一定的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和讀圖識圖能力,這也為今後的教學減輕了些難度。

  由於高考改革特殊性,高二地理的學習主要由於高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學習與複習的自身特殊性,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包括初中區域地理知識在內的高中地理選修教材的學習與複習,學習任務重。高中地理選修教材的教學內容與要求與初中地理有所共性的地方。初中地理以區域地理為主,著重講空間分佈和區域差異。而高中地理選修教材以案例形式的具體分析中國的區域差異。

  二、本學期主要教學任務

  1.複習初中世界地理知識,重點使學生認識各大洲各國的地理位置及優勢特點,並能分析認識形成特色的原因。

  2.複習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重點使學生認識我國地理總體特徵和各自然區域的差異,並能分析認識各區存在差異的原因及影響。

  3.教會學生閱讀和分析運用地理圖表,地理資料,地理事實材料去認識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1.在教學方式上,雖然注意到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但在導向上,仍以教師為主,學生的自主取向表現得不明顯。雖然學生能比較多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但是基本上仍然是按照教師預先設定的路在走。同時過於周密的設計往往會導致過度的控制,不敢放手。對於在課堂上生成的問題,教師的處理仍然帶有比較強的傳統教學的痕跡。如何讓學生學得更主動,探究的空間更大,值得我們作進一步研究。

  2.要提高學生對課堂時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獨立思考,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意義和看法,如何將教學資料變成學生學習的資料,在學生活動的深度、廣度上做文章。

  3.要注意到學生的個別差異,既要考慮到發揮好學生的作用,更要照顧到後進生的參與和提高,使各層次學生都能自主地參與學習,並學有所得,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能進一步提高。

  四、安排好各周的教學活動

  第1周至第6周2月21日至4月2日24課時第一部分世界地理複習:1、有關地球和地圖的知識2、關於世界地理的概況,主要從巨集觀上把握世界大的地形單元、氣候、自然帶、人種、民族、語言、宗教等的基本分佈特徵3、講述世界上主要國家的地理4、區域開發利用、區域發展、區域問題是目前人類關注的重點,要注重區域地理的複習,抓住區域地理特徵,在區域地理的複習中融入系統地理知識的複習。重點認識東亞日本;南亞印度;東南亞新加坡、印尼;西亞;非洲埃及、歐洲英國、德國、俄羅斯;北美美國;南美巴西;大洋洲澳大利亞等國的自然、經濟特點及其形成原因。課堂上通過投影、學生讀圖、小組分析、討論交流等各種形式,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使學生自始至終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動眼、動口、動手、動腦,提高課堂效率。

  第7周至第10周4月3日至4月30日 16課時第二部分中國地理複習一***概述部分***1、中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15個陸上鄰國和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2、我國國土構成:領土面積和疆域的四至點;領海、內海和國家管轄的海域;主要的半島、島嶼、海峽及分佈。3、行政區劃:三級行政區劃的設定,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和位置。4、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民族分佈的特點及主要少數民族的地區分佈。5、中國地形的總體特徵,各類地形的特徵和分佈。地勢階梯劃分及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區。6、主要山脈的走向及分佈;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高原和主要丘陵的分佈及特徵。7、地形對我國自然環境的影響。8、中國地震帶和火山的分佈。9、我國氣溫分佈和溫度帶,降水分佈特點和乾溼地區,氣候特徵及河流概況。10.中國的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中國的商業和旅遊業。本節內容大多是結合其他內容考查,以地理背景知識出現,藉助本節內容的掌握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同時還常作為時政熱點的切入點,考查與政治、時事歷史和今後規劃發展的有關問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運用地理原理解釋人口特徵。根據提供的區域圖作為背景,填圖寫出相關的山脈、平原、高原、盆地名稱,並分析其對氣候、河流、農業發展、汙染、城市佈局、地質災害的影響。讀等溫線圖和乾溼地區的分佈圖,歸納我國冬夏季氣溫特點、年降水量的分佈特點,並分析其成因,運用所學的推理夏季風對雨帶位置的影響。利用氣溫降水圖考查獲得相關地理資料和資訊的能力及判斷分析能力。內外流河的水文特徵。我國鄰近海域及豐富海洋資源。1、 教學時充分利用課本上的插圖及掛圖來分析,使知識形象化,讓學生理解本單元的有關內容;2、精講精練第11周4課時期中複習與考試。

  第12周至第14周5月8日至5月28日10課時 第二部分中國地理複習二***四大區域部分***認識我國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臺灣、香港、澳門等區域地理知識,瞭解其地理位置、範圍、氣候、地形特徵以及經濟特徵。我國四大地區及香港、澳門和臺灣的區域地理特徵。關注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如西部開發、“三江並流”的自然奇觀及開發價值、臺灣問題。1、教學時充分利用課本上的插圖及掛圖來分析,使知識形象化,讓學生理解本單元的有關內容;2、精講精練。

  第15周至第18周5月29日至6月25日18課時第三部分高中選修二冊1、我國三大自然區的劃分和特點及內部差異。三個經濟地帶的劃分、特徵、差異與發展。國土整治與區域發展。現代化技術在國土整治中的應用。西部大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2、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西北地區荒漠化防治、長江三峽的河流綜合治理、黃淮海平原農業低產區治理、南方低山丘陵區農業資源開發、東北農林基地商品農業區域開發、西南地區交通運輸的建設、海南和海域的開發、上海浦東新區發展、西氣東輸的能源基地建設重點分析教材列舉的案例,結合中國地理知識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重在分析方法的學習和掌握。1. 選修二內容難度不太大,講課時必須注意突破重要概念和規律;以基本概念為線,總結全章知識結構2. 精講精練。

  第19周至第21周6月26日至7月10日8課時期末複習與考試。

  篇二

  期末將至,諸位同學有的是想在期末考試中打個翻身仗,有的是想再續輝煌,無論是哪種情況,提前做好複習籌備,梳理相關知識都是必不可少、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以下是高二地理期末考試複習計劃***上學期***:

  一、地理複習計劃如下:

  1、強調各單元,各地區的知識結構,加強知識間內在聯絡

  2、進行專題訓練,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3、加強學習方法指導,注重綜合複習

  4、精選習題,加強模擬訓練

  二、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15周:新課:中國地理--交通、商業。***2課時***

  16周:新課:中國地理--工業、農業、北方地區***3課時***

  17周:新課:中國地理--南方地區、西北青藏地區。複習中國地理。

  18周:中國地理複習及世界地理複習。

  19周:區域地理總複習及地球地圖複習。

  總之,面對本次期末考試,要求在保證先上完新課的同時,把期末複習工作落到實處。課後複習以針對性練習相輔,落實區域地理及地球地圖重要的知識點,提煉典型練習,並做好輔導講解。讓學生在課後加強複習,任課老師則利用晚自修等時間下班輔導,為學生答疑。遇到學生大面積存在問題的知識點加強集體輔導。

  篇三

  201*年中考地理複習教學,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整個初中階段的地理複習,難度是非常大的。為此,特結合近年來豐南市中考地理試題的變化趨勢及新課程標準對初中地理的教學要求,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如下複習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中考,以《地理課程標準》為標準,認真研讀《課標》,把握中考命題方向。以解決地理知識理解應用為目標,以提高學生地理畢業會考成績為根本目的。通過三輪複習,整合學生整個初中階段所學的地理知識,進行分類、歸納和總結,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地理知識體系。從地理概念、原理、地圖入手,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釋地理現象的能力,最終完成中考複習任務,切實提高學生地理畢業會考成績。

  二、複習計劃

  第一輪複習:時間從三月下旬至四月下旬

  考試題型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任何科目的試題都離不開基本知識,地理也不例外。因此本輪複習以書本為主,緊扣《課標》,狠抓地理基本概念的記憶和理解。特別是要注意地圖的複習,要求學生把教材中重要的地圖、地理圖片裝進大腦,記在心中。考慮到現在中考地圖所佔的比例相當大,因此在複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抓好地理概念、地理要素、地理現象的記憶,還要將這些知識點與地圖充分結合起來,形成理解記憶,做到地圖與知識點兩者之間的轉化非常嫻熟,切實提高學生讀圖、填圖和繪圖的能力。

  第二輪複習:時間從五月上旬至五月下旬

  通過第一輪的複習,學生對地理概念記憶更清晰,地理現象理解更透徹,閱圖填圖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第二輪複習。本輪複習主要以分析、理解、綜合、提高為根本目的。通過精選近年來全國各地中考地理試題中出現的重點問題、熱點問題、難點問題,訓練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複習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用地理概念、地理現象、地理原理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從中發現兩者之間的記憶體聯絡。

  第三輪複習:時間從六月上旬至中考前夕

  本輪複習主要是組織模擬考試,進行查漏補缺,發現問題及時採取補救措施。通過模擬考試對學生進行考前培訓,向學生傳授中考臨場作答技巧和作答注意事項,並進行迎考心理輔導,使學生儘快適應中考氣氛,進行中考狀態,避免在中考作答時出亂子。

  三、注意事項

  1、在第一輪複習中,首先要抓好學生背書、背圖、背知識點。其次在複習教學的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以整合地理基礎知識為主,並穿插相關的考試試題加以鞏固提高。示例和練習以基礎知識為主,要切中《課標》要求,具有典型意義和代表性,符合《課標》命題方向和要求。注重課後對學生的檢查督促,提高複習的效率。並要求學生自主完成《課標》中的練習題,對其中少部分綜合性比較強的習題集中進行分析解答,力求透徹。

  2、在第二輪複習中,重點要加強對學生分析理解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習慣,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作答的準確性。在本輪複習中,主要是通過收集大量的近年各地中考中出現的重點知識、熱門考點和開放性試題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增加學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對知識點的理解和綜合應用的能力。精選的示例主要以近三年來黃岡市中考試題為主,練習題則精選2009年全國各地的中考試題,特別是要注重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社會問題等方面的開放性題型的訓練。課後練習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並做到及時檢查,對少數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課後個別輔導,對大面積存在的問題則要精心講解。

  3、在第三輪複習中,除了注重知識點的查漏補缺和進行臨場指導外,更要注意指導學生作答的技巧,特別是要隨時提醒學生仔細閱讀試題,考慮問題要周到全面,養成好的作答習慣,注重學生書寫工整,杜絕因書寫錯誤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失分。

  四、備課準備

  認真閱讀《課標》,領悟《課標》的精神,把握中考命題趨勢。精心設計複習教學計劃,做到精講多練,以學生為主。注重資料收集,精選課後練習,同類型的習題要注意變換題型,以便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靈活應變的能力。複習備課不僅要備好書本知識,準備好必須的教學用具,同時要備好學生,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一步一個腳印,夯實基礎,加化理解,最終實現靈活運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