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四單元複習要點

  政治期末複習開始了,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四單元有哪些知識點需要複習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四單元複習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

  1.分配製度:現階段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原因:生產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相應地就必然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2.按勞分配: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適用範圍是公有制經濟。

  ①原因:實行按勞分配是由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的***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前提,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物質基礎,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直接原因***

  ②意義:實行按勞分配,有利於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從而促進生產發展;是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③地位:公有制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佔主體地位,決定了按勞分配在我國所有分配方式中佔主體地位。

  3.按生產要素分配:

  ①適用範圍: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②原因和意義: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要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有利於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有利於增加居民收入、推動經濟發展。

  4.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收入分配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本內容。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義:要求收入分配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於懸殊,要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與平均主義有根本的區別。***

  ***2***收入分配公平的依據和意義:①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體現。②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公平分配有利於維護勞動者的權益,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

  ③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公平分配有利於縮小收入差距,提高社會整體消費水平,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④公平分配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有利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⑤實現公平有利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構建和諧社會。

  ***3***如何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根本途徑是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為分配公平奠定物質基礎。

  ②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

  ③增加居民收入,著重保護勞動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

  ④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要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大的問題。要規範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範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

  ⑤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⑥加強巨集觀調控,發揮財政在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的作用。

  ⑦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

  ⑧貫徹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擴大就業,增加人們的收入。

  5.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1***二者存在一致性。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沒有效率作為前提和基礎,對公平的追求會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貧窮。②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維護勞動者權益,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2***二者存在著矛盾,效率與公平強調不同的方面。

  ***3***如何處理:①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即要調動各方積極性,提高資源利用率,又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②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後富,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6.財政及其作用

  ***1***含義:國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財政。財政收入與支出是國家參與社會分配的兩個方面。

  ***2***作用:國家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①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財政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建立社會保障體系與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穩定和諧***

  ②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國家通過財政支援一些行業或地區的建設,有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

  ③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執行的作用。***政府通過制定擴張性財政政策或緊縮性財政政策來調節經濟滯緩或經濟過熱,實現國民經濟的平穩執行。***

  7.財政收入與支出

  ①財政收入的來源包括稅收收入***是國家籌集財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在財政收入中占主導地位,是徵收面最廣、最穩定可靠的財政收入形式***、利潤收入、債務收入、其他收入***統稱為“費”***

  ②財政支出的用途有經濟建設支出、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債務支出。

  ③財政收入與支出的關係有三種情況:財政收支平衡、財政盈餘、財政赤字。

  A.財政收支平衡包括:收入等於支出;收入大於支出略有盈餘;支出大於收入略有赤字。

  B.財政赤字是指當年的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的部分,赤字意味著要靠借債過日子,財政赤字必須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在社會總供給大於社會總需求的條件下,適當的擴大財政支出,增加財政赤字可以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避免經濟大起大落。***

  8.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①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二者是根與葉、源與流的關係。只有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社會財富不斷增加,才能保證國家財政收入持續增長。

  ②財政收入還受分配政策的制約。在社會財富總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國家財政集中的財富過多,會直接減少企業和個人的收入,不利於企業生產的擴大和個人購買力的增加,最終將對財政收入的增加產生不利影響。如果國家財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將直接影響國家職能的有效發揮,降低財政對經濟發展的支援力度,最終也不利於企業的發展和個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國家應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又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9.稅收:***1***本質:稅收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藉政治權力,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有國就有稅,國家通過稅收組織財政收入,為自身的存在和發展提供物質保障。

  有稅必有法。稅法是稅收的法律依據和法律保障。

  ***2***基本特徵: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三者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稅收的無償性要求它具有強制性,強制性是無償性的保障。強制性和無償性又決定了它必須具有固定性。

  ***3***種類:根據徵稅物件劃分:流轉稅、所得稅、資源稅、財產稅、行為稅五大類。目前在我國,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是影響很大的兩個稅種。

  ①增值稅: A.徵稅物件:增值額;B.稅率:比例稅率;C.作用:增值稅只對增值額徵稅,這樣可以避免對一個經營額重複徵稅,也可以防止前一生產經營環節企業的偷漏稅行為。

  ②個人所得稅A.徵稅物件:個人所得;B.稅率:超額累進稅率、比例稅率;C.作用:個人所得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10.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1***為什麼必須依法納稅?在我國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國家的興旺發達、繁榮富強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國家各項職能的實現必須以社會各界繳納的各種稅收作為物質基礎。因此,公民在享受國家提供的各種服務的同時,必須承擔義務,自覺誠信納稅。

  ***2***納稅人和負稅人的含義:納稅人是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負稅人是實際或最終承擔稅款的的單位和個人。當納稅人所繳稅款由自己負擔時,納稅人就是負稅人。當納稅人通過一定途徑將稅款轉嫁給他人負擔時,納稅人就不是負稅人。

  ***3***違反稅法的行為:偷稅***少繳或者不繳***、欠稅***拖欠稅款***、騙稅***騙取稅收優惠***、抗稅***暴力、威脅***

  ***4***公民必須增強納稅人意識***怎麼樣***

  ①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要依法自覺誠信納稅,不偷稅、欠稅、騙稅、抗稅。

  ②公民要增強對國家公職人員及公共權力的監督意識,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關注國家對稅收的徵管和使用,對貪汙和浪費國家資財的行為進行批評和檢舉,以維護人民和國家的利益。

  :第四單元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市場調節:***1***市場經濟的含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就是市場經濟。

  ***2***市場調節的形式:市場通過價格的漲落、供求的變化及競爭等市場訊號來配置人、財、物等資源。***3***市場調節的優點:①市場能夠通過價格的漲落比較及時、準確、靈敏地反映供求關係變化,傳遞供求資訊,實現資源配置。②面對市場競爭,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在利益槓桿的作用下,積極調整生產經營活動,從而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資源有效利用。

  ***4***市場失靈: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解決不了、不讓市場調節***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等固有的弊端。如果僅由市場調節,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

  2.市場秩序:***1***必要性: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

  ***2***如何規範市場秩序?

  ①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來維護。市場規則以法律法規、行業規範、市場道德規範等形式,對市場執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體的規定。內容主要包括市場準入規則、市場競爭規則和市場交易規則。

  ②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範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實加強社會誠信建設,建立健全社會徵信體系,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在全社會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執行必不可少的條件。誠信缺失會導致市場秩序混亂、坑蒙拐騙盛行,進而導致投資不足、交易萎縮、經濟衰退***

  ③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規範和引導。每個經濟活動參與者都必須學法尊法守法用法,都應該樹立誠信觀念,遵守市場道德。

  ④國家加強科學的巨集觀調控,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嚴厲打擊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加大監管力度。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含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既有市場經濟的共性,又有自己鮮明的特徵;既可以發揮市場經濟的長處,又可以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2***基本特徵:①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誌。

  ②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③能夠實行科學的巨集觀調控。***科學的巨集觀調控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

  ***3***優越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把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優勢同市場經濟的長處結合起來,把人民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區域性利益和整體利益結合起來;能夠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既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

  4.巨集觀調控:***1***必要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執行和發展,既需要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又需要科學的巨集觀調控。

  ***2***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3***手段:①經濟手段:國家通過制定和實施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收入分配政策、產業政策等,對經濟活動參與者進行引導,以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國家在巨集觀調控中最常用的經濟手段。

  ②法律手段: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等手段影響和調節巨集觀經濟,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③行政手段:國家採取具有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等行政手段影響和調節巨集觀經濟的手段。

  要求:巨集觀調控應該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科學的巨集觀調控體系,充分發揮巨集觀調控手段的總體功能。

  5.***1***總體小康的特點: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特點: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將成為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成為人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成為人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成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團結的國家,成為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國家。

  6.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黨的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民生、生態文明五方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有以下幾項新要求。

  ***1***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工業化基本實現,資訊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形成。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縮小,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扶貧物件大幅減少。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

  ***3***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7.科學發展觀

  ***1***地位: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2***內涵:①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第一要義。要著力把握髮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發展方式和體制機制。

  ②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立場。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不斷在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效。

  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基本要求。要全面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佈局,促進現代化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④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統籌兼顧作為根本方法。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係,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各方面利益關係,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

  8.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域性的戰略抉擇。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1***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①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

  ②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

  ***2***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①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②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拉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③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④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援東部地區率先發展。

  ***3***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①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②要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要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4***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①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②必須著力推進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9.經濟全球化***1***含義: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範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絡的趨勢。

  ***2***主要表現: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

  ***3***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跨國公司全球化的生產經營方式大大促進了資金、技術、人力、商品等在全球範圍內的流動,推動了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

  ***4***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是一把“雙刃劍”,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①機遇:***積極影響***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它又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A.它促進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推動了世界範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B.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經濟聯絡在一起,促進各國經濟合作。

  ②挑戰:***消極影響***實質:是以發達資本國家為主導的。

  A.它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B.它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使得一國的經濟波動可能波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4***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我國的應對:

  ①我們應當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同時,提高抵禦國際經濟風險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戰。

  ②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

  ③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④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推動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

  ⑤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

  ⑥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加強防範工作,維護我國經濟安全。

  10.世界貿易組織

  ***1***地位:世界上最大的多邊貿易組織,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並稱世界三大經濟組織。

  ***2***基本原則:①非歧視原則***最重要的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原則與國民待遇原則***、②市場準入原則、③互惠原則、④公平競爭與貿易原則、⑤貿易政策法規透明原則。

  ***3***作用:①積極組織多邊談判②為國際貿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則和協定③為成員提供解決貿易摩擦和衝突的場所。

  ***4***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積極影響:①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贏得了良好的國際環境;②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健全;③推動了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提高;④帶動了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⑤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⑥提高了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11.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1***對外開放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我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和開放型經濟體系,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如何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①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我們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②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

  ③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發展服務貿易。④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推動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

  ⑤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⑥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⑦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⑧在立足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要有規則意識和利用世貿組織規則的本領,要有經濟安全的防範意識。

  ***3***“走出去”戰略:

  含義:是指通過到***投資辦廠、對外承包工程、勞務輸出等各種形式,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技術合作。是我國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

  要求:A.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

  B.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以質取勝戰略,培育我國的名牌產品,樹立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良好形象。C.堅持市場多元化戰略,減少國際市場變化帶來的風險,更好的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D.要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擴大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E.在對外貿易中,要熟悉國際相關法律、規則,有經濟安全的防範意識;要有規則意識和利用世貿組織規則的本領;要有應對別國反傾銷和反別國傾銷的策略,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看過" "的還: